理性服务的是社会秩序,而不是个体的幸福
来自:summersouljul5
我们经常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要学会理性思考。”“做决定的时候要理性。” 如果你和某人说:“你是一个理性的人。”哪怕是小学生都能意识到,这是对自己的褒奖。 相反,当一个人听到“你不理性”这样的话,则会下意识觉得自己受到了指责,从而产生自我辩护和防卫的冲动。 毋庸置疑,理性在我们的社会中是一个绝对的褒义词,它暗示着缜密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智识水平、优秀的教育背景、甚至是稳定的精神状态。 理性的反义词有很多,感性,冲动,情绪化,甚至疯癫,这些都不被认为是什么好词。 唯一例外的,是当它们被使用在艺术家身上的时候,勉强能获得一点“可以理解”的声音。 而一旦脱离艺术创作领域,针对普通人来说,这些都是需要被改正的缺点,严重的话甚至是性格上的“大问题”。 社会为什么要推崇理性? 因为社会需要的是稳定,推崇理性是为了鼓励大家学习那些共通的、可枚举的分析框架和思考模式,也使得每个人都遵循大体可预测的行为轨迹。 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说,理性的意义十分重大。 比如,红绿灯本身没有意义,只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知道要遵守红绿灯的规则,它才能担当起调理交通的能力。 而在汽车被发明之前的时代,如果你看到路上有这么一个颜色闪烁的东西,你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个新奇的装饰品。 所以,理性是每个社会都会强调和宣传的,因为建立所有人对理性的认可和服从,是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 不遵循理性的人,也因此会受到社会的惩罚。
然而,人性并不会天然地符合理性。 婴儿在公众场合放声大哭,不在乎是否打扰到他人的安宁。幼儿敢直接用手指插入插座上的孔,不怕自己被电到。幼童把塞进自己手中的红包随便丢掉,觉得它很没有吸引力。 理性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含义也大不相同。 中世纪欧洲骑士在理性上认为勇气和荣誉大过生命,能够为了一句谣言、一个眼神、一句争论而发起决斗。 但在现代社会如果有这样动不动要决斗你死我活的人,大家一定会认为他很“疯”,然后躲得远远的。 既然理性所包涵的范畴在不断改变,每个人出生后需要遵循的时代理性是什么,纯属碰运气。 如果你不幸在古代中国投胎为平民家庭的女孩,那你大概率十来岁就要盲婚哑嫁,结婚当晚才能看到丈夫,如果婚姻不合也不可能离婚,也不会有三妻四妾作为“备胎”。如果你运气不好,一辈子的婚姻可能就这么交代了。 更要命的是,你大概率无法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因为没有范例能让你悟到还能有不一样的出路,也没人会和你一起讨论婚姻制度是否合理,更没有环境能容忍你提出任何质疑,所有人都会告诉你这是天经地义的,是自古以来便如此的。 但当代的我们已经知道,那时候的这种“理性”是极其不公平、不正确的。 所以,你应该能够理解了,理性服务的是社会,但它不会为你的个人幸福负责。 适度“无视”理性,跳出理性的束缚来思考和行动,会让你无论是生于何种时代、何种境遇,都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个体幸福。 你并不知道你所在的时代流行的理性对你有利还是不利。或者,它可能在某几十年里符合你的需要,然后又在后面几十年里损害你的利益。 如果你全身心地服从理性的全部要求,那你就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空心人”,任由外界揉捏塑造。无论理性刮的是东风还是西风,还是东西南北轮流刮,你都要能顺应它。 即使如此,你也可能还是在某一天没跟上风向,从而受到训斥和打压。那个时候你会非常疑惑、委屈、愤怒、痛苦。你会想,为什么,我明明一直按照理性的要求在做,理性不就是“对的”和“好的”吗? 这时候你可以再想一想,“对”的意思是“绝对正确的真理”吗,“好”是指对什么有利? 对个体来说,如果可以选择理性的路且符合本心,那是最好不过的,是个体和集体的共赢。 但如果那条符合理性的路,让你在内心感到扭曲、纠结、难受、痛苦,那么一定不要纯粹因为它符合理性而去选择它。 要记住,对个体来说,理性并不是全然服务于我的,而理性的反面才是最值得我去依赖的——那就是情感、心灵、感受、直觉…… 这些是人类这个物种所独享的造物者的礼物,是我们的祖先通过DNA传给我们的无价财富。它们会提醒我们:什么是我自己想要的,什么让我觉得舒服,什么适合我…… 我相信古代中国那些十来岁就出嫁的平民女孩们,她们中间一定有人也曾感受过来自内心的这种提醒。 如果她们抵住了害怕和抗拒,能够去试着接受,那么就做到了非常了不起的第一步:对自己诚实。 承认自己的感受,才能建立内心的秩序,而不是完全复读外界告诉自己的“好”和“坏”。守护内心的浩然正气,是对自己灵魂的一种保护。 世界会奖赏这样的人。因为倘若一个人连内在的灵肉都不能合一 ,如何去征战复杂多变的外在世界呢? 至于内心自洽了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做,也就是,当社会认定的理性与自己内在的需求相左时,要如何把握和处理。这又是一个值得另起一篇来探讨的帖子了。 简单来说,要学会在恶劣的环境里制造出一个小小的“桃花源”,靠着它来给自己输入能量,让自己能更久地坚守自我,而不被外界声音击垮。 慢慢地,或许某天会有更多的“高尚士”误入这个“桃花源”,在里面怡然自乐,让这个小小的“补给站”慢慢变成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 也必须承认,很多时候,个体意愿在终极规律面前,就像恒河里的一粒沙,改变不了水流的方向。所以也不必机关算尽、过分纠缠。 不拧巴,不怨恨,不后悔,诚实的人生已经足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社会规律|我发现年轻人的能量好像在降低 (HHHH)
- 讨论/管理|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自称“主播” (洗清清)
- 这是老手规律吗,刚去武汉江汉菱角万达和相亲女吃饭后,她去... (坚持前进)
- 讨论/管理|啃老和学习无用是束缚底层最大的思维枷锁 (周鹿鸣avian)
- 社会规律|我发现翻看相册是一件快乐的事 (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