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经常吃到的面条了解吗
呆呆的企鹅
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在中国,最初所有面食统称为饼,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叫“汤饼”,即最早的面条。面条的形状最后定格为长条。到宋代,汤饼也改称为面条(唐时叫“馎饦”)。
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有索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称为冷淘的过水凉面;宋朝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达10种之多,丰富多彩,有插肉面、浇头面等;元朝出现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朝有制作技术高超的拉面,还有山西等地制作特殊的刀削面;清朝乾隆年间又有经过煮、炸后,再加入菜肴烧焖而熟的伊府面,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面条制品。
喜食汤羹的中原人将面条与水同煮,热汤中取面时,“箸”(筷子)也就因此诞生。
按风俗礼仪,过生日贺诞辰吃长寿面。为什么过生日要吃面?宋人马永卿在《懒真子》中说:“必食汤饼者,则世欲所谓‘长寿’面也。”为什么面条能作为人长命百岁的象征?因为面的形状“长瘦”,谐音“长寿”。面条也就成为讨口彩的最佳食品。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时,人们认为寿命长短与人中长短有关,人中长短取决于面孔长短,而面条正暗合“面长”,长寿面由此而来。
其实还有很多关于面条的传说和故事,期待大家一起来分享。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223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介绍古代食物的书籍吗? (momo)
- 特别好奇古代的糕点 (我爱吃饭)
- 古代人吃不吃猪肉 (我爱吃饭)
- 猜一水果 (呆呆的企鹅)
- 古装电视剧出现的地瓜了解吗? (呆呆的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