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滋补酒
来自:懿暖的小时光
养生保健两适宜 乌鸡酒 【配方】雄乌鸡1只,白酒2500毫升。 【制法】先将鸡烫洗去毛,开膛,去肠杂,洗净,用酒煮鸡,将酒熬至1000毫升,去鸡,取酒。 【用法】每日饮服1~3次,佐餐饮,或定时饭前饮。 【功效】活血、养血、柔筋、通络、熄风。 【适应范围】肢体或肌肤麻木,关节僵直,或者由于中风后的舌强不语,语言涩滞,以及妇女经血将闭或已闭,冲任不和,小腹冷或痛,有少许白带,皆可饮用。 【评介】本方来源于《饮膳正要》,乌鸡,甘温益血之品,尤对肝肾及冲任有补益作用。以酒行血通络,故凡属经脉不充及阴血不足,或见风邪,或见虚损,即可饮以充养之。 山药酒 【配方】山药15克,山萸肉15克,五味子15克,灵芝15克。 【制法】将上药放入坛内,浸于1000毫升白酒内,1月后可服用。 【用法】1日2次,每次10毫升。 【功效】生津养阴,滋补肝肾。 【适应范围】肺肾阴亏之虚劳痰嗽,口干津少,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症。 【评介】方中山药补脾益气,滋养肺肾;山萸肉酸涩收敛,强阴益精;五味子生津止渴,润肺滋肾;灵芝益精气,坚筋骨。李时珍谓:“灵芝久食,轻身不老。本酒性味和平,常服多服,每能奏效。” 玉液酒 【配方】猪脂60克,白蜜60克,白酒700毫升。 【制法】将猪脂、白蜜、白酒放进瓷器内,置文火上煮数百沸后,冷却过滤,取用。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每次空腹温饮10~15毫升。 【功效】泽肌肤,美毛发,温润补肺。 【适应范围】老年性咳嗽,肌肤粗糙,毛发憔枯。 【评介】本方出于清朝《随居息饮食谱》。方中猪脂甘凉,泽槁濡枯,熄风化毒,滋阴润肺;白蜜补中益气,缓急解毒,和解酒性。用此酒治疗瘦弱型肌肤粗糙的病症,能获较满意疗效。 阿胶酒 【配方】阿胶80克,黄酒2000毫升。 【制法】将阿胶切成细块,置入小坛内,倒入适量黄酒,以能淹没阿胶为度,然后放置文火上煮沸,边煮边往坛内续添黄酒,直至酒添尽,阿胶化尽,药酒约有500毫升时取下待冷,收入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温饮20~30毫升。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适应范围】适用于血虚眩晕,心悸失眠,虚劳咳血,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等症。 【评介】方中阿胶味甘性平,具有滋阴补血、止血之功效,其化学成分含骨胶原和蛋白质以及钾、钙、钠、镁、锌等17种元素。其药理作用为:能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长,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这就为祖国医学关于阿胶可滋阴养血之说找到了理论依据。凡年老体弱、久病血虚之人,常可饮之。 常春酒 【配方】常春果200克,枸杞子20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上药捣破,投酒中浸泡7日,取酒饮之。 【用法】每日3次,每次空腹饮10~20毫升。 【功效】强腰膝,健身强体,悦颜乌发。 【适应范围】羸瘦虚弱,腹中冷痛,妇女血闭。 合和酒 【配方】甜杏仁60克,花生油40毫升,地黄汁150毫升,大枣30克,生姜汁40毫升,蜂蜜6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生姜汁同白酒、花生油搅匀,倒入瓷坛;将蜂蜜炼熟;将掏烂成泥的杏仁、去核大枣同蜂蜜一齐趁热装入药坛内,置文火上煮沸;将地黄取汁,倒入冷却后的药中,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7日后开封过滤,饮用。 【用法】每日早、午、晚佐膳饮服,每次15~30毫升。 【功效】补脾益气,调中和胃,养阴生津,养身益寿。 【适应范围】脾胃不和,气机不舒,食欲不振,肺燥干咳,肠燥便秘。 【评介】诸药制酒,酒味平和,是较好的补脾调中、养阴润燥的酒剂。中老年阴虚干咳、肠燥便秘者,经常饮服此酒,能获养身益寿之效。 茯苓酒 【配方】云茯苓6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茯苓泡入白酒中封固,浸1周。 【用法】每餐睡前饮1小杯。 【功效】补虚益寿,强筋壮骨。 【适应范围】肌肉沉重、麻木,身体肥胖,痰湿重而脾气不足者。 【评介】此方出于《饮膳正要》。茯苓,味甘淡平,归心脾及肾经。其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产于云南省,为云茯苓,其味正,其效显。《本草衍义》谓:“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世补斋医书》又谓:“茯苓一味,为治痰要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以行湿。”故其健脾利散水湿的功能,是极好的。 补血酒 【配方】当归90克,枸杞75克,何首乌50克,大枣50枚,白酒500毫升。 【制法】大枣去核,取其肉厚者,四药与白酒相混,泡周许,可饮。 【用法】每天中午,饮15~35毫升。 【功效】补血养血。 【适应范围】凡血气不足,身弱体瘦,面色乏黄,皆可饮用之。 【评介】常饮此酒,身体健康,面色红润,体轻敏捷。 玉灵酒 【配方】桂元肉100克,西洋参50克,白糖20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药与糖,一起泡入酒中,密封数周,即成。 【用法】每日临睡前,饮1小杯。 【功效】补血益气。 【适应范围】适用于心慌气短、失眠多梦等症。 【评介】本方来源于清·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原名为玉灵膏,后改制为酒。方中桂元肉养血安神,开胃强志,西洋参补气生津,清虚火而壮元神,是补血益气之良方。 参楂酒 【配方】党参50克,山楂50克,阿胶4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上三药,共切碎,入酒中,密封近月,可供饮用。 【用法】每日临睡前,饮1小杯。 【功效】补血、益气、消积。 【适应范围】气血不足,消化功能差,肥胖,血脂高。 【评介】参能补气,胶可养血,山楂降脂消积,补气血,消积降脂,睡前少饮,久服必有疗效。 洋参酒 【配方】西洋参30克,黄酒500毫升。 【制法】将西洋参碎成小段,同黄酒置于瓷器内,置文火上煮沸十余次,密封7日,取用。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温饮10~15毫升。 【功效】补气血,养阴生津,除烦倦。 【适应范围】气阴两伤,津液不足。 参萸酒 【配方】党参50克,山萸肉45克,山药45克,五味子20克,茯苓40克,益智仁24克,破故纸50克,川芎24克,菊花20克,大枣50枚,白酒1000毫升。 【制法】诸药研成粗粉,用纱布包缝,浸于酒中,月余后供用。 【用法】每日晚间,饮10~30毫升。 【功效】养血安神。 【适应范围】神经衰弱病症,夜寐不安,多梦。 【评介】神经衰弱,就是中医文献中记载的“肾生精,精生髓,髓为脑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这都是对心肾不足、神经衰弱的描述。本方适宜此症,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 王益酒 【配方】蜜炙黄芪250克,生炒白术100克,熟地黄250克玉竹250克,枸杞子25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上诸药研细粉,装入纱布袋中,用酒煎,约40分钟之后取出,沉淀后过滤,过滤后的酒,入瓶中,供用。 【用法】每日晚间,睡前饮10~25毫升。 【功效】补先天、后天诸不足,治诸虚百损,尤宜血虚。 【评介】此方由流传很久的王益膏而来。玉竹,取其甘平之味,养阴生津,润肺养胃;黄芪,甘温益气;白术、补中健脾;地黄,养血活血;枸杞子,入肝入肾。五脏之虚,五药各宜,此酒力缓,虽不能救一时之急,但久饮自效。 定风酒 【配方】当归60克,天冬60克,五加皮30克,麦冬30克,怀牛膝30克,川芎30克,熟地30克,生地30克,秦艽30克,桂枝20克,白蜜500克,红糖500克,米醋50毫升,白酒7500毫升。 【制法】 1.将各药加工碎,用绢袋或细纱布袋盛,扎紧口备用。 2.将白酒装入宽大瓷坛内,再放入白蜜、红糖、米醋,搅匀后下入药袋,加盖,用豆腐皮封口,压上大砖。 3.将药坛放入大锅水中蒸煮,约21小时即可取出。将药坛略降温后,埋入净土中,经7昼夜后取出,药酒即成。 4.将药坛开封,取出药袋,用细纱布过滤一遍,贮入净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饮服10~30毫升。 【功效】滋肝肾,补阴血,熄风,健筋骨。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肾虚损所致的腰腿无力,肢体麻木,筋骨疼痛等症。 【评介】定风酒来源于清朝名医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方中当归、天冬、麦冬、生地、熟地补阴血,除烦热;五加皮、怀牛膝配熟地黄补肝肾,强壮筋骨;秦艽、桂枝、川芎舒筋和血,祛除风湿;红糖补脾,活血,祛瘀;米醋解毒和胃,破瘀行气;白蜜除补中润燥外,同生地、天冬、麦冬、米醋配伍,还能缓解酒中热性。诸药制成酒剂,则是一个药性平稳、疗效可靠的方剂。 延龄酒 【配方】枸杞子240克,当归90克,龙眼肉120克,黑豆250克,炒白术30克,白酒7500毫升。 【制法】 1.将上药加工粉碎,用绢袋盛,扎紧口备用。 2.将白酒倒入净坛中,放入药袋,加盖密封,置阴凉处。 3.每日摇动数下,经14日后开封,去掉药袋,贮入净瓶中。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每次饮服10~25毫升。 【功效】补肝肾,养气血,益心脾。 【适应范围】适用于腰酸,腿软,身肿,面黄,心神不安,食欲不振等症。 【评介】延龄酒来源于《寿世编》。方中黑豆补肾,并有祛风解毒,活血利水的功效;枸杞子补肾养肝;龙眼肉、当归补血,益心脾;白术健脾。诸药制酒,共奏补肝肾,养气血,益心脾之功。 此酒药性平和,配伍精当,经常服用,还可防病强身,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明目酒 【配方】天冬40克,人参15克,茯苓40克,麦冬40克,熟地35克,生地35克,菟丝子25克,甘菊花40克,草决明25克,杏仁15克,干山药20克,枸杞子40克,牛膝40克,五味子15克,蒺藜24克,石斛50克,苁蓉40克,炙甘草15克,枳壳15克,青葙子35克,防风30克,黄连15克,乌犀角3克,羚羊角3克,川芎20克,白酒3000毫升。 【制法】上药不易在家庭中自制,可于市场自购“石斛夜光丸”,取50颗大丸,浸于3000毫升酒中,2周后,可供用。 【用法】每日早、晚各饮1小杯。 【功效】滋阴明目,平熄肝风。 【适应范围】老年人视物昏花,神水散大,以及白内障等。 【评介】本方即《原机启微》之石斛夜光丸。其以人参、炙草、茯苓、山药培补中宫,使土旺可以荣木。二地、菟丝、枸杞、五味、牛膝、苁蓉、石斛益阴填精,以壮水之主,亦所以生养肝木。更以蒺藜、甘菊、川芎、枳壳、防风、青葙子、决明子理肝气、疏风热。杏仁利肺气。再用黄连、羚角、乌犀角清肝熄风。合而用之,共奏滋阴明目,平肝熄风之功。 排卵酒 【配方】柴胡6克,赤芍、白芍、鸡血藤、坤草、泽兰、苏木、刘寄奴、淮牛膝,生蒲黄、女贞子、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各10克。 【制法】上药共捣碎,装入洁净的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干净的瓦罐中,加米酒或黄酒1000毫升,置于阴凉干燥处,经常摇动。14曰后饮用。 【功效】补益肝肾,活血,调经,促排卵。 【适应范围】用于因肝肾失养、气滞血瘀引起卵巢机能不足、不孕症。 【注意事项】胃肠道有溃疡、出血者不宜服。不会饮酒或因患其他病不宜饮酒者,改用汤剂治疗。 【评介】此方引自《中国中医药报》,系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赵宗泉的经验方,是在五子衍宗丸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原为汤剂,又叫“赵氏排卵汤”。方中以柴胡、白芍舒肝解郁,敛阴调经,以赤芍、鸡血藤、坤草活血调经,以刘寄奴、泽兰、淮牛膝清瘀血;以女贞子、覆盆子、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以菟丝子益精髓、补肾阳。全方诸药互相配合,使阴得以生,阳得以长,病得以消,气得以顺,促进性腺的发育,对卵巢机能不全起激活诱导作用。用此方治疗数百例,收到较好疗效。 益阴酒 【配方】女贞子、枸杞子、胡麻仁各60克,生地30克,白酒2千克,冰糖100克。 【制法】将胡麻仁洗净煮熟并捣烂,女贞子、枸杞子、生地捣碎,共装入布袋中,扎紧袋口;冰糖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在文火上溶化,过滤备用;白酒倒入洁净的坛内,放入药袋,加盖后用文火煮沸后取下,冷后密封置于阴凉处。隔日摇动几下。14天后启封,取出药装,加入冰糖水,再加500克凉开水,拌匀后过滤,贮入洁净的瓶中备用。 【用法】每天早中晚各服一次,每次20~30毫升。 【适应范围】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遗精、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老人便秘等。 【注意事项】阳气虚弱,脾虚泄泻者不宜服。 【评介】此方引自《滋补药酒精萃》,用量略作调整。方中以女贞子、胡麻仁、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以生地滋阴清热生津;以冰糖调味,全方共收补肝肾,益精血,养阴生津润燥之功。方中的主药女贞子是补肾滋阴、养肝明目的要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之有“补中,安五脏,养精血,除百病,等功效”。《本草疏经》称“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中医历来很重视补肾,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肾有主骨、藏精、生髓之重要功能。本方四味药都是滋阴补肾的佳品。肾得到滋养则骨得以坚,精得以生,髓得以充,使人强健。 补心酒 【配方】麦冬60克,柏子仁30克,白茯苓30克当归身30克,龙眼肉30克,生地45克无灰酒5000毫升。 【制法】将上药切碎,盛于绢袋中,用酒浸泡,容器密封,7天后即成。 【用法】适量饮用。 【功效】补血滋阴,宁心安神。 【适应范围】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疲倦、健忘等症。 菊花酒 【配方】甘菊花35克,干地黄30克,当归30克,枸杞子25克,糯米酒1000毫升。 【制法】先用水500毫升煮诸药30分钟之后,混入酒中浸泡20日。 【用法】每天取其酒1小杯,于清晨一起床就喝下,喝完再洗漱。 【功效】清头明目,温通血脉。 【适应范围】阴血失于上承,头晕目眩,容易疲乏,怠惰嗜卧,夜中多梦等症。 【评介】此方出于《饮食辨录》。甘菊花,辛苦微寒,入肝肺二经,功在清散风热,解毒明目。凡头面部分的一切风热,如高血压性头晕,眼目红肿,耳部、咽部、牙齿等风热诸症,皆颇合适。干地黄即生地黄,功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其味甘苦,入心、肾及厥阴肝经。《别录》谓其“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本经》谓其“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与菊花相配一重浊入血,一轻透于上;又配伍当归,一甘润养血,一甘温和血;又配上枸杞,一苦寒入心肝,一甘寒入肾脾,对于阴虚有热上浮者,适宜。 橘红酒 【配方】化橘红5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化橘红浸入酒中,封固,泡1周。 【用法】每天临睡前,饮1小杯。 【功效】化痰止嗽,理气散寒。 【适应范围】肺脾不和,湿痰外蕴,喘嗽久疾,或中老年人遇风寒容易咳嗽等症。 【评介】本方出于《饮食辨录》。化橘红,就是芸香科植物柚,化州柚的干燥外层果皮,与陈皮、橘皮相近。味苦、微辛,性温。入肺、脾经。功在理气、调中、燥湿、化痰。能疏散气机,治疗胀满、嗳气、呕吐、恶心,还能治疗痰多,痰湿壅滞,肺失宣降。李时珍说,其“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阂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源,故橘皮为二经之气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橘皮配酒,即走肺窍,利痰饮,平常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的人,其症偏于痰湿或者有消化不好,食积不化而无热象者,皆可饮之。 春寿酒 【配方】熟地30克,生地30克,山药30克,莲肉30克,天冬30克,红枣30克,麦冬3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 1.将红枣去核,同其余药共加工粉碎,用绢袋盛,扎紧口备用。 2.将白酒倒入净坛中,放入药袋,加盖,置文火煮数百沸,离火待冷后密封,置阴凉处。 3.经20日后开封,去掉药袋,贮入净瓶中。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饮1次,每次饮服10~30毫升,也可随量饮服。 【功效】补肾,养阴,健脾。 【适应范围】适用于腰酸,神疲力倦,食欲不振,须发早白等症。 【评介】春寿酒来源于《万氏家传养生四要》。方中熟地、山药、莲肉补肾;山药、莲肉同红枣益气健脾;天冬、麦冬、生地滋阴清热;红枣还调和诸药,并缓和酒中热性。诸药制酒,共奏补肾、养阴、健脾之功。 红颜酒 【配方】胡桃肉120克,白蜜120克,甜杏仁30克酥油60克,小红枣12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 1.将白酒全部倒入坛内,备用。 2.将酥油倒入锅里,置火上加热,下入白蜜,待溶化煮数十沸,趁热用纱布过滤一遍,倒入酒坛内。 3.将胡桃肉、红枣、杏仁拍碎,放入酒坛内,加盖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4.每日摇动数下,经7日后药酒即成。 【用法】每日早晨饮服10~20毫升。 【功效】补肾益气,健脾和胃,润肺肠,泽肌肤,悦容颜。 【适应范围】适用于脾、肺、肾虚损所致的咳嗽气喘,身倦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大便秘结,面容憔悴,肌肤粗糙等症。 【评介】红颜酒来源于《万病回春》。方中胡桃肉、红枣补脾肾,养血乌须发;杏仁、白蜜、酥油止咳平喘,润肺化痰,滑利肠胃。白蜜和红枣还具有缓和酒性的作用。诸药制酒,用于上述病症,效力益彰。 胡桃肉、红枣、杏仁是古人常用的延年益寿之品。制成酒剂,别具一格,具有很好的食疗价值。妇女产后便秘服之亦良。常饮服此酒,可达延年益寿之功。此酒佐膳亦佳。 双珠母酒 【配方】双珠母60克,红糖30克,黄酒500毫升。 【制法】 1.将双珠母加工碎,倒入小坛内,加水适量,置文火上煎煮,约半小时后取下,待冷,倒入白酒和红糖,搅匀,加盖密封,置阴凉处。 2.隔日摇动数下,经14日开封,滤去药渣,贮入净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饮服10~25毫升。 【功效】补肾,养血。 【适应范围】适应于腰酸,体倦乏力,虚劳羸瘦等症。 【评介】双珠母酒为民间验方。方中双珠母具有补肾、养血的功效,制成酒剂,能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效力增。 此酒药性和缓,体弱之人可常服,耐酒力者,可改用白酒配制。 双珠母又称鸡麻,为蔷薇科植物鸡麻的果实及根。主产于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安徽等地。 何首乌酒 【配方】何首乌100克,牛膝90克,熟地黄100克赤芍4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诸药入酒中,密封1个月。 【用法】每天午饭后,饮10~25毫升。 【功效】补阴养血,强筋壮骨。 【适应范围】阴血不足,老年骨弱,风伤血络,筋骨酸痛。 【评介】此方来源于《圣济总录》。何首乌、熟地黄滋阴养血之上品,赤芍活血逐瘀,配上酒之走窜,通经达络,载牛膝之壮筋强骨,很适合老年人的筋骨不利、关节酸痛,而又血气不足之早衰、疲倦等症。 女贞子酒 【配方】子贞子90克,黄酒500毫升。 【制法】 1.将上药加工粉碎,装入净瓶中,再将黄酒倒入瓶中,加盖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2.每日晃动数下,经10日后即可开封取饮。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温饮20毫升。 【功效】补肝肾,滋阴血,明目,乌发,强筋骨。 【适应范围】适用于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及须发早白等症。 【评介】女贞子酒来源于《普济方》、《本草纲目》。方中单味女贞子具有补肝肾、滋阴血、清虚热的作用。制成酒剂,借酒力行药势,滋补肝肾阴血之力更著。用单味女贞子酒治疗上述病症,证属轻者,有一定疗效,尤对于筋骨无力,头晕,耳鸣,疗效较好。若病症较重,可加旱莲草30克,或选用其他复方。 防衰麻团 【原料】糯米250克,枣泥150克,白芝麻、白糖各100克。 【制法】先将白芝麻洗净、沥干,入锅焙炒至黄焦脆香,擀碎并加白糖拌匀。糯米洗净置碗中,加入适量水上笼隔水蒸熟并取出晾凉,捣成软泥状。随之用枣作馅,糯米作皮,包馅捏成核桃大的糯米团,边作边将米团放在芝麻糖中来回滚动,直至粘满芝麻糖即成。 【功效】益胃养血,润肤抗衰。 【用法】可单食或佐配粥、甜汤食用。 【应用】适用于血虚者。 茯神补酒 【配方】茯神55克,黄芪55克,白术45克酸枣仁45克,人参30克,当归45克木香24克,炙甘草30克,远志45克桂圆肉40克,熟地黄5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上诸药入纱布袋中,文火浓煎,煎至级浓时(约4小时许),连汤带药,一起泡入酒中,密封一周。 【用法】每日早晚、各饮1小杯。 【功效】补血养心,益气健脾。 【适应范围】面色痿黄,食少体倦,失眠,健忘,心悸,以及一切由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造成的病症;或者是妇女崩漏后血虚,以及其他脾不统血之症。 【评介】本方来源于《济生方》,就是著名的归脾汤。本为劳伤心脾,气血两虚而设。心主血,脾统血,劳伤心脾,脾虚血少,心失所养,故心悸、失眠、健忘、体倦可用此方;脾虚气弱,不能统血,故见崩漏等诸出血症。治宜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中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甘温补脾益气;茯神、远志、枣仁、当归、龙眼肉、熟地黄养血补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诸药补而不滞,丸剂或汤剂中还有干姜、大枣,意在调和营卫,酒之辛温善走,足可载诸药以达卫表,故可去此二味。全方既可补心血、安心神,又可补脾气以统血,补血之力甚强,适合应用于性神经衰弱、心脏病、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子宫出血等证。然出血症,因酒性走,故不宜服;出血后,血气虚,饮之有益无害。 补血益气酒 【配方】熟地黄50克,白芍50克,当归75克,川芎40克,黄芪5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上药共同装入纱布袋中,白酒浸泡,泡月余后,供饮。 【用法】每天早晚,各饮15~35毫升。 【功效】补血、养血,调理气血,并能调理月经。 【适应范围】症见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气力不佳,以及妇女月经过多,月经不调,脐腹作痛等血虚诸症。 【评介】本方来源于《和剂局方》。实际上,还是《金匮》胶艾汤的化裁,方中熟地滋阴养血,当归养血和血,白芍敛阴和营,川芎行血中之气而活血,黄芪佐当归,一走气,一走血,补气以养血,养血以益气,补血而不腻,活血而有制,故此方乃补血之第一方。 当归枸杞酒 【配方】当归90克,鸡血藤90克,枸杞子90克熟地70克,白术60克,川芎45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上药共入纱布袋中,缝好,浸入酒中,密封月余。 【用法】每日早、晚,各饮10~25毫升。 【功效】补血养血,调补肝肾。 【适应范围】老年阴血不足,肢体麻木,腰腿酸软,肝肾两亏。 【评介】本方集补肝益肾,养血滋阴品,补而不滞。许多老年人阴血不足,记忆力减退,皮肤干燥,毛发变脆,指甲乏华,头晕,视物昏花,肌肉内细胞水分减少,细胞间液体增加,肌肉失去弹性,功能减退,肌肉和骨骼、韧带出现痿缩,并渐呈僵硬,骨骼中有机物质减少,变得稀松,容易骨折。这些病症,都是肝肾不足的表现,长期饮用此酒,可达到治疗的作用。 枸杞山药酒 【配方】枸杞1500克,黄芪200克,山药500克,生地300克,麦冬200克,细曲300克,糯米2000克。 【制法】 1.将上药加工成粗末,装入净坛中,加水3000毫升,加盖,置文火上煮数百沸,取下待冷,备用;净细曲加工成细末,备用。 2.将糯米加水适量,置锅中蒸熟,待冷后倒入药坛内,加入酒曲,用柳枝搅拌均匀,加盖密封,勿泄气,置保温处。 3.经14日后开封,压榨去糟渣。再用细纱布过滤一遍,贮入净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饮服20~30毫升。 【功效】滋补肝肾,益气生津。 【适应范围】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暗,精神不振,消渴等症。 【评介】枸杞山药酒为民间验方。方中枸杞、山药滋补肝肾,生地、麦冬滋阴生津;黄芪补气益脾。诸药酿酒,共奏滋补肝肾,益气生津之功。 本酒适合于阴虚体弱之人长期服用,具有防病,抗早衰的作用。 首乌延寿酒 【配方】何首乌20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1.将何首乌破碎成粗末,盛入净瓶中。 2.将白酒倒入瓶中,加盖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3.经常摇动数下,经10天后静置澄明,即可开封取饮。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饮服15~20毫升。随饮随添新酒,直至味淡即止。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延年益寿。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肾阴亏,须发早白,血虚头晕,腰膝酸软,筋骨酸痛,妇女下带症。 【评介】首乌延寿酒为民间验方。方中何首乌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的功用,研成酒剂,借酒力行药势。效力提高。 用单味何首乌制酒,是民间常用的一个酒方。对于上述病症,症属轻者,有一定疗效。本酒可作为病后体虚的辅助治疗。如用于健身益寿,可选用此方。 养血安神酒 【配方】酸枣仁25克,甘草20克,知母24克,茯苓40克,川芎15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诸药酒浸,泡1周,供饮用。 【用法】每日晚饭后,饮1杯。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适应范围】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等。 【评介】本方来源于《金匮要略》。其主治的虚烦失眠,是由于肝血不足,阴虚阳亢所致。肝虚则邪火上乘,故见虚烦,因虚烦而导致不得眠。酸枣仁养血安神,川芎调血养肝,茯苓宁神安志,甘草培土缓肝,知母清热除烦,诸药相伍,阳亢可平,虚烦可止,酒可促药,药可助酒,安神完志,睡眠可安。 河车麦冬酒 【配方】紫河车粉(包)50克,龟版24克,黄柏25克,杜仲20克,牛膝25克,麦冬35克,天冬35克,生地30克,人参15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上药共同入酒中浸泡,月余后供用。 【用法】每日清晨,饮1小杯。 【功效】养阴清热,益肾补肺。 【适应范围】五劳七伤,虚损咳嗽。 【评介】本方来源于《扶寿精方》。主治五劳七伤所致的咳嗽劳热等症。方中紫河车大补精血,为本方主药,盖即“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意。人参益气生津;地黄、龟版滋补肾阴,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黄柏清相火、除骨蒸,二冬养阴清金、润肺宁嗽;更加砂仁、茯苓配制诸补药,则滋而不腻,补而不滞,本方颇为周到。 从本方总的作用来说,以血肉有情之品,调补劳损,振奋生机,以治其本,又以清相火,除骨蒸,润燥宁肺,以治其标,配合极为得宜,适用于虚损劳伤,精血大亏,虚火旺盛,咳嗽潮热,形体消瘦等症。但本方毕竟属于滋补清润之剂,对脾胃薄弱,纳谷不佳,或中焦有湿痰浊者,殊非所宜。 沙参麦冬酒 【配方】北沙参100克,麦门冬100克,生地黄75克,枸杞子50克,当归25克,川楝子25克,黄酒1000毫升。 【制法】用黄酒浸泡上药月余,供用。 【用法】每晚饭后,饮1杯。 【功效】滋阴疏肝。 【适应范围】肝肾阴虚,气滞不运的胁肋胀痛,及肝炎后肝区不适,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虚弦等症。 【评介】本方出于《柳州医话》。胁肋胀痛成因很多,本方专为肝肾阴虚、气滞不运之胁肋疼痛而设,一般治胁痛多以理气药为主,但理气药多辛温香燥,用于肝肾阴亏,肝气横逆的胁肋疼痛,反会耗伤肝阴,使病情加剧。此酒用沙参、麦冬、当归、生地、甘枸杞等滋肝阴、柔肝体的同时,妙在配以苦寒的川楝疏调肝气,遂其条达之性,使肝体得养,肝气舒畅,胁痛得除,而又无辛温香燥之弊。临床上,本方为治阴虚气滞胁痛的基础方。应用时可适当加减,若口苦、咽干、郁火较甚者,加黄连或黄芩、天花粉以清热;如大便燥结,加瓜蒌仁、火麻仁以润下;有虚汗或汗多者,加地骨皮以退虚热而止汗;腹痛者加白芍、甘草以缓急止痛;胁肋胀痛,按之硬者,加鳖甲以软坚散结。临床用于一般肝肋不适,及肝阴不足者,慢性肝炎的肝区疼痛,有较好效果,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有火为宜。因本酒滋腻之药较多,对于兼有停痰积饮的患者不宜使用。 寄生地归酒 【配方】桑寄生60克,杜仲30克,怀牛膝60克秦艽60克,熟地黄60克,米酒2500毫升,全当归30克。 【制法】 1.将上药加工碎,用绢袋盛,扎紧口备用。 2.将米酒倒入净坛中,放入药袋,加盖密封,置阴凉处。 3.隔日摇动数下,经14日后开封,去掉药袋,贮入净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饮服10~30毫升。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养血,祛风湿。 【适应范围】适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风湿痹痛等症。 【评介】寄生地归酒为民间验方。方中桑寄生、杜仲、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熟地滋肾补血;当归补血活血;秦艽祛风湿,舒筋活血。诸药制酒,共奏补肝肾,强筋骨,养血,祛风湿之功。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兼见风湿者,可应用此酒治疗,有一定疗效。症状不明显者亦可常服,具有防病强身的作用。 扶衰仙凤酒 【配方】肥母鸡1只,大枣200克,生姜2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鸡煺毛,开肚去肠,清洗干净,切成数小块;将生姜切成薄片;大枣裂缝去核。然后,将鸡、姜、枣置于瓦坛内,将白酒全部倒入,用泥封固坛口。另用一大铁锅,倒入水,以能浸瓦坛一半为准,将瓦坛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置火上,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煮约2小时,取出药坛,放凉水中拔出火毒,药酒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服用时,将鸡、酒连姜、枣加热随意食之。 【功效】补虚,健身,益寿。 【适应范围】适用于劳伤虚损,瘦弱无力,女子赤白带下等症。 【评介】本方出自《万病回春》。方中肥母鸡,味甘性温,入脾胃、肝经。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能温中益气、补肾填精、大枣都煮熟,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并能和解酒性;生姜熟用能温中。诸药煮酒,共奏补虚、健身、益寿之功。 鸡子阿胶酒 【配方】鸡子黄4个,阿胶40克,青盐适量,米酒500毫升。 【制法】将鸡蛋打破,按用量去清取黄,备用。将酒倒入坛中,置文火上煮沸,下入阿胶,化尽后再下入鸡子黄、青盐,拌匀。再煮数沸即离火,待冷后倒入净器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随量温饮。 【功效】补血止血。 【适应范围】适用于体虚乏力,血虚萎黄,虚劳咳嗽,吐血、便血,崩漏,子宫出血等。 【评介】方中鸡子黄养血熄风,滋阴润燥;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青盐调味,又可缓和酒性。诸药配酒,借酒力行药势,效力提高。此药酒药性平和,疗效可靠,用于一般病后体虚的辅助治疗,颇有疗效。 圆肉补血酒 【配方】桂圆肉250克,制首乌250克,鸡血藤250克,米酒1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切片,加入米酒封好,浸10天。在浸泡过程中,每天振摇1~2次,以促进有效成分的浸出。 【用法】每日1~2次,每次饮10~20毫升。 【功效】养血补心,益肝肾。 【适应范围】血虚气弱所致面色无华、头眩心悸、失眠、四肢乏力、须发早白等症。 桑椹柠檬酒 【配方】桑椹1000克,柠檬5个,白糖100克,米酒1800毫升。 【制法】将上药入酒浸泡10天即可。用时将桑椹滤去。 【用法】每日早、晚各饮50~100毫升。 【功效】滋补肝肾。 【适应范围】肝肾阴虚所出现的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评介】方中桑椹、柠檬益肝肾,养阴血;白糖甘平润养脾胃。三药制酒,借酒性行药力,滋养之功增强,治疗凡由阴血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均有效验。寒湿之人不可服用。 杞菊地冬酒 【配方】枸杞子40克,麦冬30克,甘菊花40克冰糖60克,生地黄30克,白酒1200毫升。 【制法】将生地、麦冬捣碎,枸杞子拍烂,同甘菊花共装入细纱布袋,扎紧口备用。将冰糖放锅中,加水适量,置火上加温熔化,快变成黄色时,趁热用净纱布过滤一遍,备用。将酒倒入小坛内,放入药袋,加盖密封,置阴凉干燥处;经14天开封后,去掉药袋,加入冰糖,再加入800毫升凉开水拌匀,静置过滤,贮入干净的玻璃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温饮10~20毫升。 【功效】养肝明目。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视物不清,头晕,耳鸣,迎风流泪等症。 【评介】方中枸杞子、甘菊花养肝肾,平肝阳,明目止泪;生地、麦冬养阴,清热,生津;冰糖除调和药味外,同生地配伍,还能缓解酒中热性。诸药制成酒剂,借酒力而行药势,功力更佳。 养阴明目酒 【配方】枸杞子40克,麦冬30克,生地黄30克,甘菊花40克,冰糖60克,白酒1200毫升。 【制法】将枸杞子拍烂,生地、麦冬捣碎,与甘菊花一起装入纱布袋,入酒中,密封14日;将冰糖放锅中,加水适量,置文火上加温,将为黄色时过滤,加800毫升凉白开水,共入酒中,去药袋,取用。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每次温饮10~20毫升。 【功效】补肝肾,明目止泪,延年。 【适应范围】头目眩晕,视物模糊,迎风落泪,腰膝酸软。 金樱补肾酒 【配方】金樱子70克,淫羊藿50克,菟丝子50克,制狗脊50克,女贞子5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白酒与水各500毫升,煎煮诸药,煮药40分钟,冷却后,再入白酒500毫升,密封,周许后,可饮。 【用法】每日清晨,饮15~30毫升。 【功效】补肾强身。 【适应范围】腰困乏软,头晕耳鸣,眼花心悸,兼有遗精、阳痿诸症。 【评介】中年人服用此方,滋益肝肾,平补稳妥,甘不为过,温不为燥,直入下焦,男女皆宜。 调补冲任酒 【配方】淫羊藿、桑寄生、当归、熟地各10克,白芍、桑椹子、女贞子、阳起石各15克,蛇床子4.5克。行经腹痛、性欲淡漠者加鹿角霜、肉桂、紫石英,输卵管不通者加穿山甲、皂角刺、路路通。 【制法】上药用米酒1000毫升浸泡。半个月后饮用。 【用法】每天早晚各服30~60毫升。 【功效】温阳补肾,调补冲任,调经养血。 【适应范围】用于肾阳亏虚,冲任不调引起的性淡漠,不孕症、腰膝酸软、阳痿等。 【注意事项】脾虚泄泻、外感发热者不宜服。不会饮酒或有其他病不能饮酒者,可改用汤剂治疗。 【评介】此方引自《浙江中医杂志》,原方为汤剂。方中以淫羊藿、阳起石、蛇床子温补肾阳、调补冲任,以熟地、当归、白芍、桑椹子、女贞子滋阴养血调经,以桑寄生强壮筋骨,全方有温阳健肾、调补冲任、养血调经之效。陈沛嘉称(1986年)用此方(汤剂)治疗不孕症(排除子宫发育不良、闭经1年以上、双侧输卵管堵塞及外生殖道结核)201例,用药1~3个月后,有143侧怀孕,有效率达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