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你遇到过让你愤怒的老师吗? by 秋媛
来自:missprejudice

让人害怕不等同于让人尊重。真正的强大不是让别人害怕。真正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是可以善待别人的。

01
你遇到过让你愤怒的老师吗? 我遇到过。 那是我博士最后一年,正忙着写毕业论文。但哪怕那么忙,我也去旁听一门团体治疗的课,满心期待,因为那是我热爱的事情。教课的老师是一个老太太,从她自我介绍里知道她是一个有很多临床经验的治疗师,应系里邀请来教课。 让我愤怒的事情发生在第二节课,当时讲的是心理治疗的各个流派,讲各个流派有哪些基本观点,在治疗中是怎么运用的。讲到格式塔流派的时候,老师提到格式塔流派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整体大于局部。当她准备讲下一个流派的时候,我举手问了一个问题:整体大于局部这个观点,运用到治疗当中是怎么样的呢?她回答了,然后问我:清楚了吗?我摇摇头说:不太清楚。她当时的答案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她接下来说的话,我还记得。 “You need psychological background to understand this. You need more training (你需要心理学背景才能明白这一点。你需要更多的训练).” 我当时觉得挺尴尬,
但是,事后体验到的是愤怒。 为什么她会假定,我不明白是因为我没有心理学背景?她根本不认识我,怎么那么快就让我去接受更多训练,去搞一个心理学背景?她怎么就没有想到,有可能是她解释的不清楚呢? 但是!但是,会不会真的是我的原因?是我还没有达到理解她的回答的水平?会不会,我的愤怒,其实是小题大做,是我脆弱的自尊心虚荣心在作祟? 不,我确定我愤怒的合理性。那时候的我,已经完成了心理学硕士的学习,也正在接受系统的训练,做团体咨询,也做一对一的咨询。我知道我问的是什么问题,我也确信我的水平,足以判断她的回答是否清晰。我的愤怒,在于这位老师太快在我身上找问题——当我觉得她回答的不清晰的时候,她在告诉我的是:那是你的问题。如果她当时说的是“我们课下交流如何?我先继续上课”,我会觉得那是非常不一样的态度。
02
老师,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学生不自觉地会尊重他们,会对他们有期待,会给予他们权力去影响自己。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很好地运用手中的这份影响力。 我自己经历过让人愤怒的事情。我也透过我的朋友、我的来访者,认识了一些让人愤怒的老师。 一些老师,会因为学生回答不上问题,说学生是笨蛋,是懒人;会因为学生提问太多,跟学生说“我很讨厌你这样的学生”;会给出非常不清楚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却不愿意给太多指导;会在学生觉得很无助的时候,用很糟糕的结果吓学生,而不是提供帮助…… 相比于拥有权力的老师,学生是更加无助的。他们会在被羞辱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确是笨蛋是懒人;觉得自己提的问题太幼稚;觉得其他人都这样,为什么就我抱怨呢?觉得是我很差,所以老师才会责备我……他们还不太能接受自己对老师的愤怒,总是倾向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哪怕是有一丝愤怒,也已经被很多“客观”理由给稀释掉。他们还容易把老师那些话默默收下,哪怕是表现得多么漫不经心毫不在乎,心里总是会有烙印。
为什么一些老师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学生?当然这些老师是好人,是善良的人,他们背后也许有很多故事很多原因,我想到的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这些老师之前也被如此对待,他们也曾经接受这样羞辱、责备的教育方式,所以学会了这样去对待学生;二是或许他们会默默地相信,让学生害怕自己,才能管得住学生,才能让学生尊重自己。
我曾经也觉得,批评一下没什么。我曾经也相信,是自己蠢、自己差,所以老师才会这样对待自己。直到后来,我遇到了一位很好的老师,他会一遍遍跟学生说:问问题是可以的!学习本来就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本来就是不会,作为老师,我的责任本来就是要帮助你们明白。不要觉得你们的问题愚蠢,没有愚蠢的问题! 最开始听的几次,我还有点烦:这老师怎么老重复说这些话?
突然有一天,我明白到,其实不是老师说的话让我烦,是我从来没有被这样温柔对待,从来没有得到这样的许可,可以去展现我的“无知”和“愚蠢”。 让人害怕不等同于让人尊重。真正的强大不是让别人害怕。真正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是可以善待别人的——这也是我从那位睿智有爱的老师那里学来的。 那些善待学生的老师,不是用恐惧去赢得学生尊重。他们会在很久之后还被学生记得的。他们给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03
我听过一期让我忍不住流泪的节目,是梁文道先生回忆起他大学时代的校长高锟,一些细节非常动人。 大学时的梁文道嚣张得很,常常翘课去图书馆看书,还看不上老师期末出的卷子,居然在上面批注,说这个问得好,那个问得差,专挑觉得出得不错的问题答,结果毕业的时候自然成绩一塌糊涂。可他想读研!最后学院专门给他开了个面试,系主任和几位老师面试,他居然也觉得面试的问题不高明,羞辱老师,可老师们只是哈哈一笑,让他继续读研。他很感慨地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那时候香港中文大学的老师怎么可以对学生这样宽容有爱! 这大概和当时的校长高锟有关系。
梁文道说,那时候的自己,根本不知道高校长的学术成就有多高,只知道那是一个见到学生笑呵呵没脾气的校长。在校园里碰到了,梁文道会很幼稚地扔一个纸团给同学,然后大声说:校长,你看这里有人乱丢垃圾!校长也不恼,只是呵呵地笑着说:这不好,这不好。然后慢慢走了,梁文道跟他同学就得意得哈哈大笑(哎,年轻的时候就是傻乎乎——这是他对当时自己的评价哈哈哈)。有时候他们还会在上课的时候溜到校长办公室那层拉屎,就因为觉得那里的厕所最干净,在厕所见了校长也是嘻嘻哈哈的,校长也从来没说过他们什么。
最大的一件事,是1993年的校园开放日,当天贵宾云集,当时的学生们反叛到了一个巅峰,抢了校长的麦克风,还打出一个大横幅,指责学校虚伪至极,用这两天的光鲜来欺骗社会。现场一片混乱,校长和嘉宾不得不提前离席。这个时候学生记者还不忘记坏坏地问校长:校长,你会处分闹事的学生吗? 高锟校长的回答,是这个故事的高潮。他说:处分?我为什么要处分我的学生呢?他们有表达意见的自由啊。讲到这里的时候,梁文道哽咽了。他说很多年以后他才知道,校长当天和夫人说:学生如果不反对,就不是学生了;学校,本来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敢于挑战权威。
最后,校长顶着压力,没有对任何学生做任何处分。 我特别喜欢听梁文道的节目,喜欢他娓娓道来,慢条斯理。在那一次的节目里,他少有地哽咽,而且多次叹气。许许多多的情绪,在娓娓道来当中汹涌澎湃。哪怕多年以后聊起来,他心中仍然会深深感动于校长对学生们深深的爱护,遗憾年少轻狂的自己和同学没有理解这份爱,想念已经离开但是给自己深远影响的亲爱的校长。 所以他很动情地说,没有高锟校长,就没有今天的梁文道。
高锟校长是真正的教育家,真正的好老师。他把学生当成和自己平等的个体尊重。他没有试图让学生怕自己来赢得尊重。他有真正的勇气。他不害怕混乱失控,不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不害怕自己的信任和付出没有任何回应,也不害怕别人眼里的自己可能是懦弱或愚蠢。他真正的理解人,理解和尊重他的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们做自己,所以学生由衷地敬重他,爱他。
如今我自己也成了一位老师。我很愿意善待我的学生,不让他们经历我曾经经历过、听说过的责备和羞辱。但愿这样的心意会像一粒种子,如同我的老师善待我,改变我,将来我的学生们也会成为别人温和有爱的老师和长辈,善待他们的学生和后辈。将来一定会有一天,我们更多听到的关于老师的故事,是像梁文道先生讲述的那样温暖动人的故事。 或许你会说:哼!你太偏心了,完全站到了学生那边!有些时候学生是很过分而老师是很无奈的好嘛?!其实,我不是站在学生的那边,也不是站在老师这边,我站在人性的一边——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被善待,因为我们同为人类,无论我们的身份是什么。
作者简介:谢秋媛,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博士,美国心理学会-创伤心理学分会会员,动力学取向,擅长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哀伤、适应等议题。可提供英文咨询。预约咨询,请联系xieqypsy@hotmail.com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亲密与挣扎动力性团体~爱上不该爱的人咋办? (阿芬)
- 心理科普|提 升 幸 福 感 知 力 (简岛)
- 心理科普|别 让 生 命 止 于 痛 苦 的 黑 色 (简岛)
- 【咨询师推介】李朔咨询师 (missprejudice)
- 避雷预警:“脱敏治疗”导致来访者自杀的“咨询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