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草|《悉达多》感觉没有想象中那样好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2022-01-24 02:55:04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楼主 2022-01-24 15:18:53

    要结合佛经看。 建议先去看一行禅师的《佛陀传》,接着至少读完金刚经,以及至少2本解经,并需要 要结合佛经看。 建议先去看一行禅师的《佛陀传》,接着至少读完金刚经,以及至少2本解经,并需要具备基础的印度历史文化常识,和禅修入门实操体验。再看这本,感触会不一样。 不然这就是一本很平淡,故弄玄虚的流水账。 ... Syrup

    谢谢友友的建议!我的这方面知识储备是零,有时想了解也感觉无从下手,这下有思路了,再次感谢😚😚

  •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楼主 2022-01-24 15:21:00

    我觉得悉达多确实很有寓言的味儿,我实在考试月复习的时候看的,可能跟当时迷茫烦躁的心境也有关 我觉得悉达多确实很有寓言的味儿,我实在考试月复习的时候看的,可能跟当时迷茫烦躁的心境也有关系,读完以后感觉收获不少(虽然我觉得悉达多直到最后失去一切的时候才算顿悟,甚至觉得他年轻时候很蠢),我觉得这本书重点不在于故事如何,而在于看故事的时候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哲学,悉达多只是一个引子罢了。而且悉达多出身可是婆罗门,咱们几个人能这样含着金汤匙出生,他的人生轨迹必然跟我们不同,不理解也很正常(仅个人观点 ... 1611

    是的,再反过来回顾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应该是太注重故事情节发展了,为此忽略了很多。谢谢友友的回复!

  •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楼主 2022-01-24 15:26:42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

    对对对,你太会总结了,一下就把我主楼的话概括得很明白了。我确实期待一个强因果的故事,可能是对印度宗教等方面知识储备得不够,导致太注重故事发展(因为我只看得懂故事发展😢),忽略了这本书其他的优点,谢谢友友的回复!

  •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楼主 2022-01-24 15:35:55

    勘破某种意义上都是自恋,只是形式不一样。《德米安》基于尼采就更是特别明显的自恋了。对我来说 勘破某种意义上都是自恋,只是形式不一样。《德米安》基于尼采就更是特别明显的自恋了。对我来说黑塞的魅力恰恰是引导人树立自己的自恋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我们无所不能,可以顽强地活过时代的蛮横霸道,坚守内心的安宁和良知。黑塞本人因反对德国右翼种族主义受到pohai,半生颠沛流离,遇到最后一位夫人之前感情生活也不顺利(怪不怪他自己暂不讨论),他需要这样一个城堡一样坚固的精神故乡。我觉得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也需要,所以我喜欢他的小说。 ... ZFYT

    哇!我之前倒是没有想到过这方面,读得太浅了,停留在情节方面了,没有考虑过整本书的世界观和作者表达的精神体系。谢谢你的观点,很有启发性!我会再去了解下黑塞的生平,读读他其他的书,再重新体味这本书😙😙再次感谢回复

  •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楼主 2022-01-26 01:17:17

    说一点个人的想法。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对印度教很感兴趣,而这本书和印度教联系很紧密。印度 说一点个人的想法。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对印度教很感兴趣,而这本书和印度教联系很紧密。印度教的主要派别之一毗湿奴派认为,万物皆是毗湿奴的化身,人生的终极目的是得到解脱回归无上我。书中的悉达多、乔达摩(毗派有佛陀是毗湿奴第九化身的说法)乔文达(毗湿奴别名)瓦酥迪瓦(毗湿奴别名,可能还有别的版本的翻译不一样就是最后那个船夫)我是都把他们看作一体的。结尾的时候乔文达亲吻悉达多的额头,在其中看见克利须那神(毗湿奴第八化身)也有点“众生皆我”的象征意味。 所以整本书的悟道过程其实是自我指引自我,自我探求精神世界的过程。 ... 仙心藏玄

    吃惊到,这个视角真的需要知识储备😦我还差得好远。谢谢你的分享!

  •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𝒞ℯ𝒸𝒾𝓁𝓎 楼主 2022-01-26 01:30:55

    书里那个妓女让我觉得很难受,她存在的意义好像就是让主人公体会男欢女爱(这词真是准确,确实男 书里那个妓女让我觉得很难受,她存在的意义好像就是让主人公体会男欢女爱(这词真是准确,确实男人只是体会sex,而女人却产生了爱情)然后生了个孩子让他体会做父亲的感觉,于是她的使命就完成了死掉了,实在是让人难受。 ... 嗝朗台

    确实,这个点真的难受,而且还有一个地方我觉得也挺微妙的。伽摩罗受悉达多指引,一直都想去朝觐乔达摩。悉达多在世俗化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但伽摩罗还坚持带着儿子朝圣,最后死在朝圣途中…感觉怪令人唏嘘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9340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