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西飞》 感受生命
来自:柿子椒
这本书主要是自传类型,主角柏瑞尔是二十世纪初随父亲殖民非洲,并且在非洲长大的英国女孩子。从小在父亲农场长大,在农场破产之后做过驯马师、女飞行员,并于1936年成为了首个独自驾驶双翼飞机从英格兰飞跃大西洋到达美国的飞行员。
其实柏瑞尔属于个人私生活及其丰富的女人,她接触过非常多那个时代传奇的男人,拥有过三段婚姻,但是这些在这本书里完全没有被提到。
在她认为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里,她的视线永远落在非洲、赛马、飞行这些事情上,换句话来说,她很少被情感牵绊住,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说走就走的状态。
她父亲因为农场破产而决定去秘鲁谋生,她那年才十七岁,因为热爱非洲大陆无心离开,便带着一匹马独自一人来到了陌生的地方成为驯马师。
后来又因为遇见了传奇飞行员被他所打动于是开始学开飞机,成为非洲独立的女飞行员。在一次狩猎飞行之后,她看着篝火决定从非洲和有名的“白人猎手”一起飞往伦敦,到达英国之后又机缘巧合之下决心独自夜航跨过大西洋去往纽约。
我的感觉是,她很少停留,也几乎不怎么追念往昔,并且追求改变。
我觉得这些性格的养成是因为她长时间的独处,习惯了孤独。在这本书里“孤独”一词被反复提起,无论是在驯马时还是在飞行时。她曾在某一次独自飞行中提到过,在飞行时,其他的人和事都隐于黑暗之中,飞机像是一个孤独的星球,她是那颗星球上唯一的居民。听起来很像女版小王子,实际上,她写这本书也正是由于小王子作者圣克苏佩里的鼓励。
我的理解是,正是因为柏瑞尔在非洲大陆的生活多是独自一人,所以她习惯了孤独也深刻感受了孤独,而孤独本身也给予她独特的视角,让她感受非洲大陆的脉搏、感受赛马的灵魂、感受飞行本身,最重要的是感受生命与自由,摆脱拘束。
感受孤独才能让生命起航。
《夜航西飞》这个名字我也非常喜欢,看到的时候就会想起夜里飞机闪烁的仪表盘和窗外隐隐约约藏匿于黑夜之中的城市与人群。

我是因为这段话才决定看这本书的,她本人的人生是这段话很真实的写照,她几乎从不回头,也从不犹豫踏入未来的迷雾之中。因为习惯孤独和沉默,没有什么羁绊,所以从不害怕未来带来的改变。


这段是她决心前往伦敦时与父亲的告别,父女俩都是这样不惧怕改变,勇于拥抱生命的各种形态的人。
我看她的经历的时候,时常会有看《老人与海》的感觉,她身上有那种自由感、生命力与搏击精神,在飞行和赛马的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后来在后记里才知道她在东非与海明威也曾是非常好的伙伴。


正如译者在后记里说的那样,我借这段阅读的时间看到了曾经有那样的人那样地活着,这件事本身也足够我慢慢去感受。
另外要提的一点是这本书的翻译风格有点不适合我,很多时候有点晕晕绕绕看不懂沉不进去,看得出来译者对这本书的热爱,但是我觉得经历了这么多的女性自传文风不应该是这样的。
书还是非常值得读。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茶馆|鲁迅的这段话好准确地描述了当代文艺作品接受的现状 (黄皮书)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音乐家最忍不了的事 (温和网友)
-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我是在由此证明自己没有诞生... (青河)
- 《论不服从》丨段落摘录 (后摇日记)
- 《德米安》|少年寻找自我的旅程 (Mal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