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repo|社会需要个乐队:牛津中国论坛专访【海朋森&丢莱卡】
来自:無鱼
链接:“社会需要个乐队”专访01:海朋森×丢莱卡×牛津中国论坛 qq.com
海朋森-季一楠 :
我在消费来自西方的音乐的过程当中,西方摇滚乐会给我留下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虽然消费这个行为肯定不是好的,但至少这个行为产生以后,它确实会带来一些比较深远的影响。我会去思考、去想、去反省,有一天我会去分析,会有一个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消费到一定的次数或一定的深度以后,会发现有一个东西在把你叫醒,我自己是这样的一个感觉。
我之前在一些采访里面也和大家分享过这样一个状态,我会非常怀疑这个东西。我听的那些乐队,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初中的时候开始听 Joy Division,我会形成一种连结,他们的力量影响着我,并且我认为这个乐队是关心我的。这个状态曾经有一段时间令我感到有点怀疑和害怕——那么远的地方的东西传到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耳朵里面。我觉得这个力量是非常可怕的,而且我当时以为他们是关心我本人的。但是怎么可能?那样几个人,怎么可能关心一个出生在四川绵阳的一个初中生的生活,他怎么可能关心我们?
我只能这样去试图从这个角度说,我们都会在这样一个行为当中,在这样一个错误当中去逐渐清醒过来,然后在这样的状态下再去创造新的东西。
丢莱卡-涂俊南:
我觉得所有乐队开始都是照猫画虎,绝对的,但是你照猫画虎画出来的虎本身,一定也是有过一个演变的过程的。
我之前就想,很多时候你像是一个在田野上捡稻草的人,头顶飞过很多高高低低的小鸟,它们嘴里面叼着种子的不小心掉到你身上,但你也不知道怎么来的。比如说老季说Joy Division就是一个例子,但他们这个种子又从哪里衔来的。所谓的传承影响可能是我们身边有一些稍微年长的人受到影响,然后又把他转基因过的东西扔到了我的身上。不过你硬要说“传承”的话也不见得是没有,比如说假设中国第一个听到失真吉他音色的人是崔健,崔健去研究这个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然后可能要第二个人去学,然后再传到我们的时候不能说完全没有“传承”,但是这样就太牵强了。
海朋森-陈思江:
刚才听到涂俊南说传承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实际上没有传承这个东西了,在这里我的感觉可能是我们现在做作品或者做任何的文化产品,它被做出来的过程,受之前作品影响的整个过程不一样了,包括我们做出来的作品,最终再去影响其他人的过程不一样。
如果以前可能是这种师承关系,或者是到后来的传承关系,是可以有一个很清楚的谱系或者脉络的。但是现在我们在搞的其实相对流行文化的东西,是在一个大熔炉里面,我们所有的人都在里面去汲取东西。也是跟涂俊南刚才说的那个情况很像,比如说崔健可能听到失真吉他的声音(当然这完全是一个假设的例子),但我完全不知道是崔健第一个听到,然后崔健把这个类似失真的声音演奏了出来,然后某某又听到了,最后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面,是在一个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得到了传承。所谓的现在的传承,是另外一种传播或者是演化文化的方式。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坐标北京,招键盘手 要求技术成熟。坐标北京,大师级乐队欲组... (北京艺源乐器联)
- 想要邀请你进一个摇滚群 (黎耀辉)
- 创了一个文青滚青群 (周二下午谁没来)
- 寸铁 (z 摆渡人)
- 新专辑|【新歌驾到】给情绪找一个《释放》的出口 (叨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