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律|我发现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抽象的人”
来自:2.1
标题里“抽象的人”指的是一种人设或形象,这种人设或形象多半是他人为之营造的。
这个感悟来源于我看到的一个帖子,帖子内容大致就是一个女生叙述因喜欢的人把小孩子逗哭而对他下头的过程。评论中也有许多人发表了对帖子中这个男生的谴责,其中我还看到了“他可能就是潜在的虐猫虐狗的人”这样的评价。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在我们家,以及在我周围的人中,也会有大人把孩子逗哭这样的行为,例如我的嫂子会在突然藏起来,等到我侄女着急到快哭的时候再突然出来;又如我经常会刷到视频中妈妈拿走孩子的玩具把孩子惹哭,只因为这个妈妈认为孩子哭起来很可爱。当然,这样的行为是不太妥当的,孩子毕竟是弱势群体,并且如果把握不好度,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阴影,我本人就有被逼问“喜欢爸爸还是妈妈”的阴影。但是我想大多数的大人们都是怀着“恶作剧”或“觉得孩子可爱”的心态去逗哭孩子的,帖子中的那个男生也是如此。并且只要行为不过分,小孩子们也是一会儿就会忘记的。总之,我想表达的就是“逗哭孩子”这个行为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直接与“人品”挂钩。
而说回到标题上来。从那个帖子中我联想到,现在的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似乎变得越来越“苛刻”,诸多帖子中对喜欢的人下头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对方留了很长的指甲”“对方穿着很土”“对方用了‘一夜暴富’的手机壳”等等。虽然可能存在“有的人的底线非常高”的情况,但普遍来说还是能看出现在的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对方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趋近于完美的现象。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完美形象”,如乙女游戏的用户越来越多,二次元的圈子也不断扩大,还有饭圈、小说、动漫、电视剧中也出现了许多满足人们美好幻想的“纸片人”。而长时间沉溺在虚拟世界和“人设”中的人,回归到现实世界接触到活生生的人的时候,会觉得这些人身上的瑕疵会被放大,与“完美形象”相差甚远,这时候就难免产生落差心理,便很容易就感到失望了。
之前也与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那时我并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对“纸片人”付出真情实感,而朋友告诉我:“因为学习工作生活已经很累了,一个完美的人会带来很大的心理慰藉”。我深表赞同,我想,这可能也是人们越来越喜欢“抽象的人”的另一个原因。
记得之前在大刘的一篇科幻散文中看到一个观点: 未来世界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个经济政治文化体系都完备的虚拟社会,从而取代现实社会。我想这个预言极有可能成为现实,现在“元宇宙”的出现也说明了这种趋势。但就现在来说,过分沉溺于“形象”与“人设”并不理智,因为人们终究是活在现实生活里的,而现实世界里的人都是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瑕疵。我想,只要不涉及到原则性道德与法律问题,无关于人品好坏的小毛病,多给些包容与接受,也未尝不可。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讨论/管理|我发现变优秀不会让你得到爱 (momo)
- 讨论/管理|我发现现在的网暴比以前的更伤人 (lll)
- 社会规律|我发现年轻人的能量好像在降低 (HHHH)
- 社会规律|发现自己是NPC的调理办法 (minimi白)
- 社会规律|我发现和男生谈恋爱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能量掠夺 (equ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