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因为觉得便宜囤货……
买想要的东西,而不是需要的东西。 需要的再贵也值得(比如自住的房子)想要的再便宜都是浪费(看看自己的pdd记录就能发现多少便宜但无用的小东西,便宜却不舒服不好看的衣服鞋)
记得一个豆油说的,“不要用消费产生的幻想代替你本应付出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经常买不能对自己产生任何便利或者改变的东西,单纯只是被资本洗脑就是消费主义
买可有可无的,价格大于价值的
👏
警惕消费洗脑,网上冲浪🏄的或多或少都会收到洗脑,抖音,小红书,豆瓣,微博,知乎都是重灾区,特别是前两个
资本家剥削劳动者是资本主义,剥削消费者是消费主义;
资本家创造了本不存在的需求,让消费者为虚无的需求买单;
品牌的划分最开始促进了良性竞争,最后高价品牌逐渐有了所谓【身份象征】,其商品价值和价格越来越不对等,产生了品牌溢价,这是消费主义的结果之一。
消费是人类满足自身必须品的必要行为,生产就必须消费,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消费主义,是资本市场、现代化规模大量生产下,必须刺激消费者大量消费的资本运行逻辑,但这种消费模式带来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消费者对自有物品的不珍惜下的极大浪费。正如甘地所说,这个地球能满足我们每个人的需求,但无法满足你我的欲望。欲壑难填
看见别人有你也想要拥有的产品,实际上你不需要
别人有的我也要,只要多一点钱,立马不一样哦
买第二天就后悔的东西 然后还碍于一些不知所云的事情不好退
消费主义,一切都可以通过消费来解决,被消费洗脑,不消费就不幸福。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我认为消费主义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丧失自己的判别标准,模糊了自己的真实需求。比如很多人觉得背名牌包就是富人,这是很荒谬的,再比如到底什么才是好包,现在主流就是无限推崇富人审美,建议大家跳出看看,比如乾隆花瓶真的美吗。另一点就是消费主义不断制造新的需求,你需要脱毛你需要睫毛弯弯你需要做个辣妹,所以你得买脱毛仪得买仙子毛得买女团色口红和露脐装,这些你本不知道,也不影响你生活状态的东西,现在被宣传的好像是个必需品一样。建议理智。
被创造出来的需求。其实营销前可有可无。
因为品牌宣传,而不考虑产品本身的实用性的消费,都是属于消费主义。
是拜物教。
为物品的附加价值买单的消费行为
把自己对理想生活的想象投射到物品上
被创造需求去买一些实际上可有可无的东西
阶层固化的表现
消费主义是顺从别人。姐妹们牢记:量入为主,适度消费
跟风买吧
消费不等于消费主义,日常开支,攒钱买房买车,买任何需要的东西在我看来这都是消费,而消费主义则是因为某些信息从而产生“我需要这件东西所以我要获得”的想法,这些信息可能是无形的广告,可能是“女人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之类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话,也可能是看了过多“科普”之后产生的“买了这个牌子我就是高端人士”的想法。被这些东西拥簇着去消费,在我看来属于消费主义
买了原本你不需要,但是看了别人之后你想要的东西。
我觉得消费主义其实就是我想买+我能买+我需要买,三者缺一不可。 其实现在很多无用消费就是只满足了部分需求。
我觉得消费主义就是一个驯化的过程,你本来不会买,你本来不喜欢,你本来不知道,本来可以更简单的,通过消费主义的洗脑,你加入了并且买了!比如咖啡机,你本来不喝咖啡,但商家不停告诉你,自己磨咖啡是很有逼格的,很有情调的,很有品味的等等等等,渐渐的你接受了这种设定,哪怕仍然是不喝,还是买了咖啡机,其他不喜欢也不怎么使用的比如蛋糕机,面条机,酸奶机等等等等一如此例,本来不喜欢的,比如我想买一个手镯,我特别喜欢净色底的,不喜欢飘花的,但蹲着了解了一段时间后,什么飘花的好有意境感,好少见,独一无二啊!显高档啊!我发现我竟然开始喜欢飘花了!等冷静下来日常看到其他人的净色底,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其实还是净色的!本来不知道的,网购尤甚,只是需要个最基本款功能的物品,但大数据后台不断给你推送更先进,更多功能,更快,更更更更的,洗脑下,到最后买的那个物品还具有最开始想要的功能都是幸运,本来可以更简单的如榨汁机,苹果,洗,吃,或者削皮,吃!榨汁机呢,苹果,洗,削皮,切块,如机,插电,打汁,中途也许再加点其他东西,打好后,倒出,拔电,洗机器,擦干,收起,喝,洗杯子,擦干,收起!放锅铲器,用个碗它不香么?诸如此类的!过去我们都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只能买自己真正需要的,现在提倡买想要的,但谁知道我们想要的是自己真正想要,还是在商家潜移默化洗脑和社会环境不断输入挟裹下硬塞给我们的!抛开幻想税,抛开话术,抛开自我催眠,抛开美颜滤镜,确定不是消费主义的洗脑陷阱,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那还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么?
消费主义是一种符号性暴力
洗脑让我花完全不应该花的钱😥
跟风的一种
与消费主义相对的,是实用主义。那么一切不是以实用为目的,而是想借助所消费的外物,来满足自己想被人关注夸赞的内心。简而言之,消费主义,不实用。
买它买它!犒劳下辛苦劳动的自己。
打游戏充钱给虚拟人物买衣服。
消费主义是被他人创造需求
外在因素(营销、攀比等)掩盖了真正的购买需求。
承受溢价
量入为主,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推荐一个博主智能路障的视频《消费主义是如何对年轻人进行欺骗和洗脑的》)
被外界的声音干扰,买回来的东西使用率不高或者为品牌的溢价买单
盲盒!
虚荣心或许在作祟
满足虚假的需求(非必需品,但却以为自己需要) 为了满足其他目的创造消费过程且不关心消费品(如虚荣心) 认为消费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明明可以通过使用现有物品就解决问题却要创造新的消费(如买好多近似功能的物品)
被别人提醒着买东西
我喝奶咖明明喝不出来代磨和现磨的差距 但是耳边的声音让我纠结磨豆机纠结了很久很久
是为对自己的伪需求买单。
为商品的附加价值买单
消费主义就是是不购买这个东西的时候会感到外界的压力。
看到某主播推荐就跑
我认为的消费主义是为了社会风向、他人眼光以及自己的虚荣心而产生的没有基于自己真正需求的消费
我认为消费主义就是:通过购买的行为来获取心灵上短暂性的满足。 表现:无论是否真的需要,当下想要就会购买,购买时不过分考虑价格。 原因:1.认为“购买解决一切”,不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或是修补,买新的或者各种神器就能解决 2.本身心理存在压力,通过这种简单地方式获得愉悦,暂时转移注意力 3.跟风行为“别人有的我也得有”,比如“冰墩墩”事件 4.炫耀行为“别人没有的我也得有”
买不需要且超过自己消费能力的东西
购买东西比起满足现实需求,更多地是为了“购买该物品瞬间/拥有该物品的短暂快乐”。 或者说在不断地消费中,寻求并非物品本身,而是消费行为带来的短暂的心理需求满足。 附图:购买后商品后获得满足的情形(图片出自《身份的焦虑》)
消费主义的一个重要环节还包括营销这件事,微博抖音小红书这类的平台整个行业的崛起也见证了国内消费主义的崛起,以前商家推广只需要在这些平台上按关键词竞价排名。这些平台扶植了自媒体之后,商家需要花费的营销费用水涨船高,而平台收入也几何倍数增长了,这看起来是多赢的局面,但商家推广需要花更高的成本,这些成本最后还是转嫁给消费者。而这些社交平台在尽可能杀掉消费者时间同时,还从消费者的口袋里拿走了更多的钱。。
从消费者角度就是购买不必要的产品或以超出事物本身价值的价格购买需要的产品。原因可能是因为虚荣心,从众心理或者其本身的购买力较强(w↑c↑)不在意或无法推断事物本身价值。 从生产者角度就是通过营销宣传手段将产品赋予超出其自身价值的价格并引导消费者购买。宣传营销成本由消费者承担。获得所需消费群体关注度与认可度从而获利。 从路人角度就是骗傻子不要钱。韭菜一茬又一茬不割白不割。
只买刚需,吃的尽量买好一点,穿的只买打折的衣服,鞋子要舒服一点。极简生活吧
任何事物都可以被定上价格,并认定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消费找到答案。
因营销上脑,无法延迟满足立马将想要变成拥有。
一种鸦片
消费主义就是买很多以为自己需要或者自己都知道不需要的东西
我觉得凡是为了虚荣以及为了在别人眼里成为某种人而做的消费都是消费主义
世界如此的割裂:几天前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俄乌选手才互相拥抱,没几天就开打了,乌克兰的民众在超市采购生活必需品后躲进防空洞避难;美军在索马里交火;OPPO正在线上直播最新款旗舰手机OPPO Find X5发布,PRADA晚上九点会有2022秋冬女装发布。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同一天发生。并且,疫情还在继续,每天都有人因为新冠而离开这个世界。可能是我圣母吧,对我个人而言,再去谈论消费主义是什么,都显得非常无力。不论它是什么,在生命面前它是那么不值一提。
买了不用
明明自己不需要,不该买的东西销售员劝两句你就果断买了。
化妆品各种买口红高光粉底液重复的产品,毕竟脸只有一张。 直播间不要看便宜就买,考虑自己真的能用上什么。
在我理解的就是 那些想起来会后悔的东西
消费主义,分为被动和主动,我们成长在被消费主张的环境中,不管你做什么决定,买还是不买其实都是消费主张,只是分为不同的程度而已。我不排斥,也不极端。接受并了解自己自身的需求,了解商家套路,合理并适度吧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可能是最古老的消费主义。
就是买自己的刚需 不被消费主义带入陷阱
消费主义:你消费什么样的商品,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但是明白人都知道,二者毫无关系。
忽悠大家买不是必需品的东西,可以通过各种营销给你灌输它的价值,代表的尊贵身份之类的,然后让你为它的附加价值买单,但是你可能并不需要这件东西
是刘擎的书嘛?
过自己以为的实际超出自己原生家庭和自己挣钱能力的精致生活,然后被现代社会的一些舆论洗脑,不断恶性循环
一些话术比如这件衣服不穿不行,这个化妆品不用不行,这个包包不买不行还有错过这个打折就再也没有的一些饥饿营销...事实上,少了它并没有不行
不需要的东西,上头买了😟
说得真好
买一些自己根本用不到的东西,然后 后悔的一批
上一秒工资短信,下一秒还款短信
被创造的需求
个人认为忽略自己内心真正需求的消费即消费主义。比如买这件衣服,不是喜欢它的设计/材质,而是因为品牌/穿这件衣服会受到别人赞扬等外部的影响而消费,我就认为是消费主义。同时我认为也需要考虑长期的一个自我需求,比如我这个人很懒,用毛巾擦桌子就是会忘记清洗,花时间清洗毛巾让我痛苦,那我消费paper towel这种一次性擦除产品就不是被消费主义影响,而是为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情考虑。
不能同意更多
我理解的消费主义是,为了消费而消费,不考虑实际实用性,不考虑物品本身的作用,为别人赋予的意义而买单。
你要让别人觉得你很牛X
忽略了实用性
购买价值与价格不对等,或者不需要的东西
花了不该花的钱
一些买了没用但很想买的东西身上的特质😢
我认为消费主义就是人为的创造需求而产生的消费行为,比如说我们以前是不会用肥皂也不用漱口水,但是由于厂商所做的那些广告为让我们产生我们需要这种商品的想法,然后购买。这就是有厂商推动的消费主义,很多事情都可以这样类比,比如说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化妆品,但是厂商就会不断做广告,宣扬“自信的女人就是化妆的女人”“没有懒女人,只有丑女人”“男人也可以化妆”这种话术来推动消费者买更多化妆品,护肤品和服饰。
心里满足情绪满足大于实际满足
骗你买你不需要的东西
试图用消费来给自己营造出“精致/精英感”的幻象 总之所有【需求】以外的消费都是消费主义
不考虑经济条件情况下的跟风盲目花销
赞同
买东西能带来快乐 看着账户钱变多却没那么快乐 我也是有些消费主义的 同时在存钱
既不能为你带来精神快乐,也不是你生活中所需要的物品。我个人认为仅仅为了攀比或虚荣心购买的物品都属于消费主义。同时,如果不是因为你看直播或者某书某站某音绝不会想到要买的东西一律属于消费主义
我觉得是使用频率极低的东西
精辟
被赋予多余意义的东西🥲
自己沒有主见,没有想清楚买的原因,被下单的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