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情人节来一本巧克力般甜美的爱情吧!大卫·冯金诺斯《微妙》(附同作者其他作品的repo)
绮妤(Storyhunter)
正值情人节,刚好想起来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是我在7年前读的,感觉大卫·冯金诺斯在国内好像还挺冷门的,所以简单地在本组发发介绍,也附上我对大卫·冯金诺斯其他在国内有译本的作品的简单repo。
很多年前读过日本轻小说《文学少女》系列,《文学少女》有一个有趣的设定是,女主天野远子吃下书后会尝出书的味道,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会让人想起葡萄酒和鱼子酱。而《微妙》(豆瓣评分8.1)这本书,就像“松露巧克力”般的味道,阅读这个故事,真的会有淡淡的微涩又不失甜美的感觉。

这个版本的封面高度反映出这本书留给我的感觉。这本书是一个很俏皮的爱情故事,女主娜塔莉一开始其实有自己的爱人,但美好的故事随着爱人意外逝世而破碎,在很久后,真正的男主角——笨拙的马库斯出场了,马库斯被娜塔莉吸引,开始慢慢靠近…这个故事写得很俏皮,有很多很可爱的比喻,以及欧美系文学很喜欢往故事里加很多近乎于是废话的细节,这个故事同样如此。在每一个章节后面,总是会加一点点有趣的周边小故事(大概这个感觉)。我最喜欢的这段情节是马库斯在模仿知名童话《小拇指》里的桥段:
马库斯本能地拿起面包,开始把它掰成碎屑。
“你在干什么?”娜塔莉问。
“我在学《小拇指》里那样。如果你迷路了,你就得在身后、在走过的路上扔面包屑。这样,你就能找到路了。”
“一直找到这儿……找到你身边,对吧?”
“是的。除非我太饿,决定在等你的时候把面包屑吃了。”
因为刚好看过《小拇指》这个故事,加上小说里的马库斯给人感觉就是有点憨憨的可爱,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莫名地被戳中了,啊——!
这段也很有名,但写的是娜塔莉和她的ex弗朗索瓦的相遇。恰到好处的“啰嗦”,恰到好处的收尾,让这段有一些戏剧性的邂逅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他问她想喝点什么。她的选择会是决定性的。他想:她要是点低因咖啡,我就起身离开。在这种约会中可无权喝低因咖啡。那是最不合群的饮料了。
一杯茶的话,也好不到哪里去。才刚见面,就已经被慵散的小家子氛围包裹起来,感觉好像以后每个周日午后都要用来看电视似的。或者更糟: 在岳父母家看电视。是的,茶毫无疑问就代表着岳父母家的气氛。
还有什么呢?酒?不行,这时间喝酒可不好。一个一上来就喝酒的女人会让人害怕,就算是一杯红酒也不可以。弗朗索瓦继续等待她的选择,同时也接着进行他关于女性第一印象的饮料学分析。现在还剩下什么?可乐,或者所有其他类型的苏打水……不行,不可能,一点女人味都没有,那样的话,还不如干脆再要根吸管呢!但愿她明白这一点。
最后,他想,来杯果汁应该不错。没错,果汁讨人喜欢,又挺合群,还不会太咄咄逼人,让人感觉这是个温和、平静的女生。但哪种果汁呢?最好避开那些太传统的口味: 别点苹果汁或者橙汁,太常见了。要有一点点特别,不过也不能太古怪。木瓜汁和番石榴汁,太吓人了。不,最好选个介于两者之间的,像是杏汁。没错,就是它了。杏汁,这好极了。如果她选择杏汁,我就娶她,弗朗索瓦心想。
就在这一刻,娜塔莉从饮品单上抬起头,像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思考,而思考的内容和对面的陌生男人一模一样。 “我想来杯果汁……” “……” “就来杯杏汁吧。” 他盯着她看,仿佛幻想闯进了现实。
整体来形容这个故事给人的感觉,有点像伍迪艾伦的电影,也有点像《天使爱美丽》给人的感觉。并不复杂的故事,但用非常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把两个人慢慢走近彼此的感觉写得很细腻真实,虽然也有笨拙的时候,但只要心与心能靠近就好了呀。
这本小说也有电影版,刚好就是《天使爱美丽》的主角奥黛丽塔图演的。

正是这种俏皮也不失华丽的美感,让这个故事读起来轻松流畅,合上后也有回甘。正因如此,我对这个作家的印象还挺不错,这两年陆陆续续看了他其他有简中译本的作品:《退稿图书馆》、《回忆》、《夏洛特》。
1. 《退稿图书馆》(豆瓣评分7.5):
这本书主要是设定有意思,有一个图书馆收留各路作者的退稿,突然有一天这里有一份退稿被人挖掘,变成畅销名作……试问哪个做过作家梦的人不心动这样的设定呢?这个故事有一点悬疑色彩,以这部退稿背后的作者到底是谁为情节穿针引线。但事实上更像是一个荒诞滑稽的群像故事,其中有一段以为这部作品的神秘作者是一个披萨店老板瞒着家人悄悄抽空写的,那段真的好好笑……要形容这个故事给人的感觉,或许是韦斯安德森的电影。
2. 《夏洛特》(豆瓣两个版本,评分分别为8.1/8.6):
我读的是实体,整本书采用了散文诗的形式,没有一句话超过两行字……我没了解过这本书的创作心路,但给我感觉是作者在看过这本书所描写的原型——一个犹太女画家关于人生的系列画作后,深受震撼,所以尝试把她的故事写下来。夏洛特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写清楚了,26岁时候被抓入集中营,怀有身孕的她死在毒气室。然后作者再详细展开她的成长过程,传奇的天才生在不幸的年代,包括她家族的“诅咒”,多个人自鲨死去,而后又被卷入纳粹的迫害……在一种癫狂中,她创作了《人生?如戏?》系列画作。
这本书在豆瓣评价有8.6分,但我可能不适应散文诗这种模式,给我一种啥都点了点但不带劲的感觉,也没有足够感觉到那种“痛苦中张扬的才能”的张力,不是很喜欢。

3. 《回忆》(豆瓣评分8.1):
这本书有作者的自传色彩,从祖父的过世讲起,陆陆续续讲了三代人的爱与离别。这个故事的表现形式有点像是多个pov穿插在一起,但很多短pov也只是为了扣“回忆”这个主题,穿插了一些跟主线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名人轶事,真是延续作者在《微妙》以来的俏皮,而且这些短pov里甚至再次出现了夏洛特!!……(就是《夏洛特》这本书里的主角,我深感作者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喜爱)
老实说整个故事看完后我没什么印象,但这本书谈到老年、死亡的各种描写真的很妙。
我和父亲待了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这里是三代男人。我想到下一个就是父亲了,他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就像在战壕里,在你前面的那个士兵倒下以后,你就被推到了直面杀戮的第一排。父亲本是招架死亡的那个人,他在前面保护大家。他如果不在了我们就没了遮挡。我凝视了祖父许久,然而,这不是他。我喜爱的、认识的是一个鲜活的人。可现在,这是一副蜡塑面具,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一个没有生命的可笑化身。
总体而言,很推荐喜欢伍迪艾伦/韦斯安德森类风格的人,阅读这位写作风格饱含细节、言语华丽细腻的法籍作家的作品。
个人最喜欢《微妙》,愿意多读2-3遍,偶尔吃点巧克力有助于身心健康,整体的作品喜爱倾向:《微妙》>《退稿图书馆》>《夏洛特》>《回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解|求推荐低谷期适合看的书 (中药我先喝)
- 座谈|突然感觉阅读作为一种爱好挺寂寞的。 (205485217)
- 座谈|分享你想塞进冰箱的书 (涅槃和绿洲)
- 拔草|1984 我不是你的受众 (游乐园)
- 【快闪】世界读书日|过去一年里你的最爱图书 (Fut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