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关于工作,生活和社会时钟的思考
留走
今天中午吃饭同事聊天,谈论起过年回家,听说的老家公务员朋友的工作,无比羡慕。
据说早上8点去食堂吃饭,刷刷手机,9点踏进班办公室,坐2个小时又准备吃午饭。午饭跟同事聊聊股票,随后步行回家午休,下午2点返回办公室上班,再坐3个小时5点准时下班。
小县城的公务员,虽然工资不高,除购置大件外生活也没什么开销,十分体面。
同事们无不羡慕,纷纷表示果然宇宙的尽头是考公,盘算着自己离35岁还剩多少时间。我也不例外,如果让我再次择业,我肯定会选择回国企外企,放弃在互联网里内卷。
晚上回家我开始反思,是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工作的追求变成了稳定?企业的性质比工作内容更重要?节奏轻松比专业所长更有意义?差不多的工作,就这样度过1个5年,10年,20年…
思考的越深入我才发现,家人,朋友对你的关注往往可以归纳为一句“你过得好不好”,而好不好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眼光中”的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以及圆满的生活。好像大部分人总是从“他人”的评价出发,而很少去关注“自己”本身的需求。
我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它是否让我成为更好的人?是否对他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影响?对我本人而言,是否是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好像都忽略了关注自身,始终站在社会时钟的评价下,被迫进入下一个阶段,不断追赶下一个节点,努力完成下一个任务。
前两天看到新闻说过去两年清北的毕业生70%进入体制内,不知道大部分择业的同学是真的想献身大干一场还是当下形势的择优选择,我估计还是后者吧,想想也可以理解,毕竟我也怀揣着进体制与国企的幻想。
人生进入3打头的阶段,虽然我依然回答不上来我的梦想,我的热爱究竟是什么。但是我决定暂时放过自己,因为我还有冲动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还想为这个世界和他人带来一些影响或改变。
至于剩下的一切,就交给时间吧。
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