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想说一说曹文轩和《草房子》(后增加了《红瓦黑瓦》)
来自:Scarlett
前几天去朋友家玩在她书架上看到了这本小学时阅读过的书,借回家读完后想写一些类似于读后感的文字,所以发了这篇帖子,不太清楚儿童文学作品符不符合榜单图书的范畴,第一次发帖,如不妥请指出,会删除。
以下是正文。
近几年听说的有关曹文轩的新闻一个是他2016获国际安徒生奖,一个是2019年郑渊洁炮轰其进校签售童书,后者涉及作家人品以及童书市场乱象,这里暂且不做讨论,而前者,凭借我对小学时阅读过的两部作品《草房子》和《青铜葵花》的印象,在我个人看来曹文轩得奖当之无愧。(个人看法,非常主观。)
曹文轩和黄蓓佳两位江苏籍作家的作品是我们当地小学的必读书目,与黄蓓佳大多描写城市儿童生活的作品相比,曹文轩作品中描写的苏北农村生活,让在苏北(准确说是苏中偏北)农村长大的我感到更为亲切,虽然故事背景放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与我所生活的时代相去甚远,但作品中所描写的乡间景色、邻里情谊甚至乡村生活,都是我非常熟悉的。
《草房子》我小学时读过很多遍,不过小时候因为年纪和阅历的限制,很多故事情节还是懵里懵懂的,但是就是喜欢一遍一遍地读这个故事,可见作品本身故事足够精彩(还是主观了)。再次读过后,第一个感受是曹文轩作品的可读性真的很强,过了十多年,仍然让我读得停不下来,想要迫不及待地知道故事如何发展,并与记忆里的情节一一对应,甚至让我找回了小时候读书才有的一种久违的畅快感,阅读体验相当愉快。
然后是豆瓣短评也提出的看法——这本书是儿童读物,但是成年人也能读出不同的味道,甚至更深刻。这也是我长大后再读童年时的文学作品的最大感受,读出了很多童年时未曾懂得的深意,比如童年的逝去、生命的厚重、命运的无常、男女间青涩朦胧的情感等等。可能是有一点点中文系学生的敏锐吧,曹文轩的这部作品总让我联想到沈从文和汪曾祺的文章,比如这个故事本身就带有《边城》的影子,比如故事中温柔纯净的纸月,与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一样,都是倾注了作者关于“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再比如书中关于风土人情、世俗生活的描写和淳朴自然清新的文风(散文化风味),让我产生了阅读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时一样的感受。这只是我对于这三位作家浅薄的认识,也许他们三者作品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人情与人性的美好。(有美化乡土社会的成分,不过我认为文学作品放大某些美好的一面是作家的一种选择吧。)我以前很是讨厌写论文,现在倒是很想写一篇关于曹文轩作品和沈从文、汪曾祺作品比较的论文,希望以后有了更深的积累后有机会能写出来吧😂
故事的最后桑桑考上了中学要随着父亲工作调动离开油麻地,他在离开前眺望着一片片的草房子,泪眼朦胧。我想,这个时候的桑桑和当年还在读小学的我一样,不明白这场离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告别童年。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读过的黄蓓佳的作品故事的主角几乎总是六年级的学生,故事的最后往往他们也都在告别童年,也许这些作品提前给小学时的我们上了一课——成长就是意味着告别。现实是,我们这些阅读他们的成长故事并与他们一同成长的小读者,才会真正地小学毕业、告别童年,而他们的童年永远封存在作品中,由一代代的孩子亲自开启。
之前在读小学的表妹家看到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后来去外面吃东西又看到店家的孩子在读《青铜葵花》,这些书仍然是我们当地小学的必读书目,十多年过去了,也许这就是经典永不过时吧。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这些书中的时代距现在的孩子似乎过于遥远,他们真的能理解那样的童年和成长并为之感动吗?结果在《草房子》的后记中,曹文轩竟给出了答案——“我们唯一要记住的是,感动人的那些东西是千古不变的,我们只不过是想看清楚它们是在什么新的方式下进行的罢了。”的确,这就是经典文学作品的经典所在,描写人性的共通之处从而得以超越时代,让不同时代的人都能收获或相同或不同的感动。
不过曹文轩的作品有一点一直为人所诟病——渲染悲情、苦难文化,而且他非常执着于对孩子的苦难教育,这一点体现在他对作品中角色的命运安排上,《草房子》里杜小康家道中落也未能东山再起、青年男女蒋一轮和白雀有情人未能成眷属等等等等。曹文轩对于苦难的看法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够完全认同,苦难就是苦难,它不值得感谢,也不值得被拔高至教育的高度。他这种带有明显时代烙印的观点,正如一个经历过贫穷和苦难的长者要求现在的孩子必须“忆苦思甜”一样,有一种因为经历过苦难而滋生的优越感,而且尽管初衷是好的,还是过于说教和刻意,让作品带有了道德教化的意味,折损了作品的纯粹性。(这么一想,他的作品被选为必读书目,不是没有理由的。)
上述文字都是我读完《草房子》后内心难以平复,在深夜默默有感而发,非常主观且稍显浅薄,并且由于阅读一向侧重输入很少输出,所以文字表达也属实一般,只能说是肺腑之言、真诚之感,只是想与同样爱读书的大家分享感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讨论,我现实中总是找不到能分享、讨论阅读感受的朋友,希望在互联网上能够收获这一乐趣。
另外,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自己喜欢的或者印象深刻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个人认为,童年时期阅读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非常重要,儿童文学作品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文学启蒙,也是认识世界的渠道之一。而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实非常难得,这一点是我长大之后才明白的,人一旦长大就很难再回归儿童的视角和心态去看待世界,可儿童文学的创作(其实所有子供向的创作都是如此,比如动画片、影视剧)需要的正是创作者怀有这样的视角和心态,以及对于儿童的热爱与尊重,甚至还应当有专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做支撑。正如孩子模仿大人总是很拙劣,大人想要模仿孩子,也容易弄巧成拙,孩子虽然说不出个是非所以来,但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孩子的喜好也不会骗人。
3.21分割线
看完《草房子》后,朋友的男朋友又借了我两本曹文轩的书——《红瓦黑瓦》和《山羊不吃天堂草》。(说起来还挺感谢他们两口子的🤗)
开学后把书带到学校里来了,一直在忙着上课和考试,抽时间断断续续地读书,直到昨天才看完了《红瓦黑瓦》。这部可以看作《草房子》的续篇,还是发生在油麻地的故事,甚至主角林冰的父亲也是小学校长,林冰也会拉胡琴,把他看作是上了中学的桑桑似乎也无不可。只不过,如果说《草房子》写的是“童年”,那么《红瓦黑瓦》写的便是“青春”。
简单说一说吧
平心而论,我觉得《红瓦黑瓦》不及《草房子》,有一部分原因是,看过《草房子》后再看这本,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在本书中对《草房子》的有意呼应,有些很明显的写作重复。
当我读到赵一亮的故事时,我下意识地想起了杜小康,甚至在那把让赵一亮家道中落的火还未烧起来时,我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曹文轩一定一定不可能让他顺利地结婚生子过好这一生,他会用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剥夺他的幸福。这样想着,我有些不敢往后看,但不会因为我不看,故事的发展就有任何的改变,所以我还是怀着一种猜到结局的不忍之心看了下去。如我所料的是赵一亮的陨落,但我没有料到的是赵一亮比杜小康更为惨烈的结局。有一个瞬间我对曹文轩充满了怨恨——他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写一个天之骄子的坠落?就为了他所谓的“苦难教育”?还是为了所谓的“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过于刻意?那一次是杜小康,这一次又是赵一亮,都是天之骄子家道中落的情节,出于主观情绪也好,出于理性思考也好,我怀疑要么是作家能力有限导致的情节同质化,要么是作家本人的写作倾向。(若是要对曹文轩的写作倾向进行研究,只靠这两本书肯定不够全面,这里是我的主观猜测。)
除此之外,曹文轩似乎还很热衷于塑造一种“翠翠”式的少女形象。可以说,相比天之骄子家道中落这一情节的同质化,曹文轩笔下的少女形象同质化更为严重。就目前我读过的三本来看,葵花、纸月、陶卉,仔细想想,这三个少女似乎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她们都是温柔/纯洁/美好/天真的代表,从身体和心理上都符合大众认知里对于少女形象的美好想象。怎么说呢,客观来讲,没有人会不喜欢美好的事物和人,并且这种美好的形象在文本中是具有“意象”的作用的。但如果用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这样一种少女形象,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在一直以来的文化语境中,尤其是在乡土文学中,为什么总是由少女/幼女来承担“温柔”“纯洁”“美好”的象征? 以及,为什么少女在很多文本中都被塑造为这样一种形象,而缺乏其他的深度?(其实我发过另一个帖子,发表过同样的疑问)这里我们就只拿曹文轩的作品来说,他为什么就爱写这样的女孩子呢?说他将对美好的追求寄托在这些少女身上也好,说他对乡村少女的想象有些刻板印象也好,说是符合那个时代也好,也可以说这样的少女形象与整本书的氛围是一脉相承的。这里就不做过多的探讨,以免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争论。
说了这么多,好像一直在说这本书的不是,其实并没有批判的意思,而是我结合曹文轩的这两部作品,对其写作的一些小小的思考。这本书读起来没有上次那么愉快,不愉快不是因为书写得不好,而是不同于《草房子》笼罩全书的淡淡的伤感氛围,《红瓦黑瓦》揭开了现实的一角,有着更为沉重的悲剧意味,所以阅读时我始终心情沉闷。
《红瓦黑瓦》的背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懂的都懂,主人公也不是儿童,整本书是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年人的视角,尤其还用了第一人称,所以书中所有的故事和情绪都更为直接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不是桑桑那种儿童对现实世界的懵里懵懂,而是青少年面对现实世界时的试探、犹疑、迷茫、无奈……更何况,这个现实世界,处于一个如此特殊的历史时期。
总之,我感觉这本书已经不能算是儿童文学作品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本书可能过于“成熟”,当然,或许我对小学生的认识太浅薄了,读这样一部沉重的作品,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最后,感谢看到这里,也感谢所有评论的朋友。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解|怎么能找到更符合自己口味的书? (暗夜)
- 求解|求推荐适合老年女性读的书 (芊小乙)
- 拔草|大胆开麦||豆瓣8分图书也就这样…(已更新8.18) (醉倒须君)
- 拔草|双雪涛是不是被过誉了 (🥚)
- 求推荐有类型情节的小说 (选选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