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读书笔记
来自:Darren 滕
- 不再嗔怒,变的平和和包容
- 不再执拗,懂得看开和放下
- 不再造口业,学会执于慎独
- 不再消极悲观,开始积极努力
读书为什么高,就高在你站在人类永恒的制高点上。它并不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化,在金钱,容貌和权力的面前,焦灼,慌乱和自卑。只要还有书读,什么时候都是岁月静好。
人找书很难,但书找书很容易,就是你越读书,就越知道应该读什么书。书会带着你去读书。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倍受挫折的时候,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安静从容的去面对。
所有一切众生,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待人,不管别人善与不善,自己要心善。
做事,不管别人好与不好,自己要做好。
处事,不管别人对与不对,自己要选对。
1.复原力:这个能力的英文是Resilience,指的是在痛苦、挫折、磨难、打击、失败、压力的挑战之下,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也有学者把它叫做反弹力(Bounce-back)。这个定义对应的是曼德拉的名言。
2.坚毅力:面对长远目标时体现出的努力和耐力。达克沃思把它叫做“Grit(耐磨力)”,意思是一个人像小沙粒一样,无论怎么碾压,都不变形、不走样。这个定义对应的是达尔文的名言。
3.创伤后成长:从失败中学到成功的经验,从打击中得到进取的力量。这个对应的是尼采的名言。
心理学家Tedeschi将这种成长称为创伤后成长,PTG(Post-traumatic growth)。大家应该比较熟悉PTSD,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其实,只有部分的人在创伤后有应激障碍,大多数人其实有一种创伤后的成长。
继而,我将这个过程称为创伤后成长与发展 PTGD (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不仅包括恢复“正常”,还包括将逆境作为通向成长和获益的途径。
心理韧性的六种能力:
1、适应力:有韧性的人就像水一样,可以适应各种环境。这跟达尔文的思想是一致的。
2、成长力:不断向上发展、不断追求进步的能力。
3、抗挫力:在打击面前不失控、不失常,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4、积极力:调节情绪的能力。
5、关系力:一个人能够坚持到最后,有时候仅凭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往往还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同伴的激励。
6、控制力:淡定、从容地面对压力,需要我们极大的自控力。
1,乔布斯为什么能呈现与众不同的发布会?原因之一在于,他的发布会幻灯片是乔布斯亲自撰写,每页都精心修改,反复练习,直到满意。与此相反,他的前任阿梅里奥的讲演幻灯片都是他人代劳,而且很少事先练习。
2,看甘地的诚信:
诚实当然包含坦诚,包含说真话和给人留下正确的印象。但诚实至少还包含下面所说的三项同样重要的东西。
1,一致。当一个人的目的和行为没有差距,当他是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当他是个表里如一的人时,我们就可以说他是诚实的。我们把这简称为“一致”。最终创造出信用和信任的是人格上的一致,而不是一致服从规定。
人格一致的人,他们的行为与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是和谐的。他们言行一致。他们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他们不被外力驱使,不被他人左右,他们不会因某种特殊情况而放弃原则。他们按自己的良心行事。
关于一致的最好例子是圣雄甘地。有一次,他应邀在英国下议院演讲。在没有讲稿的情况下,他讲了两个小时。他的演讲使本来抱有敌对态度的听众起立欢呼。在演讲结束之后,有记者问他的秘书马哈德·德塞,甘地是如何做到不用讲稿而让听众沉醉于他的演讲达两个小时之久的?德塞回答说:
甘地的所想、所感、所说和所做都是一样的,他不需要讲稿。如果是你或我,我们想的是一件事,感觉的是另一件事,说的是第三件事,做的是第四件事,我们怕搞混了,所以我们需要讲稿。
甘地不仅保持了自身的一致,也保持了与他所坚持的原则的一致。就像一棵深深扎根于原则土壤中的大树。
我的生命是完整的,我的行为是一致的……我的生命就是我传递给人们的信息。
——圣雄甘地
2,谦虚的品质是怎么体现在领导力和生活中的呢?一个谦虚的人关心的是什么是正确的,而不是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他致力于实践好的想法,而不是显示好的想法。他接受新的真理,而不是捍卫错误的立场。他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他认可别人的贡献,而不是要求被别人认可。
3,勇气。诚实还包含做正确的事情的勇气,即使是在困难的情况下。
自由地给予,坦诚地给予,轻松地给予,享受地给予。甚至是在你觉得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予的时候,也给予。你会发现,有一个像大海一样丰富的宝藏,就在你的心里,就在你的周围。生活总是会为你发生,而不是发生在你头上。欣赏上天赐予你的那份礼物吧,你富有了,从现在直到永远。当你给予的时候,很多令人惊奇的事情就会发生在你身上。当你超越了自己的生存,超越了你只顾追求自己成功的心态,达到一个新的精神境界,你活着远远不止为了自己,突然间,你的恐惧、你的懊恼、你的痛苦、你的不快乐会通通消失。我真的相信,当我们奉献出自己的时候,生命、神明、荣恩(不管你怎么称呼它,意思都一样)就开始介入。指引我们。记住,生命支持那些能支撑更多生命的生命。
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它们是什么。
领导不是始于远见卓识,而是始于让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并积极地采取行动。
花时间与精力来“激励”人是巨大的浪费。真正的问题不是“如何激励员工”。如果你有合适的人,他们就会自我激励。关键是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最令人泄气的事情,莫过于忽视残酷的现实。
坚持先人后事的观点,是拥有卓越公司和美好生活的关键。因为无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如果绝大多数时间,我们都不能与自己热爱和尊重的人一起度过,生活就毫无快乐而言。若情况恰好相反,自己喜爱的人也在车上,并且永不背叛,那么不论汽车将开向何处,我们都能拥有美好的生活。我们采访过的实现跨越公司的那些人,他们的确是很喜欢他们所做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喜欢与自己一起做事的人。
谛是真理的意思,四谛就是四种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构成凡夫世间的五种要素:色、受、想、行、识。
从佛教的角度解释本自具足,人注定有苦,生老病死,爱别离。苦从哪来?贪嗔痴。如何灭苦?从五蕴入手。最终实现天人合一。
佛教从反向的角度来说本自具足,通过克服人性的弱点来变成圣人。
- 跟三种人在一起,舒服的人,有趣的人,靠谱的人。
- 常言道:“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
-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按照自己的良知,全情投入于当下这一刻。
- 金刚经的总结,一是愿心,要度一切众生而没有丝毫教化人度人之念(谦);二是做,应无所住,而行于布施,布施不着于相。应该无所住行于布施,这个叫修行。你心理的行为随时做到无所住,一切都布施,都丢开了,这是我们普通的话,都丢掉了。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有行善之愿(发心),而不着行善福德之念。行善而不着行善之念。“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不要求福德之念,这个才是真正的善法。
怎样才能不忧?下面这一段论述很精彩。
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 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 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得。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我们五脏六腑为我们工作,为我们生命服务,我们知道是咋个服务的?如果你知道是怎么工作的,基本上就下病危通知单了,当它开始罢工了,你才晓得。庄子说:“忘足,履之适也;忘要(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走在路上忘记了自己脚的存在一定是鞋子合适;走在路上不用随时观照自己的腰带,一定是带子恰到好处,你的胖瘦也合适;忘是非心之适也,已经没有感觉自己存在,这是最舒服的。所以,忘,不知,非常舒服!非常幸福!我们的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平时谁去特意观照过?当你天天去挂念的时候,那个地方已经有病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的眼耳鼻舌为我们服务很辛苦,它们咋个为我们服务?哪个知道?我们眼睛一睁开就什么都看见了,只要我们不去打妄想,对外面的信息,耳朵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不能说,我要把它看清楚、看明白,我就要看是咋个看清楚、看明白的?我为什么能听见别人说话?你去想这个的时候,耳朵已经有点问题了。
把自己当别人,是无我;
把别人当自己,是慈悲;
把别人当别人,是智慧;
把自己当自己,是自在。
无我处世,智慧待人,慈悲接物,自在人生。
1,持续符合顾客期望并创造顾客价值
2,构建动态与开放的组织能力
3,建立共生与向善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