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讨论|第5集|评《最后一课》•我们都是“抹月秕风”的,说书人<3>
来自:笔下封光
接<2>,我觉得非常有必要细说说这个镜头—— 上回书说到,这个镜头真是神之一手!

他们用动作定格手法来表现人物心理,极其夸张的表情和极其夸张的动作,对上乱入的路人静止的表情和动作,这样强冲击力的画面,我愿称之为“一喜舞台上最极致最精彩的戏剧拉扯”! 为啥给这个镜头这么高的评价呢? 稍微懂一点的盆友应该能看出来,这个其实是一种常用的戏剧表现手法,巧妙利用自身的形体特点和夸张的表情来完成表演,从而达到惊人的喜剧效果——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使相”。众所周知,使相会给人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我们经常会觉得“使相”不够高级,是因为它常用,而且用法简单。即使是没有过表演经验的人都能轻松完成。
但是这里这个“使相”用得非常高明!它打破了我们对这一表现手法的偏见。 演员这里的处理,通过着重强调动作,完成连续的“使相”镜头。甚至在停顿之后,他掩饰的那一系列的动作,也可归为使相——就如延长自己丧尸的吼叫,然后逐步将声音压低,肢体慢慢地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并且整个人''消失''在路人和熟人面前。




相信我,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会在已经这么尴尬了的情况下继续如此表现。“小丧尸”这个角色,在他们的人物关系里,是“直人”的设定 ,张老师才是那个“怪人”。这个角色在这里出现的这种颇为怪诞的表现,也恰恰是这个角色具象化地向我们表达的主题——社死。这个使相,可以在后面甚至更后面,顺理成章地让人物越变越古怪。用使相来承上启下地制造“笑果”,自洽戏剧人物,是实在的高明之处。
此处还有我的一些别的想法: 我看到这些画面的第一感觉,是想起了我中学时代看的一种荒诞漫画,还有许多那个时代的动画片。我在这个地方爆笑出声,是因为从他们的动作定格开始,就不仅仅是笑这个故事中的人物,而是笑从中牵涉出的更古早、更深刻的笑点,这些笑点和这些动作不是割裂开的,事实上,它们是叠加在一起的。 —————————————————— 这里王皓的表演也非常专业。他的表演,让他的人物底色非常的“年轻且有温度”。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从进门开始,就一直保持着佝偻的身形,细节慢慢——轻手轻脚地走,缩头缩脑地四处张望,每一步走得都十分谨慎……然后在看到场地中的另外两个人,说出“吓我一跳”,老师拍肩时,递进般地表现出“吓我一跳”——至此,是演员王皓表演出的人物前史。他来玩的是“密室逃脱”,符合故事情节,人物出现在此地合理、真实。

接下来是人物底色,为什么要说这个人物“年轻而且有温度”呢? 先说“年轻”: “他和前几关的丧尸是不是不一样?!” “嗯,不一样。” “具体哪里不一样?!” “他……烫头了?” 面对陌生人莫名其妙的问题,他十分认真地回答,并且不动声色地打量对方的神色……这样的表现在成年人的思维里,一般不太常见。


烫头是一位知名相声演员常用的梗,这里“笑果”的建立同样是叠加起来的——①cue这个知名的梗;②联动之前《这个杀手不大冷》里的“捧哏呢”;③铺垫蒋龙的自来卷。 继续说“年轻”啊:看三个人的状态对比——


面对别人的尴尬状况,他的表现的确不太“成熟”,但是这是“年轻”的人物能做出的合理反应,也正是这种年轻,使这个人物扎根地面,而不是飘在空中的真实。 尽管有前面那种表现,但是不可否认“路人”这个角色同时也是非常善良的,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有温度”。 得知对方是演员,他有分寸地、礼貌地询问能否合影,带着小心翼翼地将蒋龙从垃圾桶里“拽”出来,告别时兴奋地招手——再没有了任何别的表现。 他看不出来对方尴尬吗?他品不出来其中的原因吗?当然不,因为他年轻,所以他知道这个演员和他熟知的明星的区别,他当然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没有。因为他善良,所以他可能在心里面暗搓搓地打算给这个演员和明星一样的“待遇”,以此来悄悄地鼓励他,NPC和大明星没有区别!
请原谅我在这里的“过度”解读,因为这是我能看到的,这个角色的“有温度”的极其重要的表现。
这是一个人的表现,真实的,有温度的人。 我们不是圣人,贪婪,热情,爱占小便宜,善良,市侩,热心肠,爱走后门,乐于助人,发现没,这些词非常矛盾,但这恰是造成一个人的主要原料。人,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集合—— 在嘲笑他,也在设身处地和他共情。


路人满怀欣喜地走了,他在心中为小丧尸鼓劲儿,同时也为自己鼓劲儿……而此时的小丧尸尴尬得只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这里的“找个地缝儿钻进去”,是字面意义上的。事实上,他逃避的动作也是符合喜剧番儿 的——




他在剧情开场时,也有一个躲进垃圾桶的动作,这几个动作都是前后呼应的。甚至在后面的剧情里,几个学生的上场也是和这里呼应着的。




——————————————————
四、人物关系 不仅编排上前后呼应,小丧尸的社死情绪,也是由此一层层逐渐变强。进来的人越多,他就越想逃;越想逃,他的动作和表情就越狰狞。
表现得越“入戏”。





张老师的骄傲情绪,也是由此一层层递进。学生越入戏,他就越觉得骄傲;越骄傲,他就越想张罗更多的人来了解学生。
越来越夸张的动作——




他还把“拉丁丧尸”拍下来了,这“丧心病狂”的老师,他竟然还要把视频发在全校大群里! 这让这段人物关系动了起来,拉扯了起来。舞台有了呼吸感,所以这出戏才好看。 ps: 增加笑点的小“动作”——




—————————————————— 五、立意。 《这个杀手不大冷》里,小歌手三进三出,不管杀手拿捏着怎样可怕的武器,不顾危险,直到剧情的最后一刻,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有点傻地坚持让杀手大哥放弃杀手生涯——他尊重这个在乐声中起舞的人。你会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做到什么地步?杀手大哥说,他可以为他放弃自己正在做的事——放弃杀掉他,让他走,甚至甘愿为其匍匐!他怀念这个可以放声歌唱的人,因为曾经那个歌唱的人,早已不知身在何方。 不要误会,这不是爱情。 《最后一课》里,恩师捧着珍贵的梦想,找到几近被生活压垮的学生,为其上的最后一课,是与他一起回顾曾经闪闪发亮的自己,那些曾经昂扬的光辉岁月;学生眼含热泪接纳”自己“,接纳”梦想“,事实上,他的梦想的火种从不曾熄灭。离开了校园,却仍然天真的老师和天真的学生,是处于乱世的孔丘与颜回,互相以”社死“和”没眼色“,回忆被现实生活埋没的理想国度,一同呼吸这梦想的芬芳。 这是我们最初的模样啊!! 生活磨圆了梦想的棱角,但它依旧熠熠生辉。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我可以像小时候那样,穿上那身天青铠甲,披上云肩,扎上靠旗,横刀立马,唱他个荡气回肠!即便带着满身的铜臭,即便负着命运的荆棘……记得自己的初心,它并没有消失,只是种子被深埋在土地里,只等哪天穿越时空时,用提了一个音阶的嘎调,把它挖出。 这期间,总要历经漫长的岁月,但是我们等得起。因为梦想就是孙悟空呀,我们都知道,它长生不老的。 六、后记 蒋龙用六年等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孙悟空;张弛用九年习惯京剧不在身边;六兽从主播干到演员,演员又兼职编剧,到现在还在坚持口播,坚持传递自己的想法;松天硕从儿时就和父亲一起唱戏,即使后来有了自己的事业,也依旧不忘京剧的魅力;姜钰现在还在录视频,尽管干喜剧已经五六年,但他说至今仍在学习(也仍然在承受着被催更的压力~);王建华糊到连百度都找不着他,但他一直优秀,无论是学校、麻花,还是戏剧节…… 说契合,其实真正契合的,是这帮人如出一辙的纯真灵魂。 老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在看到契合两个字的时候,我脑海中马上浮现的就是这句话。他们塑造角色的功力,他们表演的专业程度,他们对自己身体和情绪的把控,都到了已臻化境的地步;而比这能力更可贵、更珍稀的,是”真“。 我最庆幸的是,遇到了这个节目,看到了这帮人,他们给我讲的故事,有关初心,有关理想,有关真情……在我今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我都能这之中找到益处供我咀嚼;我也无比感谢,他们将故事讲了出来,无论是通过作品,还是通过别的什么形式。 我题目里的抹月秕风,这个词的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相当诗意,相当浪漫。 我们都是”抹月秕风“的说书人—— 朋友,我们在此地不期而遇,我没什么好款待你,就拿风月作菜肴,尘土作美酒,寒风作胡琴……让我慢慢地,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张哲华啥排面都能和杨紫合作? (猪猪)
- 囍剧演员|张哲华🌸中心唠嗑楼 (找个厂上班)
- 作品讨论|剧版《喜剧之王》好多人啊 (周隋)
- 默契CP|少爷和我二创总汇+快乐闲聊 (这是鹅不是鸭子)
- 趁人多安利一下土豆吕严的《大王别慌张》(人也不多 (干活go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