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非虚构推荐!《隐谷路》
来自:8月10
大家好呀!
《隐谷路》是咱们小组年初某一期的共读,读完觉得非常棒!鉴于本人属于上头型读者,所以没有在读毕立刻推荐,现在冷静下来了,依然觉得值得一读。
这本书适合哪些读者呢?
- 对精神分裂症感兴趣的读者
- 沉迷于虚构文学,想涉猎一些非虚构文学的读者,或者喜欢阅读非虚构文学的读者
- 对跌宕起伏的生活感兴趣的好奇宝宝
因为这本书兼具专业性、易读性,而且咱们自己关起门来说,可以满足我个人的见不得光的“窥私欲”。
本书整体阅读感受是结构完整、翻译流畅,因为是真人真事使得震撼感更强,下面引用原书的一句话来体现这种阅读感受——“精神分裂症斗争50年的结局之一是,治疗迟早会变得和疾病本身一样摧残健康。”
所以本书不适合期待治愈性、欢乐感的读者,也不适合对疾病与苦难全身心投入而容易内伤的读者。故事发生在生育潮时期的美国,父亲这个角色在军队效力,母亲对建立家庭有自己的执念,所以对育有12个子这个前提本身很抵触的朋友可以自行选择要不要阅读,另外本文有部分涉及霸凌与性侵的情节(不涉及过程描写文字)。
这本书讲什么呢?
这本书的内容是两条线路,一条线路从1903年讲起,是人们关于“精神分裂症”认识、研究、治疗的历程的专业线路,另一条线路从1951年加尔文夫妇在青春时期相遇讲起,是关于加尔文一家12个孩子陆续6人发病的叙事线路。两条线路在本书的中后段,专业的帮助来到加尔文一家的时候交汇在一起。
这本书我的个人阅读感受
我个人是在看美剧《犯罪心理》的时候了解了一点点精神分裂症的内容,探员小天才Reid的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所以Reid一直活在可能某一天自己也会发病的焦虑之中,我通过这部剧才知道精神分裂症是由一定的遗传原因的。
在专线线路上,可以看到专业人员在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上付出的努力和走过的弯路,还有面对经济上的问题而不得不搁置/转换研究的无奈,同时作者还屡次提到在那个年代女性研究者遇到的歧视和阻碍。
在叙事线路上,作者并没有采取博人眼球的手法,而是带着慈悲和同理心进行叙述,让人阅读感受很柔软,在叙述中,就加尔文夫妇的一个兴趣出发,慢慢展开这个悲剧家庭的故事,文学性强,也提高了这个非虚构作品的易读性。
下面是个人阅读后的吐槽,不想被“剧透”的朋友可以吃了安利(不吃也可以)退出啦!
下面是个人阅读后的吐槽,不想被“剧透”的朋友可以吃了安利(不吃也可以)退出啦!
下面是个人阅读后的吐槽,不想被“剧透”的朋友可以吃了安利(不吃也可以)退出啦!
这本书提到一个概念是“精神分裂症妈妈”,让我非常替咪咪(加尔文太太)难过,她经历了一些童年伤害想建立自己的大家庭,生养了12个孩子,每天光是做饭洗衣工作量都无法想象,孩子们陆续发病之后,在寻求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是因为当妈的错而导致孩子生病吗?我稍微代入一下都感到非常心碎,但实际上加尔文先生的过错可以简单概括为“缺位”,但是这对咪咪太不公平了吧!这对咪咪来说真是做得多错的多!父亲不在反而没有被责备,母亲生养照顾这么多孩子不强势一点怎么生活啊!结果还要被指责是“精神分裂症妈妈”!看到这里有点气,但是好在作者是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的。
还有还有,看到两个妹妹连想要自己的孩子都小心翼翼,真的好心疼,只是可惜到这本书发布为止,还没有对精神分裂症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看下来感觉精神分裂症患者好像是编写程序出了bug而报错的人,而我们至今没有找到修复bug的有效手段,让人emo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解|问问大家有没有讲关于日韩霸凌文化的书 (温水煮青瓦)
- 拔草|【公开】针对《卿本著者》致江苏人民出版社的诉求与建议书 (王哪逃)
- 座谈|从那不勒斯四部曲开始,讨论一下女性文艺作品的时代因素 (Dayone)
- 求解|求推荐适合在火车上看的书 (菁)
- 求解|《蝴蝶梦》是在讲啥? (九猫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