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有一说一,“总之杨二嫂的形象确实是辱女的,这是时代局限性的原因”。这种先下判断再找理由的操作真的是她独立思考出来的结果吗?又怎么能证明她有独立思考能力呢🤔
水浒传的话,其实我不太觉得水浒厌女,水浒是少数让女性在作品中成为了“人”,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光明正大的有对自身利益的算盘的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作品。当年很多小说的女性都不是妻子就是妈,不是一心恋爱就是一心养娃,根本没有被读者记住的可能,水浒里的女性很多都留下了姓名和鲜明的形象,已经很先进了
这么多层我看你是最对的,鲁迅描写的人大多不是在写个体本身,而是在反应 人是社会塑造的结果
赞同
但是确实现在的小说只要塑造出这样的形象就会被打上厌女的标签。。😿😿
这句应该不是吧,只是单纯的想象远方的妻子思念自己时的场景而已
加个限定条件:网络小说……
对的😿😿所以我真的觉得很双标
根据一篇文章就可以断定一个人如何吗?这可以说是断章取义了,不知道你表妹有没有看过鲁迅那篇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还有《伤逝》,高中还会学到他的《纪念刘和珍君》。楼上说你妹妹会思考,是批评家,我不这么觉得。初三应该学了历史了,历史最基本的素养就是全面看待一个人物,你妹妹仅凭他一篇文章就说鲁迅厌女,挺搞笑。其次你妹可能是受了网上很多极端女权的影响了。
可以看看毕飞宇小说课里对故乡的讲解 他认为故乡里塑造的两个人正好代表了鲁迅认为中国人拥有的两个最大的缺点 闰土是奴 杨二嫂是贪(时间太长了可能不准确但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鲁迅不是厌女 而是杨二嫂恰好是个女性而已 用现代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鲁迅不论性别平等地恨着每一个人(bushi)
😅我真的救命阿Q不是男的吗?
以及说鲁迅厌女我真的不懂 在那个所有人都推崇傀儡世家的时代只有他能写出《娜拉走后怎样》这样的文章 我不相信他是厌女……
之前从来没想过 可能我很喜欢鲁迅 看到lz才觉得应该反思
挺心疼鲁迅的……
初中的小朋友这么敏锐了吗,蛮好的其实。
不过鲁迅的文学更多是在批评旧社会的糟粕,老师上课的时候应该有详细解说过吧,当年我的语文课学了不少鲁迅的文章,虽然他塑造了不少典型的角色,但最引人深思的还是他笔下角色所处的那个社会背景,社会病了。
有这个是思想很不错的,楼主可以多和她聊一聊😌首先我不相信没有人是一点厌女不沾的,因为从鲁迅的时代到现在都是男权社会。另外,通过负面的女性角色断定是不是厌女已经不属于只能讨论女权的范畴了,断章取义是可以升级到各个层面的(哪怕这个断章取义经过了严密的思考)
我同意楼主的一句话就是,他塑造了这个形象不代表他就是这么想的,但是我感觉好多人并不能理解也不能认可…
你表妹太二极管了 难道女性只能被塑造成好的形象吗
感觉很多作品里面,有些坏事会不出意料的交给女性来做,明明也有男性,不如说占据社会大半职位的是男性,但是恶事还是要由女性形象来买单,现实中也是一个不知道大部分家庭会不会是这样,不过丧偶式育儿一定会是这样的情况,就是妈妈要管着孩子,不可避免的要出现矛盾,但是父亲只用当慈爱的并不怎么出现的爸爸就好了。也许这样家庭的孩子长大会收到距离产生美的影响?不过就家庭一点而言,大部分正常人还是会更爱母亲的吧。
我觉得妹妹能意识到这样塑造的形象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是好事,这也是楼里很多人说的敏感一点是好事,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是否要因为这样的塑造给作者扣上厌女的帽子?我觉得后者才是楼主觉得好像妹妹说得不对的点
闰土也变了啊,岂不也是yan男?鲁迅的祥林嫂也愚昧,可让人觉得同情,感觉是因为旧社会逼迫压榨他们,从而才刻薄、麻木、无知的,而不是性别原因。
鲁迅绝对不厌女,女权我只服他,让我最震撼的是《头发的故事》,真是对女性的处境又精准又一针见血
让姑娘自己动笔写文章吧
妹妹看来没理解文章啊 鲁迅先生笔墨着重在前后变化啊 从豆腐西施到圆规 这妥妥控诉那个时代剥削者的残忍 同情农民的不幸
[内容不可见]
我觉得也不至于
初中就能有这样敏锐的洞察力是件很可贵的事情,至少我初中完全不会往这方面去想,妹妹很棒!
我认为不是,是一种较为客观且有艺术加工的社会描写,更注重反应那个时代的愚昧刻薄
你妹妹说的对
但敏感是好事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