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合考釋
来自:刘小羽
最早發佈於20210505,

20210505, pluiepoco
今天花了幾乎一天,思考會的本義。
目前,會組:噲劊檜癐禬繪襘嬒澮獪譮璯瞺薈儈廥旝膾鄶鬠鱠懀徻朇燴糩
讀音:Kuài guì guì guì guì huì guì huì huì kuài huà huì huì huì kuài kuài kuài kuài kuài kuò kuài wèi huì pí huì kuài
讀音出奇一致,c-g-k-h-w系列,明顯的c輔音演化路徑。
且有w輔音的出現,說明演化過程有gu,也即,上古音為cu 或 co。
甲骨文金文如下[1]:

其他金文甲骨文[2]:


在 甲骨文 合1030正賓組中,起初將其歸入合,也足見合-會淵源。
且合上古音亦為co,合會上古同音或近音,確有同源。
不同在於合中之畀形,故甲骨文釋為蒸食器,將畀形附會為蒸籠的箄子。
其實,這是甲骨文考釋百年來的誤解,真實的含義恐怕令人吃驚。
其實一切答案都在甲骨文金文字型中蘊含,看考釋者是否實事求是。
會=合葬
理由如下:
1、甲骨文 合1030正賓組 中間為兩人尸體相對放置:

放大看:

左右兩邊各一人,頭相對,且中間一豎分開的兩個不規則四邊形像什麼?
閣樓(南陽方言colo,指的是官才)
此證一。
2、金文 ① 會姒鬲西周晚期集成536 和 金文 ② 亥鼎春秋中期集成2588
兩例中間均為兩個頭並置:

① 比較形象,兩個頭骨,只畫兩隻眼洞,嘴對嘴放置,表示合體。
② 比較具體,兩個頭骨,畫了三個洞,更加逼真,兩顆頭骨並置,表示合體。
其實兩種畫法,今天全世界的人們還這樣畫,描述魂魄的形狀,類似一陣煙或一股雲,或一陣風。看來,這種象形,古人早就在玩。
此證二。
3、金文 羌鐘戰國早期集成161 中畫了兩個人頭:

放大看:

看到沒?嘴對嘴,耳朵都畫出來了,眼角和嘴角下垂,閉眼,表示已經去世。嘴對嘴表示合葬。
此證三。
4、合字甲骨文造字之初,未必指的是盒子。
雖然小學老師都講到曹操害楊修,一盒酥 一人一口酥 的故事,但那是故事,並非真實。古代即使有用合代指盒的情況,那也未必是合的本義。
首先,盒最早錄於宋代廣韻。宋代之前呢?只能用合。
合古音為co,骨co,方言官才colo,窠co,殼co……
東魏、北齊——墓誌到北魏遷洛後都是方形,有覆鬥型誌蓋、誌石合起來[3]。
從甲骨文到楷書,合字字形都是上像蓋子,下像器物相扣合之形,《說文》誤解為「从亼、从口」。隋唐時代仍稱誌蓋、誌石相扣合的墓誌為一合。在六書中屬於象形[4]。
那麼,誌蓋、誌石長什麼樣呢?
很可能就是合的甲骨文形,主要有三種字型:

口在上、口在下、兩口相對。
此證四。
以上。在仔細揣摩甲骨文之前,受到傳統釋義影響,總向吃的方面考慮,先後排除了燴、曾、蒸、鹵、鍋、鬲、等字。其中,最迷惑的是鹵,因為lo古音co,且南陽有一種鹵麵,是蒸面,先用鍋炒菜(葷菜+素菜,一般是夏天的長豆角+豬肉),然後用剛壓制的濕麵條+肉菜,放畀子上蒸熟,叫鹵麵。而河南的燴麵雖然做法不同,但也有叫鹵麵的時候。而燴字更是會旁。
這個迷惑性太強了。且鹵字甲骨文很像畀字,也就是會字中間那個部份。

但還是要排除,
鹵組:鹺鹹鹻鹼鹶鹷樐滷蓾鏀塷磠鹸
讀音:Cuó xián jiǎn jiǎn jīn líng lǔ lǔ lǔ lǔ lǔ lǔ jiǎn
雖然古音也為co,但必須排除,因為今義與會無關。
而合葬之說與會相同。古語有:泉下相會。悲夫
古人之慷慨視死,如赴會耳。
我等今人,何故不努力一生,死而無憾。
赴會耳
参考
- ^漢典網 https://www.zdic.net/hans/%E6%9C%83
- ^國學大師網 http://www.guoxuedashi.net/zixing/yanbian/4442wq/
- ^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 https://bbs.pku.edu.cn/attach/e0/69/e069a02f40b5a0a3/%E9%AD%8F%E6%99%8B%E5%8D%97%E5%8C%97%E6%9C%9D%E8%80%83%E5%8F%A4.doc
- ^國學大師網 http://www.guoxuedashi.net/zixing/yanbian/2121vg/










-
释然 赞了这篇讨论 2022-06-02 13:11:33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屰从大,古音dui? (pluiepoco)
- 与网友临溪树一的对话20250428 (pluiepoco)
- 佛似同源考 (pluiepoco)
- 虎古音du (pluiepoco)
- 古文字学界的回旋镖:惠=助? (pluiep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