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感受❤️|北京 | 这场展览揭示了2045年的人类科技奇点
混沌侦探
2045年,人类社会将迎来新科技的奇点。你是否好奇,那时的人类社会有何变化?是升级,还是毁灭?
当下,有一场展览向人们展示了艺术家、科学家们对于科技与人类未来命运的最新诠释,在这里,你也许会看到人类最终将走向何方。

|《你好-机器人,人类、机器与设计》展览海报
《你好-机器人,人类、机器与设计》(Hello,Robot.)正在北京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展出,向公众免费开放。
北京现代汽车文化中心,这家位于798园区的文化中心致力于多领域艺术融合的探索,是一个多学科的文化艺术跨界实验基地。

艺术、设计、科技,在此融合、对话,无论是文艺爱好者,还是理学科学家,都能在其中找到特别的兴趣点。

维普·雷希特(Anouk Wipprecht)预示着模拟服装的终结。
她将微芯片和传感器集成到3D打印设计的织物和结构中,生产这种“智能服装”作为智能的第二层皮肤。例如,蜘蛛裙领子上的可移动手臂记录了旁人接近的速度,并划分穿戴者的个人空间:


xBTi是一种用于人类手部的皮下芯片,它可存储独特的ID号:

|《危险事物 xBTi》2016
ID号作为不同功能的密码,包括不需要钥匙就可以进入房屋,驾驶汽车,以及解锁手机。
像xBTi这样的产品(芯片和植入装置)已经上市,X光显示了生物黑客活动家阿马尔·格拉夫斯特拉手中的两个植入物。阿马尔·格拉夫斯特拉是危险事物公司的创始人,在科技界,不止马斯克一个人在研究人脑链接,这是一项很有可能实现甚至普及的科技。

当人机结合技术越来越成熟,人还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存在吗?
《废物》探讨的是人机结合后、机器越来越可替代化的情景。

|《废物》黄赞伦,2011
自从人类开始谈论人造生物以来,智能机器是否会取代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这个令人焦虑的问题就一直存在。《废物》结合了一种科技消费文化。在这种文化中,身体部位不再是固定的部件,而是一次性的,最终会变成“废物”。这项设计的重点是机器人和有机生命的结合。

我们可以把这个机器人理解为同时存在于两种状态下:破碎的和重组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看似不朽的机械身体可以被多次复制、更换、重组。

学生组CurVoxels使用voxel(一种可以在空间中“绘制”的三维像素)开发了用于3D打印处理的软件,从传奇的潘顿椅汲取灵感,打造这把未来之椅:

他们运用算法计算并优化了所需要的原料质量,确保可以制造出椅子来。在打印中,机器人喷出在运动过程中凝固的塑料线状物。在必要时压缩结构。


|《无人机合成性格》
泰德·亨特卢克·斯特金,横山广树,2014
无人机能跟踪?
无人机能于千里之外“杀人”?
当无人机因军事用途而被污名化时,我们将如何促进无人机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这些设计看起来不像是供技术人员或军队使用的,它们更丰富多彩,吸引着不同类型和不同性情的人,不论你是幽默的、敏锐的、还是好斗的性格。
*图片来自网络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美|🎞️🎞️🎞️ (周鹿鸣avian)
- 美|新加坡国立美术馆a (周鹿鸣avian)
- 吴冠中,看见了我看见的! (千寻)
- 又是南瓜季 (杏子坞)
- 一些深邃的蓝 (混沌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