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存在主义视角来分析海子所面临的哲学困境——实体的死亡

思默

来自:思默
2022-03-12 16:03:45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思默

    思默 楼主 2022-03-15 14:23:48

    文章开篇说:“企图以“像”来把握实体,真的只是一种妄想吗?我想是的。有些想学学海子了,用幻想来代替妄想。”其实这段话已经为本篇文章预设了妄想性。

  • 思默

    思默 楼主 2022-03-15 14:28:38

    因为不论实体、还是主体,都是一种认识上被悬置的东西,而做为人与实体接触桥梁的主体更是成了绝对困境的主体。而我想通过“死亡”这种否定方式赐予实体以地位其实也是一种妄想,但我们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不是吗?

    除非像海子那样通过“太阳”意象赐予主体地位,再通过生命的终结完成对实体的回归,这样从认识上就真正为实体安置了地位。但是呢,从本质层面上来看,这种实践仍然还是一种妄想,只不过此种妄想可能性最大罢了……

  • 我神

    我神 (一切都是一场计划) 2022-03-15 16:01:07

    能不能用简短几句话表达一下文中的意思?

  • 思默

    思默 楼主 2022-03-15 22:33:40

    能不能用简短几句话表达一下文中的意思? 能不能用简短几句话表达一下文中的意思? 我神

    我也想简单几句话表明,但这太难了,里面某些东西无法独立阐释,必须联系起来才具有阐释的意义,我新写了一个本篇文章的补充,这个比较短一些,也比较明朗和精确,有兴趣可以一观https://www.douban.com/note/827585893/

  • 思默

    思默 楼主 2022-03-15 22:37:20

    能不能用简短几句话表达一下文中的意思? 能不能用简短几句话表达一下文中的意思? 我神

    文章大致是围绕这个中心阐释的:

    我在文章中想通过[否定之否定原理之“像”来给实体创立规定性+实体“死亡”这种否定方式来给实体以“在”的可能性]这种相加的双重性来消除悬置——赐予实体以地位其实也是一种妄想,但我们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不是吗?至于主体的悬置,主体这个绝对困境的中介我始终没法解决它,因为要把我与实体连接必须依靠一个悬置的主体,悬置的主体必须提供这种中介作用,否则好不容易规定出来拥有“在”的可能性的实体就无任何意义了。(在这里的主体,其实也是一种妄想出来的“ ”。我们也许能规定它,但却无法给它内涵,给它“在”的可能性。)

  • 思默

    思默 楼主 2022-03-15 22:45:01

    文章大致是围绕这个中心阐释的: 我在文章中想通过[否定之否定原理之“像”来给实体创立规定性+ 文章大致是围绕这个中心阐释的: 我在文章中想通过[否定之否定原理之“像”来给实体创立规定性+实体“死亡”这种否定方式来给实体以“在”的可能性]这种相加的双重性来消除悬置——赐予实体以地位其实也是一种妄想,但我们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不是吗?至于主体的悬置,主体这个绝对困境的中介我始终没法解决它,因为要把我与实体连接必须依靠一个悬置的主体,悬置的主体必须提供这种中介作用,否则好不容易规定出来拥有“在”的可能性的实体就无任何意义了。(在这里的主体,其实也是一种妄想出来的“ ”。我们也许能规定它,但却无法给它内涵,给它“在”的可能性。) ... 思默

    也就是说我能构建一个悬置的实体并且通过“像”和“死亡”(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死亡)消除它的悬置性——以此来给它地位;同时我也要构建一个悬置的主体来让我与实体相连,但是这个主体的悬置性我却无法用任何认识手段消除,因为无法消除,它就成了一个我与实体间困境的主体,简单说就是它很虚妄。

  • 今天地

    今天地 2022-03-16 16:25:09

    视而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5474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