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E1|素食部分的探讨
玉恪
一年后二刷《锵锵行天下·第2季》。说实话第一次看的时候,个人感觉围绕吃肉的讨论很尬。第二次看,理解多了些,也愈发感觉罗朗的可贵。
首先说明,我很喜欢《行天下》里每一位嘉宾,尤其是亦君。不赞成亦君引用的事例,只是就事论事。注:接下来对情节的概述仅依据记忆,引用不精准还请谅解。
亦君首先说她身边有很多吃素的朋友,还分“纯素”“锅边素”等等。第一次听到素食主义还有这么多分类,我大为震撼。因为阶级层次的原因,我身边倒是很少见吃素的人,所以了解较少。可能在中产精英人群中追求素食的比例会高些。
亦君提到她看到一个日本小学教育片,说是教导孩子们吃肉前要依次想三件事:1.忏悔,忏悔杀了动物;2.感恩,感恩动物养育了人们;3.合一:动物和人组成了生命共同体。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也放过日本的这个介绍片。按照我的认知,这就是典型的日本式虚伪。日本人最擅长的事就是鲨了人,鞠躬道歉,然后继续鲨人继续道歉。厌屋及乌,日本这个教育宣传片也是同样的套路,真忏悔的话你就别吃。既要吃肉,又要彰显自己的“道德感”,只能整出这么一套不伦不类的“忏悔-感恩-合一”的畸形组合。所以日本人这一套无助于真正讨论素食主义。
罗朗说出了一个关键词“成本”。这个词太关键了。你吃肉,心里需要知道这块肉的成本。动物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草木饲料,岁月轮转。吃肉吃素都无不可,但需要切实知道盘中餐的成本,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对生命的尊重。所以我说日式教育和许多素食主义者都只是在追求虚假的自我感动。他们连肉的真实成本都没有感知,只是泛泛而谈对生命的尊重。这可不就是虚假式道德崇高?
文涛又抛出话题“人造肉”,用豆腐等素食做出接近肉的口感。罗朗的观点鲜明而精彩。要是吃素你就吃素食原本的风味。非得把素食想方设法做成肉的味道,吃这种“人造肉”而标榜自己是素食主义者,也挺虚伪的(当然“人造肉”作为普通食品无可厚非)。
罗朗最后跳出了素食肉食之辩。他认为真正的出路是要“节欲”。要思考自己作为人配不配得上酒池肉林的生活,配不配得上喝十万元一瓶的红酒。其实罗朗的这个观点是和“成本”这个点一脉相承的。人只有切实清楚盘中餐,衣食住行的成本,才有可能做到对自然的敬畏。而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外化出来,就是“节欲”。这才是真正可行的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奉行素食或者肉食都是可以接受,可以理解的。
不得不说,在消费主义疯狂肆虐的当代,“节欲”真的是一个古老的词汇。以节欲来追求生活本质,最典型的就是托翁陀氏笔下苦难救赎的宗教精神。所以听到罗朗的这个思考点,我竟然有些感动。
真的很喜欢罗朗。在城头说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中国智慧;街头采访时不忍心只去一家店铺,特意也去尝了尝隔壁阿姨的土豆片;还有这段关于素食肉食的思辨;等等。是一位说话直接,很有思考力,真诚善良的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Q&A|还有第四季吗? (l344748952)
- 希望 锵锵三人行 回归 (Jack)
- 礼乐耕读两集好失望 (MY WAY)
- S2E4|这集质量非常高,非常精彩! (普通影迷)
- 建了一个锵锵交流群 (coder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