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旅游攻略、出行约伴等信息真伪,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

想去腾冲,一个人旅行有没有什么建议?

家有招财猫

来自: 家有招财猫(再精彩的电影都不如纪录片的真实)
2022-03-13 17:01:59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2 22:42:32

    1、温泉?以乡为单位,99.999%,以村论,90%吧。2、国殇墓园?就在城内,应该算国内抗战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真实的地方了、据说,去腾冲拍抗战电影的,不先去诚意参拜,多拍摄不顺。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2 23:05:52

    3、爬高黎贡,独自玩,料没那本事的。真想干,那可以这样:驱车走老腾保路,即抗战时米帝修的那条,由南斋公房经过,临近山巅处有多个土著居民村寨,如大蒿玶,有公路小旅馆,住下而后找个土著向导,导引去领略各种神奇。4、腾冲治安很好,它叫极边第一城,它历来是大汉文化的一个据点,民风民俗与江浙近似,主体居民是明初南京应天府移民地后裔。

  • 家有招财猫

    家有招财猫 (再精彩的电影都不如纪录片的真实) 楼主 2022-03-22 23:09:47

    3、爬高黎贡,独自玩,料没那本事的。真想干,那可以这样:驱车走老腾保路,即抗战时米帝修的那 3、爬高黎贡,独自玩,料没那本事的。真想干,那可以这样:驱车走老腾保路,即抗战时米帝修的那条,由南斋公房经过,临近山巅处有多个土著居民村寨,如大蒿玶,有公路小旅馆,住下而后找个土著向导,导引去领略各种神奇。4、腾冲治安很好,它叫极边第一城,它历来是大汉文化的一个据点,民风民俗与江浙近似,主体居民是明初南京应天府移民地后裔。 ... 持正守中

    为什么不能独自爬高黎贡山呢?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2 23:23:19

    为什么不能独自爬高黎贡山呢? 为什么不能独自爬高黎贡山呢? 家有招财猫

    比如说吧,去年哀牢山资深野外科考队死人的新闻看过吗?那是蠢货与无之!在云南大山里冻死,对土著而言是不可思议的,土著?即便是倾盆暴雨中,也有本事立马生出熊熊烈火、。。。。总之。这是生存技巧,这决不是所谓野外挑战电影所讲的那个样。实际上,高黎贡山,十分安全,山居土著居民不少,局外人一句两句也没法告诉他一下基本常识。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2 23:28:57

    在那里,你只要找个十来岁的当地孩童带着玩,基本就可以平安无事了。

  • 家有招财猫

    家有招财猫 (再精彩的电影都不如纪录片的真实) 楼主 2022-03-22 23:36:23

    在那里,你只要找个十来岁的当地孩童带着玩,基本就可以平安无事了。 在那里,你只要找个十来岁的当地孩童带着玩,基本就可以平安无事了。 持正守中

    好的,谢谢你。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3 23:12:59

    好的,谢谢你。 好的,谢谢你。 家有招财猫

    不客气。高黎贡山所以安全。其一,所谓山脉,它是典范中的典范,南北走向,咋么也不会迷糊方向;其二,保山境内的山地居民,汉人居多,少数民族不过栗僳与傣,人为素养至少不会比中部地区的农民差。此山,之所以叫植物基因库,本身意味着适宜万物生存。

  • 三岔口

    三岔口 2022-03-24 08:50:31

    我一个人去的刚回来,特别爽!

  • 家有招财猫

    家有招财猫 (再精彩的电影都不如纪录片的真实) 楼主 2022-03-24 19:28:39

    我一个人去的刚回来,特别爽! 我一个人去的刚回来,特别爽! 三岔口

    好羡慕

  • 三岔口

    三岔口 2022-03-24 20:04:53

    好羡慕 好羡慕 家有招财猫

    我计划7月高温假再去 哈哈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5 23:20:20

    我计划7月高温假再去 哈哈 我计划7月高温假再去 哈哈 三岔口

    夏季的腾冲气温没说的。不过,此时雨水较多。印度洋季风顺潞江峡谷而上,季风再顺高黎贡一升腾,就变雨了。夏季,高黎贡东坡半腰以上,西坡及整个腾冲,温润至极了。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5 23:23:38

    故此,夏季,腾冲如果遇晴日,草长莺飞,人间仙境,但晴日最多三成。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5 23:26:53

    夏日,外来客最好别做爬山之游,因为,高山之巅,迷雾重彰,变幻莫测,非尔等可以赏玩的。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5 23:34:45

    可惜的是,夏日之腾冲,每架山里,都是繁花如锦,万物狂野之时。

  • 三岔口

    三岔口 2022-03-25 23:46:48

    和顺古镇就已经很美了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6 22:12:11

    和顺古镇就已经很美了 和顺古镇就已经很美了 三岔口

    和顺之美,如果从华夏文明的内核去体味,那才真正知道。表面的东西固然美,但,难知其所以然的。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6 22:21:59

    和顺,巴掌大个地块,根本养活不了本地人。因此,他们得走出去。由于他们的拓荒地主要是缅北及东南亚,对汉民族而言,那可是烟瘴瘟疫肆虐之境,因而,他们出外讨生一般只是半年在外,半年居家。也因此,和顺人比闽、广华侨更加的注重居家环境的建设与营造。所谓家乡建设的原因在这。

  • 三岔口

    三岔口 2022-03-26 22:25:32

    和顺,巴掌大个地块,根本养活不了本地人。因此,他们得走出去。由于他们的拓荒地主要是缅北及东 和顺,巴掌大个地块,根本养活不了本地人。因此,他们得走出去。由于他们的拓荒地主要是缅北及东南亚,对汉民族而言,那可是烟瘴瘟疫肆虐之境,因而,他们出外讨生一般只是半年在外,半年居家。也因此,和顺人比闽、广华侨更加的注重居家环境的建设与营造。所谓家乡建设的原因在这。 ... 持正守中

    你觉得度假来说和顺跟大理哪个更惬意?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6 22:36:18

    和顺,巴掌大个地块,根本养活不了本地人。因此,他们得走出去。由于他们的拓荒地主要是缅北及东 和顺,巴掌大个地块,根本养活不了本地人。因此,他们得走出去。由于他们的拓荒地主要是缅北及东南亚,对汉民族而言,那可是烟瘴瘟疫肆虐之境,因而,他们出外讨生一般只是半年在外,半年居家。也因此,和顺人比闽、广华侨更加的注重居家环境的建设与营造。所谓家乡建设的原因在这。 ... 持正守中

    闽南土豪世界级别了吧?闽粤土豪集合地一般地,宗族文化、三从四德很讲究的,究其基本,就是男人在外打拼,其根据地、其后防必须稳固,而这一切,就是靠宗族文化的维系。中华文明?之所以,和顺,一边塞小镇,竟然成为了华夏文明最后的据点了。在这文明失落的时代,它卓尔·不群,一如江浙闽粤的一些零星之地。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6 22:37:50

    哈哈,真正精神层面的享受,肯定是和顺。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6 22:47:10

    鸣鹤在荫,其子和之。这个层面的玩意,也只有和顺似可把玩了。

  • 家有招财猫

    家有招财猫 (再精彩的电影都不如纪录片的真实) 楼主 2022-03-26 23:28:23

    鸣鹤在荫,其子和之。这个层面的玩意,也只有和顺似可把玩了。 鸣鹤在荫,其子和之。这个层面的玩意,也只有和顺似可把玩了。 持正守中

    什么季节去腾冲好呢?自从看央视纪录片的《腾冲腾冲》后想去看看那些英雄战斗和保卫过的地方。还想去文县麻栗坡烈士陵园看看。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7 09:48:32

    腾冲之神奇,在于任何季节都可以在其域内找到地球上最宜人的气候之地。夏季,腾地就是雨量充沛而已,那自然是凉爽宜人的。但是,夏季,如果跨过腾冲,那就小心了。徐霞客,就是在腾冲做了他的生命终结之旅的。他来时就是雨季天,他就是由腾冲下到德宏的盈江一带,染上瘟疫的。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7 09:59:05

    孔明南征,五月渡泸,深入瘴砺之地。烟瘴之地,就是那种气候潮湿闷热的产物。近代抗战,十数万远征大军丧魂野人山;明末、清末,同样有数十万中原大军葬身缅北。根本地说,汉人体质适应不了那种气候。故此,腾冲叫极边第一城,是华夷的分界线。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7 10:10:12

    讲高黎贡山地居民主要是汉族,且是素养较高的汉民。原因这:潞江气候炎热,物产丰富,民国之前,当地汉民立夏一过,就要离开潞江坝跑到半山以上居住的,换言之,他们的家都在山上,只有傣族不惧瘴厉,这就是人种体质问题。

  • 持正守中

    持正守中 2022-03-27 10:14:59

    哈哈,只有脑进水如东北者,才会神往海南、西双版纳啥的

  • 看风景的人

    看风景的人 2022-03-29 13:52:37

    哈哈,只有脑进水如东北者,才会神往海南、西双版纳啥的 哈哈,只有脑进水如东北者,才会神往海南、西双版纳啥的 持正守中

    哈哈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179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