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考|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反驳社达主义者认为本组组员在推卸责任
AQR
在考试结果出来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些考研的指导思想和现实中的矛盾。经典的言论包括“考一场人就少一点,最后一场考试教室的人少了大半”,“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好的学生已经被保研走了,留下来的高手并不多”……
大三上的时候,我在保研的边缘,当时看了一篇保研复旦成功的人写得一篇文章,因此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保研然后去考研,他的原文我贴在下面。
凭什么保研人能占用那么多名校研究生名额?是不是不公平?(独家深度) qq.com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论点是考研的竞争对手水平较低,考研的弃考率高,考研的信息公开,这些都使考研的难度较低……
于是,抱着这种思想参加考研的我毫无疑问地失败了,我考了一个往年能进复试的分数,但是今年目标院校复试线涨了18分,远远把我甩到身后。
一个聪明的人不应该低估别人的聪明,那些我看不见的同辈们,他们有远超我的天赋,或者付出了比我更多的努力,或者拥有我不能企及的资源,才没有时代的浪潮打倒。疫情前的世界和疫情后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用陈旧的规则应对这个世界最终会惨败。“卷”这件事情绝对不是当代年轻人推卸责任,能力不足的借口 ,它是个事实,现在的竞争已经是白热化的阶段了,也许2021年人大复试泄题事件就是一个提醒,存量竞争的时代,人的攻击性变得无比强烈,就是在以相互安慰为组名的本组,我也看见了好几个帖子水区和旱区同学的相互battle,在有人对河南地区给分水(事实未必)表示不满后,河南同学发帖展示了他们从高中时代就开始经历的血腥厮杀,他们惨烈的高考竞争环境……留给一般人的资源就这么少,底层之间的huhai也许会是一种趋势。
考研是一场零和博弈,录取名额是有限的,出现一个幸运儿说自己三个月份成功挑战top院校,就有一个战战兢兢努力的人被挤出舞台。结构性的压迫人是很难逃掉的,能凭自己的努力走出来的个体还是少数,他/她要成功一定要付出远超同龄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行。
在调剂复试准备英语的过程中,我也再一次感受到了人的有限性,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和一个人的阶级挂钩的,你出身在哪个地区,这个地区是开放还是封闭;你们家小时候到底有没有重视过对你口音的培养和引导;你到底是在应试教育下学哑巴英语还是有机会活学活用,这些都影响着你此刻的表现……它是很难被短时间补齐的。
即使我们什么都不怪,就是要把所有问题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那么我们将面临一个更大的不公——天赋的差距。有些人不是不努力,是他的上限就这么高,别人轻轻松松拿到的东西,他要翻山越岭,吃遍苦头才能尝到一些人出生就有的甘甜。那些不停努力,一次次失败的故事,让我想起容貌焦虑,付出巨额金钱冒着风险躺在手术台上的人,他们确实在付出行动想凭借人力跨越最没有理由最难以逾越的不公——美丑的差距,但是这很难?不是吗?很少有人整容完后是自然又好看的,大部分人只是付出身体的苦痛弥补心里的缺口而已。我佩服那些敢于重新再一次挑战的人们,但是有时候我又再想这到底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高尚梦想呢?还是被迫接受了他人的评价体系,最后不断伤害自己的执念呢?
总之,我希望继续选择考研的uu们,多爱你自己一点吧,既然选择这条路从一开始就以第一名的要求高标准严格自己,不要再被陈词滥调蛊惑了,既然选择踏入了这个残忍的竞技场,就拿着必赢的心态去做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考编|考编考的快抑郁了,25应届马上就要毕业了怎么办。 (momo)
- 考公|进面四次被妈妈说这辈子就是考不过别人的命 (快乐摇晃汽水)
- 考公|一直陷入在考公失败的负面情绪里怎么办 (万木春)
- 考公|宁愿折寿30年来换一个有编制的工作 (万木春)
- 考公|已经5月中旬了,大家没上岸的接下来怎么办啊? (豆友186859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