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翻阅《卡片笔记写作法》,记一些卡片笔记法的一些要点
evilelf
说在开头,卡片笔记法是要求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脑袋就可以得到清空,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想法没有价值而不记录,转而去复制书上或者课上的知识,知识复制完,知识还在纸上,想法还在脑袋里,知识变不成你的想法,你的脑袋也得不到清空,这不是卡片笔记法的本意。
“理想的情况是,在编写新的笔记时,能明确参考已有的笔记。”这一点其实有个前提,就是你的笔记是围绕某个主题的,至少和你已有的主题相关。进行主题学习能快速的渡过前期笔记之间无关联的阶段。
“需要用自己的话详细阐释原文意思,并且需要思考这个知识对其他语境的意义。”这其实是强调了知识的内化和联结。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形成模式,从知识到模式,我认为会经过复述-联结-逻辑-模式这四个阶段。先说说知识的内化,如果只是在一个知识点下面画条线,这条知识甚至成为不了你自己的知识。至少是要通过自己的话复述,才算是对知识做到了初步的理解。我前两个月做读书笔记的时候还在纠结,要不要把原文留下,毕竟原文很完整很有道理。现在这样的想法在慢慢的变化,如果你不能从对方完整的文本里提炼出你想要学到的东西,那其实那段完整的文字对你而言也没什么用,直接弃掉即可。这一步其实是最难的一步,因为它要求你思想上不能偷懒,必须勤奋。再说说知识之间的联结,知识之间只有相互联结,才有可能形成逻辑,当然有些知识本来就是以逻辑的形态展现的,这里的逻辑说的其实就是方法论。到了方法论阶段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变成自己的经验。而模式阶段呢,有点像芒格所说的格栅理论。
“如何将笔记放到卡片盒?”正因为新笔记通常和老笔记相关,所以需要在这两条笔记之间添加链接,现在许多笔记软件已经能够实现。其次,也可以在索引卡上添加新笔记的说明和链接。书里强调要构建一个心理模型的网络,我的理解是同一个主题下面的笔记之间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图,通过笔记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两条笔记是如何被链接在一起的。
“如何构建主题?”每条笔记中都可以添加主题关键词,关键词不能多,而且必须要体现你写这条笔记时围绕的课题。
“索引是什么?”索引有点像目录,是能让自己方便的知道这个主题下的笔记该如何寻找的那张卡片,索引只是笔记的入口。书里介绍说卢曼卡片盒里的索引卡片也就不到30张,所以我理解索引对应的就是你这一辈子最关心的学习主题。
“关于如何构建一个主题的讨论也要放在笔记层级上而不是元层级上。”这句话的意思我理解为,要新建一个主题时,我不是从上而下去构建的,不是先搭好主题的框架做好索引再往下填,而是通过对新主题构建的思考,慢慢增添关于新主题的卡片,最后也许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
“关于笔记之间的链接。”最常见的引用形式就是2条笔记之间的链接,除了表明2条笔记的相关性以外没有其他功能。当一个主题足够大,需要有一张主题概述卡片,这张卡片会有和相关的卡片的链接,在这张卡片上呢,通常只需要用几个词或者一句短句来描述链接的主题即可。
“要有一个思维模型工具箱,不然每条笔记都是孤立的,需要把笔记和各种思维模式联系起来。”这个思维模式工具箱,我认为指的是“你是如何考虑两张卡片的关系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这两张卡片是因果关系?相关关系?等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忏悔录》 🖊#4 (山茶花与你)
- 《忏悔录》 🖊#3 (山茶花与你)
- 《忏悔录》 🖊#2 (山茶花与你)
- 搜索后提问|关于手账整体规划和分区的问题。AI搜索后提问。 (TrY mE)
- 纸质|记录一下读书笔记 (lionbe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