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9《诗经》学习:《诗大序》、《关雎》、《风雨》

郜晓琴

来自:郜晓琴(采花吃蜜真惬意~~) 师太
2022-03-23 14:45:0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郜晓琴

    郜晓琴 (采花吃蜜真惬意~~) 师太 楼主 2022-03-23 14:47:44

    学《诗》第一:我们为什么学《诗》

    《诗经》之前,尚有逸诗:

    1、《礼记经解正义》引《尚书传》曰,黄帝时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而歌于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2、《尚书大传》云,舜将禅禹,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

    《论语》中孔子说《诗》:

    1、《季氏》第十六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2、《阳货》第十七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子罕》第九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4、《子路》第十三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5、《子罕》第九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学《诗》第二:《诗大序》与《蒹葭》

    《诗大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四始: 风(《关雎》)、小雅(《鹿鸣》)、大雅(《文王》)、颂(《清庙》)

    《论语》中与《诗大序》有关:

    1、《阳货》第十七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2、《泰伯》第八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3、《学而》第一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4、《为政》第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鲁颂•駉》:“思无疆”、“思无期”、“思无斁”、“思无邪”] [《易经•乾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5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