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9《诗经》学习:《诗大序》、《关雎》、《风雨》
来自:郜晓琴(采花吃蜜真惬意~~)
出席:郜晓琴,小v,奕,西瓜,汤,Monica
郜的补充:
上一次学习时间是2020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那时也一起学了《风雨》,风雨如晦之时,也比较了加缪的《鼠疫》,总还有鸡鸣之声,总还有对君子的盼望,只不过今年是对铁链女的不平而鸣之声,由喈喈而胶胶而不已,总还有它的意义。
学《诗》何为?三千年前发生并且记录传唱之事,和今天实在有太多的相应,那一整个世界和社会,犹如一种生活切片,可与我们今日所逢所感相对照,活泼泼或是长叹息,都并无不同。
今年打算研究的主题是女性生活,所以也选取开篇之《关雎》以做一个入口,看三千年前所共同遵守的“人伦之始”,“淑女”与“君子”的匹配是有着怎样的标准。而两者之间的相处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具体指导,比如须要”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须要先用轻柔的弦乐”琴瑟友之“,之后两人同在堂上,则要遵守”钟鸣鼎食“之礼,奏起堂皇的钟鼓来。
《诗大序》中,对”风“、”化“、”教“、”俗“之重视,在今日也是如此。只不过当年是通过音乐,诗歌,今日是社交媒体的帖子以及或真或假的”风声“。上下消息通达、主动“采风”也好,被动的“兴观群怨”也好,总是一种沟通的渠道。《诗》在当年作为一种实用语文,重要性自不待言,在今日,其实也可以发现我们常用的词语典故也有无数来自《诗》以及后世对《诗》的解读和衍生,《诗》进入我们语言的血液以及潜意识之海,应该是逃不掉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22/12/17-18《笙诗3:此刻》首演@思南文学之家,歌《诗》踊... (郜晓琴)
- 2022.11.5《笙诗3》排练笔记—施暴,反抗,及物不及物,盯,... (maya...)
- 《笙诗3》11/3排练笔记 (汤:):)
- 《笙诗3》 20221027 肢体训练笔记 (青色的以太)
- 10月22日排练—关于声音的讨论 (妖妖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