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思维VS游戏科研思维——我与游戏文化研究者罗皓曦的网络对话
来自:Dody
姐妹们好!
我是一名游戏本地化科研博士生和游戏本地化从业者,之前在组内发了一个有关 女性游戏研究与实践·印象 的帖子,收获很多鼓励,在此先谢谢大家!
这次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与香港中文大学游戏文化研究者罗皓曦学长的在线交流。由于这篇文章(建议阅读时长>10min)最初发布于机/核,还请感兴趣的姐妹移步: 🔗 游戏思维 VS 游戏科研思维
写文章的初衷,是因为在实际游戏和科研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存在两个很明显的差异:
- 以游戏玩家、游戏开发者等为主要人群的非科研人员,与游戏科研人员对于一款游戏的关注重点明显不同
- 不同的科研人员,其实也会受限于自身的背景,从不同的角度来玩或研究游戏
但是我又察觉,因为这些身份可以同时加载在一个人身上——既是研究者,又是玩家,也许还是创作者,翻译等,所以,这些思维实际上又在我们身上交融。
故在这篇文章主干内容中,我们俩主要探讨了两个人各自的研究背景,对思维进行罗列并对比的目的,作为游戏爱好者再来一把游戏的快乐,作为研究者心力憔悴的真实感受,以及二三次元兴趣爱好与主业交融后的各种酸甜苦辣。
我相信人一定是在发展的。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俩都会因为各自的科研进展,推翻眼下的某些想法。但此时此刻记录下来,也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所以,这篇文章更像是闲暇时排遣思绪的杂谈。其中的内容,也许是阅读一篇文献后的感悟,是苦苦上不了分后的挣扎,是在科研中偶尔被自我否定、嗤之以鼻的不专业的思考。但是这些一闪而过的细枝末节,也许会以欢脱的形式,激发一些人对游戏科研的好奇心——也许就非常浪漫。

最后是一些相关链接🔗
【我的b站空间:洪荒少女陈多多 以轻松有趣的生活/游戏/学习小视频为主】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搜索后求助|发现自己不会独自探索游戏的玩法 (灯)
- 提出批评|R星再也不愿点开你的游戏…… (momo)
- 搜索后求助|求助懂电脑的姐妹推荐玩游戏的笔记本电脑 (稀巴烂番茄)
- 安利与攻略|手柄评测相关汇总帖(更新破冰人crush) (ahochan)
- 讨论|显摆一下我的Claire (朱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