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才情|我是高考历史单科状元!
来自:momo
19年考生,高考大省的五线城市上学,学校的师资和生源都不能说很好,但我高考历史考了95分!!
应该是选择题和小论文满分了,主观题扣5分
因为和高中班主任(历史老师)关系不好,所以这个消息甚至是别的同学告诉我的,换手机了截图也没有存下来😭😭只留下了那一年发的年度总结朋友圈😭😭😭

我不能说是很自信的人,所以很感谢最后这一科超常发挥给了我一点信心,让我相信,虽然我现在很多考试都面对瓶颈,但在最后能取得我想要的成绩;虽然我现在学得很痛苦,本专业不擅长,还有点被pua了,但人文社科的思维,我还保有着一点灵气;我不是废物,只是暂时陷入迷津,我有自救的可能,请相信你自己!你是历史能考95分的人!!
而且由于高三的班主任,也就是历史老师,是一个满脑子皇瑟废料、专业水平也不怎么样的韦索男人,所以刚分班我已经和他撕破脸皮,我从不听他的课,他也把我当不存在。
有一次讲到一道难题他问班上谁做对了这道题,我下意识举手,然而在包括我一共三人举手的情况下他念了另外两位同学的名字,说只有两个人做对啊,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
95分,来源于我自己的努力,来源于我对高考历史逻辑的把握炉火纯青,来源于我那时已经形成的社科角度的观察思维,来源于我的悟性、天赋,当然还有运气。
虽然我学现在的专业学得不好,但我只是在这方面不擅长,我不笨的!我坚信!
感谢看到这里的友邻😣😚
更新:一些不知道有没有用的经验分享
发帖时没有想到会有很多朋友希望我分享经验,因为我很难把握我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普适于所有人,后来想想无论是否普适,分享出来朋友们可以自行判断,如果能帮上忙就很好啦,所以简单写了一点!
基本情况是:高一高二基础不错、高三基本自学,擅长选择题和小论文,高三基本上与选择题斗争
系统陈述一下我的学习历史之路:
1. 基础:
我的基础算是可以的,高一老师讲的太枯燥但笔记很多,上课我即使没听也会狂抄笔记;高二老师是很优秀的老师,深入浅出,非常擅长剖析时代背景和逻辑关系,高二的经济史和文化史是我掌握的很好的部分。我对掌握的好的定义是:1⃣️每个时代的时代背景能够梳理得很清楚;2⃣️能够流畅地说出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如何互相影响;
之所以交代这些,是因为在我的理解里,历史不是写在本子上的笔记,而是一个有一定逻辑的演化过程:通过当时的政治背景,可以理解经济举措和文化政策,又因为本朝是这样的文化政策,而更深远地影响了后来朝代的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我现在举不了具体的例子,身边没有任何历史书历史资料,三年过去了具体的史实我忘得差不多了)
而如何使自己形成动态的理解,最重要的方法是:听老师讲课。大部分历史老师上课时都能、都会说清楚演化过程,所以千万不要觉得高一高二老师讲课都是照本宣科、或认为历史只需要抄笔记,记住各朝各国特征就可以了。上课时老师讲解是培养我们历史思维的过程。如果有的朋友的老师确实不行,能力不足或者摆烂,我能支的招也有限,我不敢说让你去看《大国崛起》或者别的历史名师讲解课程,我没有看过不知道内容也没体验过效果。
但是我当时有过一本参考书:《高中历史辅助教程》,这本书是对历史课本的补充,通过更详细的事实而更能理解、推理历史发展的进程。这本书我会建议有时间的同学看看,对于老师上课质量比较差的朋友,这本书了能有一些帮助,但是这样学也会很辛苦。
这本书很厚,字很多,推荐的老师当时说有时间的话可以当小说看,没时间就自己翻自己觉得掌握不够好的部分补充,我也是这样去践行的,高三刚开始时,我把中国古代经济学农业方面的部分看完了,我记得上面有很多农具的图片,可以帮助我理解那个年代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后来就应该是在二轮复习,专题复习时,老师讲到哪个专题练习了试卷批改后,我会拿出来看该专题的内容。我个人感觉使用率不高也正常,但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所以大家酌情参考。
但是说一句:毕竟是三年前的参考书,我不清楚现在是否适用、或者有没有更好的参考书噢。
2. 提升。基础打好了我觉得是能稳住70分的,我高三前中期一直都是70多分,后期可能积累到位了、厚积薄发了、量变产生质变了、运气好了,让我在高考拿下95分,后期模拟考考过一次87,大部分时间在75-85左右。因为这个阶段我也是按部就班,所以很难区分出来做了什么有显著效果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此我分享一下我当时的状态。
之前和几位朋友私聊,也是这方面的分享。高中政治我们经常背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后期我在做历史选择题时,突然顿悟这两句话的意思和逻辑,因此我认为,至少在经济史方面,高考历史有意培养我们马克思式的思维,经济基础对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是决定性的,因而从生产力的发展情况理解本朝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是各朝各国的历史演化过程。在我对基础背诵得差不多的情况下,送来这两句话如春风,使我开始对“动态过程”“历史逻辑”的方面形成理解,这方面的理解帮助我选择题和小论文满分。
我知道这么说太抽象了,但也确实太久远了,我只能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抛砖引玉。在形成了历史演化过程的理解后,我对什么因素才是这件事的决定性因素、其他因素不是就有了判断,因此做历史选择题时,看着选项我会思考:A选项是决定性因素吗,还是只是一定程度上推动呢?B选项和这件事有关系吗?C选项是这个朝代的吗?D选项是影响因素之一,和A相比呢?A选项似乎影响范围更有限公司一点,而D是同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直接相关的,所以选D
对历史演化过程的理解,我高二老师称之为逻辑,A推出这个历史事件到底有没有必然联系,或者A到底能不能做到推出这个历史事件,这是在有史实基础上的动态理解。不知道我这么说,朋友们能否理解😂
另外再说一句,我的城市是不发达地区,高中也一般般,可能有些师资很好的朋友一早能get到这方面的内容,那我对你们的参考价值不高噢。所以这个经验适用于一些基础好、选择题混混沌沌不知道提高的朋友,希望能给你们一些思路~
3. 复习过程
高一高二打基础的时候,我会把笔记补齐,刚上高三时我拿着这些笔记和老师的资料(时间轴、各朝各国特征总结等)狂背,一般在历史晚自习背诵(比较安静),历史课上自己默写(我不听高三历史老师讲课),所以在前期,一轮结束时我的基础可以说毫无问题了,后期我基本上没再打开过时间轴,所有史实我已经能在脑子里基本过完。高三中期按部就班完成学校布置的试卷和习题,每一道题都研究的很透彻,遇到不能理解的直接找别的老师给我讲,讲到能说服我为止,后期我也是研究错题,思考这道题的逻辑,思考坑的点在哪里,可以说中后期基本上是跟逻辑打交道,一直在强化对选择题的理解。
另外题型方面,我花功夫最多的是选择题,就是在研究上面说的逻辑和动态演化过程,除了学校的题,我会买一本全是选择题的练习册刷题,保持自己的手感和脑子清醒;
小论文基本上没花时间,这道题我在高二开始就是满分或者10分,这方面不好的朋友建议和老师多交流自己写的东西到底差在哪里,不断有针对性地改总是能提高稳在8-10的,能在8-10就可以放过它了,不必执着满分;(其实现在还考不考这个题我不是很清楚)
大题主观题+选修题我是学校发多少我就写多少,这我也会找别的老师帮我看我哪里写的不好再去修改,这种题型也是能稳在安全区的,我当时稳住三道题扣10-15分左右就没管它了,只潜心研究选择题,我很怕选择题放手了连跪代价过于高昂,所以这种题型我能说的也不多,大家多让老师批改。(这个题现在改没改我也不是很清楚,见谅大家!)
综上所述,所以我说我不敢保证我的经验是否科学,因为很多都是我摸索过来的,但我也希望我能帮的上忙,所以大家酌情参考吧~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技艺才情|我很会自学(10个月从50音到日语N1、30天学会画画... (小蛮子呐)
- 技艺才情|煮挂面能精准控制量 (momo)
- 技艺才情|特别会安抚自己之情绪急救包制作 (粉红橡皮擦)
- 神奇经历|我也吃到了自媒体的红利!(附有经验贴) (凉白开开)
- 技艺才情|我很会考公(经验贴已更 (别问是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