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top券商投行部AMA+实习&工作思考 /0602更新
来自:不知道
这个收藏量让我有点害怕…希望写这么长看起来不会很爹味很说教,找工作和工作本身其实都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多的过程,暑期期间也看到大家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消息很焦虑自己的留用,我觉得不如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在结果导向的基础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我司今年的暑期好像已经快开始了,看组里的问题想再多提几件事。好像大家暑期留用的时候,由于竞争的激烈,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位,会过度担忧自己能获得怎样的评价,甚至遇到糟糕的人和事选择忍气吞声。但我觉得,正确的态度是把对方当作前辈和同事去合作,尊重,但绝非需要做姿态讨好或者忍耐,这个筛选应该是双向的。暑期本身是个很辛苦的事情,但不那么需要在人际关系上如履薄冰,比较正常的前辈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实习生过于卑微,大家的预期都是正常平等的同事关系。尤其你的导师可能就是去年的暑期实习生,其实大家都有过这个心路历程。
还有一点相当重要,就是虽然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和同事朋友提几句自己工作或是项目的事,在暑期环节建议大家管住嘴,尤其在电梯,公司大堂等地方。因为如果你不能百分百确定你所说的内容不涉及任何保密信息,无意中的闲聊可能就严重违反公司的规定,更不要提如果附近的领导前辈就是相关项目的人,感受下这个第一印象的杀伤力。
祝大家暑期快乐hhh
今年毕业后将入职头部券商投行部做股权(其实描述一下就很明显了但就不点破了),希望认识更多同业在职的姐妹,另外之前看AMA好像券商的内容不是很多所以也想进组分享,现在应该是各家招暑期的时候了吧。
BG: 985会计本,法国高商GE项目(两年学习+一年实习年可选),实习年我在这家券商打工,自行申请暑期,拿到留用。
在学校其实看到过很多非常会面试但干活不太行的外国同学,所以其实挺想就实习这件事讲讲自己的心得,包括日常小黑工(不代表我赞同这个用工模式哈)和暑期的经历,希望能帮到也想进券商的姐妹们。这部分我打算在入职后长期更新,也欢迎更多的讨论交流。
目前的打算可能是讲讲一些具体实习事项尤其是暑期中高频出现的任务,以及一些更宏观的方式方法,也是对我之前一年实习的复盘吧。
1. 还是说说找工作/实习
其实这个问题我没有太大发言权,没有海投过也没有系统性准备,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敢投,不要觉得自己有一些标准不太符合就放弃,没有成本的事情多投几个能有什么损失呢?另外我个人观察的是比起在一段时间里做好几个big name的实习,团队更偏好一些有长期项目经历的同学,因为他们更有可能深度参与到一个项目而不是一两个月换个地方其实都在dirty work。对于比较介意投行dirty work的同学,在确认团队没问题的情况下做一份尽可能长、覆盖项目完整周期的实习对你之后的转正实习、面试、入职适应都会有更好的效果,更有机会接触到项目更有趣的部分。
其实找工作/实习只是职业生涯中极短的一个阶段,工作本身才占据绝大部分的时间,所以比起求职技巧或者在找到工作之后,更加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工作的能力,比起可以反复训练的笔试面试,日常工作没有排练演习,工作能力才是一切的基础。
2. 日常实习-Dirty work
老生常谈的dirty work,其实我是这么看待的,如果你打算好了长期在这里干下去+团队有比较好的培养意识,那么dirty work是实习初期双向选择+培养信任的阶段,对于团队来讲,很多比较复杂的任务交出去是有一定风险的,返工的耗时可能远大于从头开始做,所以最开始一般会分配一些比较基础的活,像是整理函证啦网核啦,长期一些的工作包括底稿整理,穿行测试,还有一些画PPT的工作。
-首先,这些基础任务的完成质量是后续升级任务的基础,虽然简单但还是有人会出错,就像打怪升级一样你也很难进入到下一关。我的建议是从基础的任务开始注重每一个细节,保证所有输出的质量。
-第二,其实暑期实习考核中也会有很多基础任务,犯错的成本就更高了,一个粗心的第一印象可能要用很多努力还不一定扭转得回来。我之前看到比较好的方法是记录自己犯过的错误形成checklist,提交之前对照查一遍,但更重要的是在最开始明确好细节要求,争取不要返工。
-第三,怎么在不犯错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换位思考。对于所有的任务大家可以把自己代入一个项目组的正式成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尽量想一想怎么样能让其他人很轻松地看懂、使用自己的输出成果。比如你脑补一下带你的姐姐已经工作了14小时,疲惫地打开你整理好的可能有几百行的财务底稿清单,里面有的是找会计师要的,有的是找企业要的,有的是找XX要的,她在备注栏能不能直接筛选出分别的清单,整理的时候用关键词做好分类可能就可以节约之后很多时间。再比如几个月后的你已经加了很久的班,这时候要把底稿里的财务数据做一遍更新,那你会不会希望清单里已经标注好了哪些文件附带的数据需要改动,省得你每个文件都要打开确认。或者你做一份会议记录是简单将听到的内容用书面语言做下纪要还是整理出整个逻辑框架方便大家阅读,并且标记出任务分配和会后事项。这一部分其实是在不出错的基础上最值得提升的地方,也就是我想到工作能力会立刻想到的东西,其实就是你能不能考虑到其他人可能会遇到的需求和问题,并且在第一遍就做好准备。并且这也能体现你自己的思考和担当精神,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交付效果,也更有机会和同事了解到项目全貌。
我觉得收集底稿和穿行测试对于项目的了解非常有帮助,我的VP也跟我说过可以多思考一下为什么会需要这些底稿,拿来证明哪些东西,而穿行测试能够让你了解到这个公司实实在在的销售和采购,虽然做起来很枯燥很痛苦,但是可以和团队学习到如何判断他们收入的确认,实务和书本上学的其实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我在项目上可能做了两三个月的基础工作吧,后面就开始增加一些进阶任务,所以可以说是越做越有兴趣。很多执行的事情也建议大家多留心,不自己实实在在做一次可能的确会不知道流程。如果你觉得之前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也不妨和自己的老板们提一提希望能接触更核心的任务,平时外向活泼一些大家都会很愿意带带你做点交流什么的,我觉得项目周期很长,一定要在现场当个有趣而不是很沉闷的人。
再多说一句关于活泼外向,其实我自己也只会和熟悉的人比较活泼,但我觉得面试/实习的时候女生经常会因为过于文静而吃亏,比如在群面的时候话很少很容易就完了。实习的时候和大家坐在一起也不要闷头干活,可以听一听大家在现场的聊天、吐槽也很有助于理解工作内容哈哈哈。之前我所在的团队也非常鼓励我畅所欲言,不管是疑问还是我对任务的想法他们都会跟我交流,混熟了也会跟我聊一些职场发展的心得,我觉得虽然作为实习生没啥名分,但你在支持项目组工作(还没啥工资)诶,有疑问和想法为什么不说出来呢,这也是展现你个人思考的好机会。密集执行期的时候大家都很疲惫,其实是需要一个很积极的工作气氛的,我当时属于混熟了就会瞎聊开玩笑的那种,自己工作起来也会更开心,老板也会更偏好开开心心来上班的人吧hhh
3. 日常实习-任务进阶
-招股书撰写。我当时获得的第一个进阶任务是撰写招股书的行业部分,因为是科创板所以做的是某项科技的行业研究,最开始先读了很多券商研报和可比公司的招股书,再根据公司的具体业务和带我的老师讨论整体框架,再由我查资料写正文,最后老师把关修改。这几年科创板审核对招股书的披露要求提高了很多,在反复的阅读修改中也可以感受到公司内核、交易所对文件要求的一些想法,对资料搜索、搭建研究框架和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一块我觉得大家要重视每一次的修改沟通,熟悉披露文件需要的行文规范,可以多读一读格式指引和一些质量好的招股书,可以解决很多基础问题。
-反馈回复撰写。基本是基于招股书的后续任务,在答反馈的时候有时候我能够参加客户+各个中介机构的大型会议一起过回复,纪要工作需要你对反馈回复比较熟悉不然你也听不明白大佬们讨论的是什么东西,也可以学习大家是如何沟通、分工、推进一些问题的进度的。之前带我的大老板跟我提到要关注比自己高一两级的前辈是如何处理问题的,相当于是个提前学习的过程。关于和客户的合作其实是一个很琐碎的过程,各个项目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疑难,但如何解决疑难是最最最值得学习的,在现场观察的一手信息会比你看书看分享更加记忆深刻。除了换位思考,解决问题是另一个工作能力的体现,问询中会有很多问题乍一看不知道如何回答,除了多看案例之外在操作层面也要有点发散性思维,比如需要证明某项目中的外包人工成本为什么是合理的,我想到的办法是在采购信息公开的网站上找到类似项目的合同公示,借此比对价格是否在某个区间内。我自己最喜欢的其实是这种解决具体问题的工作,可以搜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很锻炼人也真的很有趣。
说回反馈回复,业务技术部分交易所会提出他们认为需要简化、细化、增加的地方,相当于是另一方大佬对你工作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所里老师是如何看待一些问题的,也可以多看看保代老师如何与监管沟通,并且将他们的意见落实到程序中。(说起来好像很虚,但是随着你对项目理解的加深,这个时候你应该对项目的问题有了一个把握,与前辈们的交流(吐槽)也可以得到拓展和加深)
-披露文件整理。项目的每个节点都会有一个这样的阶段,最后时间压力一般都会很重,需要做到快速准确,而且很有可能没人会再把关你做的修改了,相当刺激。略早一点可能是整理各个文件的签字页,确认无误扫描,校阅文件有没有错误,这里犯错成本就巨大了但是之后入职肯定也要面对。临上传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文件的联动修改,一定要稳不能出错,很取决于你平时工作有没有养成抠细节的习惯,其实任务本身可能不太难,但在加了很多天班+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保证输出的质量才是关键,很多你之前没留意的小细节,会在紧急关头发现“啊!这个是怎么做来着!”。(这个阶段太难熬了,上传完所有人都会松一口气哈哈哈哈)
4. 暑期实习-有什么不一样
暑期项目各家的安排应该不太一样我就只分享我之前的经验吧,比起很多家会直接让实习生直接进行业组我们还会有一个灵活接单的设定(所以我在哪家做暑期就很明显了,假装我没说吧🥲)。和滴滴接单差不多,大家在一个群里面接各种业务条线的派单,自己安排时间选(抢)任务,派单会给一个大致的时间要求当然不一定准确。所以一方面需要你尽量多做一些任务让自己的工作饱和起来,也要安排好时间不要做不完影响进度,而最终的评判标准是“乘客”好评。好评会基于你的输出质量,期间的沟通等等,也可以让你认识各个业务条线的一些前辈,考虑一下自己最后选哪个业务做志愿,具体不说太细了自己体验一下就懂了。
这里我顺便说一句,之前组里给到的信息是我所在的这家券商前台基本不要女生,但就刚刚过去的暑期和秋招虽然女生少但还是有的,进入实习考核之后就基本看工作能力怎么样了。我还是建议大家投递一下,去年简历截止到面试结束只需要等不到一个月,整个选拔环节效率很高,也不需要怎么准备,所以参加一下性价比还是蛮高的,万一和我一样人品爆发被录取了呢哈哈哈哈。
(不想做作业所以写写这个😇暑期这一块我没啥逻辑框架,大家就当厕所读物看看吧)
暑期的任务其实大多数都是dirty work,可能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你会觉得根本不难,但情况很有可能是你已经工作了一天但这个任务催得非常急,比如你在着急做A事的时候之前提交的B事需要你马上做一下修改回给他,很多时候压力是来自你的工作状态和时间限制,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日常实习的时候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平时糊弄在很着急的时候大概率会血崩。另外,我的前辈在我刚开始实习的时候说不要怕犯错,不要因为怕不会做躲事情,在这种犯错成本较低的时候多接触不一样的事,搞清楚怎么做,总比你在暑期考核或是转正之后犯错好吧,真的错了改正就好,大家互相做复核也可以理解的。
项目上有时候因为各种进度你可以偶尔歇一会儿,但暑期大概率是一个持续精神紧绷的状态,不能指望可以有很多时间反复检查。这里也建议大家不要为了体现自己卖力往死里卷,保持摸索考核期望的工作量在那个区间里就好。抢一堆任务,积攒下来做不完天天熬夜,绝对会影响你的工作质量,就完全得不偿失。我是那种会抓紧一切碎片时间休息的人,中午很忙也尽量睡个15分钟,让自己状态好一些比一味增加工作时长更有用。
还有几个比较特殊的地方,有空再继续写吧。
-会有更多的远程沟通。比起日常实习小团队+现场,暑期或者说入职的第一年会有更多时候你要对接很多不同的人,也会做很多陌生的事,协调和沟通成本会大很多而且主要用微信。老板们的一天会有各种开会或者琐碎的事情,比较难抽出一个整块的时间专心做事,所以在接到任务之后频繁问零碎的问题是很烦人的(除非他明确说了频繁反馈一下问题),我自己也不太喜欢别人问我一些可以查到的东西比如excel某某功能怎么做。我的习惯是听清楚要求之后先不动手而是把整件事想一遍,一次性问完所有想问的问题。比如1.关于xx我的理解是…这样理解是对的吗; 2. 关于xx我觉得困难会是…那我…这样解决可以吗,等等。如果是备忘录或者研报工作就给一个大致的框架,沟通清楚可预见的疑难,问问题的同时尽量给一个自己想到的plan b,对方也对你的进度和问题有个准备,很忙的话也可以直接用序号回答 1.对的 2.可以。等主体快做好了,可以就不太确定的细节再一次性问清楚,在不打扰到对方的情况下降低翻车的概率。绝对不要不问清楚要求自己想当然做,可能自己觉得很辛苦还浪费了对方的时间。投行是一个高度结果导向的地方,输出的东西不好,尤其是出现了方向性的问题,并不会有人在意你是不是很努力,熬了夜,只会觉得下次不要合作了:-)
-对研究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暑期相比日常实习会有更多的研究任务,因为各行业组一般会做一些年度的行业研究,暑期项目也会让我们做一个15页左右的小研究。各个组要求不太相同,有的已经有了成熟的文稿只需要帮忙更新数据,有的则需要自己搭框架从头开始写。这一类的任务比起所谓的dirty work更有趣也有更高的上限,但也对问题的拆分,写作的逻辑和文笔,信息搜集等等都有更高的要求,文字功底的好和坏都会很明显。其实写东西会占据投行工作相当大的一部分,这个素养其实还蛮重要的。我们除了个人研报还有一个并购案例的小组展示,除了研究能力以为也会很关注大家的展示和表达,我觉得女生在这一块应该是有优势的,在学校也可以抓住pre的机会找找感觉。
5. 一些零碎的想法?
这个板块就留到工作之后吧,看之前写得太乱了不太满意。希望一点心得可以帮到大家,在实习阶段把基础的事情做到最好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祝愿想来投行搬砖的姐妹心想事成。
期末周摸鱼再写一点儿,一些我觉得自己还需要提高的地方。
1. 拒绝的能力。这一点在暑期在暑期得到了实打实的锻炼,因为对接不同行业组的同事们彼此不知道互相的安排,所以也因为不敢拒绝,或者说拒绝得不够直接而吃过苦头,这的确是之后要不断训练的地方。
2. 复盘的能力。面对错误我算是一个羞耻感很强的人,会在脑内回放尴尬回忆一百遍,所以做得不好的时候会因为羞于面对而逃避复盘,而在这个节奏很快的行业在心理上也要有更快的新陈代谢,而是专注于错误本身,且不要用忙/累/状态找借口。
3. 控制情绪的能力。其实工作状态中的我可以说是情绪非常稳定了,完全做好了我是来赚钱的心理建设,同事还感叹我在密集执行期还是笑呵呵的,但的确有几次在压力很大/极度疲惫的情况下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虽然可能都没有其他人意识到吧哈哈哈,这仍然是不专业的表现。希望在未来阅历提升的基础上,保持冷静和理智。(老intj了哈哈哈哈哈)
一点补充0421
最近刷到了一些组里的提问,其实这些提问的内容就是你在实习中提问的案例教学。
1. 提问之前做好了准备工作吗,比如全平台搜索信息,提问有在方便回答者吗。比如同样的去向选择问题,有的只说了bg和选项123,其实对每一个选项都没啥了解,整个问答就会变成不断补充信息和追问(工作环境下非常不建议表现出对问题的答案一无所知,期待的是一个交流求证的过程)。而有的已经做好了对比表格,提高交流效率。你觉得在实习的环境下老板会更喜欢跟谁合作呢?
2.提的问题有意义吗?当然不是说你的处境不该问,而是你期待一个什么样的答案。比如我问我在a行业,未来有多大的可能性跳到b行业,且不说目前市场的变化速度,这个可能性在一个群体里存在着n个变量,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只有跳成了和没跳成两个结果,别人回答的可能性高或者低又应该怎么参考呢,其实都是介于0和1。又或者问某项目的认可度高不高,这高于不高要别人怎么回答呢。又或者我在a行业该怎么跳到b公司,过于宽泛的问题其实也很难给出非常具体的回答,泛泛而谈道路肯定都差不多,不如聚焦在具体的问题上,比起问A校B校选哪个,把自己考虑到的未知因素拆分成详细的小问题,看到的人能明确判断自己知道还是不知道。
另外,我觉得组里面的提问更多是一种信息共享,但没有人能够替自己以外的人做决策,人在成长中必然要承担走错一点路的风险,期待根据别人的经验规避掉所有的坑反而不是一件很好的事。一些试错成本不高的事更鼓励大家做做看,有很多主观的感受是问答无法传达的,也取决于你这个人到底和这个选择契不契合。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信息共享|26届暑期秋招群 (overthegrass)
- 学生/新人|offer选择:🐑妈or大厂? (AE Mindful)
- 信息共享|Hedge Fund Quant Trader | Ex BB S&T ASO (PillowTalk)
- 2+年职场|求问消金赛道怎么样(补充投票) (蓝染(无间版)
- 2+年职场|有没有信托中后台的姐妹,你们是转行了还是坚守着? (蒜香青豆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