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而且应该被极简掉的几个APP
来自:Sx
这些APP之所以应该被极简是因为它们非常耗费时间,却不能带来什么长效收益。它们是:
1.抖音、快手。以及同类小视频、直播类应用,我从来没装过,这些年来至少节省了上千小时时间;
2.知乎、豆瓣。以及其它话题类APP,这两个我以前都有,用得不多,但网页版用得很多,获取了很多很有意思但没什么意义的知识,总体得不偿失。现在手机版本删除了,网页版本也严格限制使用时间和使用形式,规定可以查、可以发、但禁止“刷”,时间节省明显。
3.陌陌、探探。以及SOUL等陌生人社交应用,我对社交的需求比较小,只稀里糊涂地下载并用过几天SOUL,后来觉得没意思就删除了。如果有用的熟人社交还嫌累,这种没实际价值的陌生人社交还是可以省省的。
4.所有手游。没什么说的,可以跟刷视频分庭抗礼的时间陷阱。要玩游戏可以用主机、用电脑,没必要随时随地玩。我这些年至少节省了上千小时。
5.爱、优、腾。以及A、B站,这几个我手机里、平板里都有,主要是电视版登录时扫码用。要看电影、看剧就四平八稳地用电视、电脑看,看少一点,也看精一点。用手机平板追起剧来不容易停下,并且屏幕小了看起来并不舒服。
6.微博、微信朋友圈。微博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无用信息泛滥;二是被巨量现成且偏激的观点洗刷,独立思考能力可能会变差。微信已经绑架了我,没法不用,但我可以关闭朋友圈,不发也不看,一天省半小时毫无问题。
7.所有购物平台和种草平台。费时、费钱、费精力,真正需要什么东西可以用电脑买。不过现在平台有意限制电脑端的功能和优惠了,我只得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具体就是:只买不逛,不买不点开,用软件限制一次最多使用7分钟,时间到自动黑屏。
——————————————
如果不刷手机,关于零碎时间的有效利用,我认为有以下途径:
1.听(有营养的)有声书;
2.看纸质书或电子书;
3.(用纸笔)梳理自己的想法;
4.锻炼身体(引体向上、深蹲、俯卧撑、拉伸、爬楼梯、散步等);
5.做零碎家务(烧水、扫地、整理衣物等);
6.处理零星工作(回电话、发邮件、整理桌面等);
7.吃水果、喝牛奶;
8.与家人或同事闲聊。
——————————————
4月13日,再增加一个不是APP的时间陷阱:公众号
不可否认,很多公众号的内容质量是很高的。但是,公众号为了迎合最广泛的受众,它的内容必须浅显;并且,其界面是手机屏幕,又受文章篇幅的局限,加之要高频更新,以上种种因素就决定了其文章的深度只能是比较有限的,整体内容也是零散而缺乏系统性的。
公众号,可以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杂志,轻松愉悦有余、深度不足,娱乐化、碎片化。刚看的时候觉得收获满满,涨了很多知识(谈资);但一段时间后回顾,会发现自己订阅了、也阅读了那么多高品质的公众号却没能取得什么思维理念、理论体系和实操技能上的进步。
要学真本事,真的只能通过啃书和实践,而公众号,真的只能是打发时间又不让自己觉得那么颓废那么low的娱乐方式。
真的需要了解某方面的资讯或技巧,可以临时使用搜索功能查询,事半功倍。如果需要了解某个领域较深入的知识,也可以订阅几个专业的公众号,然而订阅的公众号再优质,时间长了也必然边际收益递减,自己觉得差不多时就可以取消关注了。
总之,公众号的订阅不应泛滥,也不必把看公众号视为学习的正式渠道。
我最多的时候订阅过四、五十个公众号,耗费了很多时间。现在只剩下4个,其中1个健康方面的,1个财经方面的,这两个都只是作为开没用的会时打发时间的补充方式的(主要方式是看电子书并记笔记);还有1个是儿童绘本介绍的,临时订阅,差不多我就取关了;最后一个是我们单位的,我是管理员之一。
不被公众号推送淹没,还是可以省很多时间的,不然点开微信看一篇文章就是十来分钟,一天看三次半小时就没了。
(关于公众号,我的观点可能有点偏激,大家自行取舍)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关于人际极简 (逍遥流)
- 开蔚来汽车,带劳力士过极简生活矛盾吗? (anaphora)
- 求助区|要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吗 (意义不明)
- 盖楼打卡区|记录一下自己哦 (麒麟西瓜包甜)
- 求助区|大家觉得充电宝可极简掉么 ((>白<木)ra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