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rejection阻碍你前进的脚步--前0 offer选手今年申请成功 | 搬运
来自:Bloodhound
如题,搬运自己的文章来此小组
lz今年申请🇺🇸综排top20 小众专业(医疗数据方向)phd成功拿到全奖offer。看到很多朋友今年没有拿到offer很失望,想起去年申请时候的惨痛经历,特别感同身受。其实想告诉大家,沮丧和失望太正常不过了,但是失败真的没有关系。有时候更好的机会在后面等着你,只是你还没有准备好。沮丧过后重振旗鼓,好好计划接下来的打算才是最重要的!lz想借此机会分享下自己在2021Fall申请失败后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对今年需要的朋友们有一些启发。
先说下lz的基本信息:lz某理科专业数据方向,top50美本GPA3.5 top20美研GPA3.7。有科研经历但申请的时候没有publication(lz比较悲催遇到lab里很坑的队友拖延导致文章总是发不出去)。这种平平无奇的背景,基本上见一个被拒一个。虽然最后被保底校录取,但lz思索一番还是觉得无论是对以后走学术还是找工作都没什么意义,遂决定再准备一年重新申请。
lz首先要考虑如何在美国留下并且还能找到科研的机会。幸运的是,lz的老板十分支持lz。凑了很多杂七杂八的经费把lz留在学校里作为full-time RA。作为回报,lz帮老板一年里做了>5个项目并且都发表了(因为是applied所以很快)。虽然是在楼主今年结束申请后才陆续发表,但起码今年的CV已经比去年好看太多。
个人理解是研究经历比GPA更重要一点,然后是推荐信还有essay。为什么说研究经历更重要一点呢?因为lz和faculty聊天的时候他们都会说如过一个学生研究经历很丰富的话他们基本就不care成绩了。而且GPA的弱势也可以通过推荐信来化解。lz曾经拜托一位推荐人稍微解释了一下lz有一个学期成绩为什么不是很好。
其实理工科申请相当内卷,很多时候同学们的材料可能都到不了Faculty那一关。起码在lz的学校,材料会先给graduate student或者项目里的staff审阅。很多时候研究经历GPA不达标就直接筛掉了。所以如果大家觉得自己硬实力不太行,一定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研究经历。GPA不好没有办法了,做RA,找发表机会才是大家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而且优秀人才也很多,其实很多人被rejected,并不是说自身条件不好,而是说还没优秀到1%甚至是0.1%的地步。所以准备材料的时候不能马虎,大家在和全球的优秀人才竞争,不能有一点疏忽。
但lz在做RA的同时,仔细思考了一下之后想做的方向。lz发现自己喜欢做模型,但碍于数学不好不能走太理论的路子,所以传统的学科不太适合。而且lz虽然喜欢科研,但实在不喜欢学术圈内卷。希望能找个偏应用的实验室好好锻炼一下然后去业界。恰好lz本职工作涉及大量医疗数据,所以在这方面经验十足,就顺水推舟定下来要做医疗数据的方向。lz和老板交流了想法后,老板十分支持。于是帮助lz联系到了相关方向的一个实验室和导师。交流一番之后,发现果然兴趣吻合,遂决定申请那个小众专业,而不是传统的理工科专业。这样大大的提高了今年申请的成功率。
当lz想明白自己的路子之后,essay的质量突飞猛进。原先lz只是简单的罗列下自己做过什么,但lz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对lz的科研道路有什么帮助?去年的时候lz并没有想清楚,而这也是恰恰学校最想了解你的部分。当你的essay被读到的时候,你的CV已经获得了认可,所以简单的罗列经验只是在重复你的材料,没有任何价值。而你对项目的想法,你对未来科研的规划,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个原因不申请传统的数据专业是因为,学校通常不愿意连续两年看见同一份申请,所以如果你去年被拒,除非今年你有了质的飞跃(不太可能),你今年再申请被拒的可能性会非常大。这里lz建议大家要好好了解情况并且做好隔年申请的准备。
其实一路下来,lz觉得自己能成功的很大因素在于老板的慷慨相助。其实做RA的时候,不光要闷头搞学术,建立良好的connection也同样重要。lz有时和从未见过的faculty开会时突然被认出来,因为背后老板会在自己的圈子里为你美言几句,这样不知不觉中你就在圈子里有了良好的声誉,大家对你都会有个好印象。当然lz不是撺掇大家去拍老板马屁什么的。你的资源广度首先是建立在自己的硬实力至上,然后才是你的软实力: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社交,如何认识大佬。所以科研和connection要并驾齐驱。真的很感激老板一路相助。
最后的最后,希望0 offer选手不要因此对自己丧失信心。其实这也正好给了大家一段反思自己的时间。利用好这段时间,提升自己的实力,做好未来的的规划,要相信更好的机会永远在等着你。希望我这篇乱七八糟的分享能帮助到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