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之关于大侦探继续发展的思考
菅理员
作为一个明侦忠实观众,推理小说爱好者,剧本杀玩家。我个人认为明星大侦探系列的推理复杂度更或者说推理精彩度降低是可预见的,增加故事性,降低推理复杂性是这个推理类节目想要继续发展不得不走的路。这季我觉得yj是乘着正好新接手,开始寻找更大众化,更普遍化的新平衡。
1发展的困局,
就像推理小说从本格派发展到社会派又发展为新本格。剧本杀也有本格到变革,从传统推凶到现在阵营/恐怖/欢乐/情感。都是因为随着各种套路的用尽,观众和玩家都会在各种各样的看似新奇反转中疲惫。这也是现在我们回头看第一,二季觉得不够精彩,因为阈值越来越高了,我们会对“好推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对于编剧和嘉宾要求极高,甚至可以说超过了综艺要求。
可以看到4.5.6季也尝试了各种,多重时空,循环,多人作案,人格分裂等等,留给后来可用的脑洞很少很少了。新一季节目组想要做下去,而不是在这一季戛然而止就必须尝试其他的模式,而我感觉现在大侦探在从硬推理纯向一点社会派发展,平衡故事和推理。这样重心不再是手法,而是从逻辑,从动机上细盘,以前都是简单粗暴他和我有仇,或者自保,本季可能证据更多指向为什么我要杀他,是证据拼凑起来立体的动机。
2,熟人局的困局
如果有固定剧本杀朋友局的话,其实有时候很容易能通过一些行为方式去抿出来凶手,大侦探从第一季到现在7年了,这季基本都是熟人,特别对于何老师来说,其实很容易通过一些凶手自己都没注意的细节能够猜出来是不是凶手。甚至他们也渐渐摸到了编剧的思路,从编剧角度猜凶手。老玩家局有好处就是整体节目看起来特别开心,但是推理方面就会有前几期大家大概的猜一猜作案手法而不是死磕证据,因为真的熟人话多,特别容易就聊起来分析了。而且还原故事很容易,举例就是我之前玩剧本,第二部分是还原整个故事,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过程我们二十多分钟搞定了,因为玩的多了,一些东西大概其的知道。
而新玩家,如果不是之前线下就和老玩家认识,那么来大侦探很难轻易融入进来。对一个越来越默契熟悉的老玩家群体,新玩家会越来越难融去,就像班上的新同学,一年级和六年级的插班生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3,受众问题
尽管对于咱们组小伙伴来说,推理精彩程度是对一个综艺很重要的考量。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观众来说,看综艺就是要轻松欢快。如果一个综艺看起来非常用脑,可能很多人就会放弃。
包括很多小伙伴反馈5.6季看着看着会睡着,也是因为推理太复杂了,而我们又更多的是围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就像你看着你老师在黑板上讲题,稍微没跟上就会觉得很累。如果推理在以五六季为基础,那么是很难再开拓新的观众的。
虽然弹幕无脑评论很多,但是也反映了其实很多人他们本身对于这个节目的认知程度并没有跟进到特别高难度的。像海钢1.2,夜半2,盘丝餐厅这种极为复杂的推理,弹幕反馈就没多少看懂的。06老人院在最后,还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挪床,为什么换画框,但这是大众面的反馈。
如果想要保持生命力,不断的吸收新的观众,那么推理就不能一味的难。偶尔一两期高难度高能可以,但是平均值势必要回落。不然受众圈就会不断缩小(因为上面说到的阈值问题)
综上,对于一个一期4个多小时5个小时的综艺节目。让观众坚持看下去,并且新观众能够涌入其实是非常困难的。老人院这期是推理很精彩,但是故事更多的是基于NZND宇宙,很多笑点与共鸣是老玩家与忠实观众的,是节目组对于“老”观众的“讨好”。而蔷薇,则是在1~6期增加故事比重,增加人物故事拼图这样的探索后的成果,瑕不掩瑜。虽然我也对推理部分有很多想法意见建议。但是考虑到时长,考虑到一期节目还是要有重点,我觉得这样已经可以给90➕了。
最后,最近在组里看到很多节目组的推荐的话题,邪教,铁链,瘟疫,劣迹艺人等等。但是之前觉得最多作为一个故事背景的构想,直到蔷薇,让我觉得是这些对于人性,对于社会话题的构想有了绽放的可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接下季换制作团队 (北岛来信)
- 收官晚宴狼人杀的这里算不算贴脸……… (w)
- 支持蓉丝维权!支持蓉永拒大侦探!支持蓉永不参加大侦探! (滴答)
- 理中客消停点吧 (吃瓜(抽奖版))
- 好奇,大侦探的周边销量如何,销售额大概是什么水平。 (你问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