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的反卷(bushi),庆幸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生活
来自:momo
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近一两个月的“反内卷”生活,我给“反内卷”加了双引号是因为我觉得可能大家看起来这是反内卷的行为,但是我认为我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已。 我想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想要分享,一方面其实更多记录自己的心态变化,希望可以在以后也可以形成良性发展。 触发我写帖子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现在是毕业季,疫情工作非常不好找,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各个同学所找的工作按薪资来看,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前段时间都非常地浮躁。 找工作期间,同学们陆陆续续拿到offer,在疫情这样的环境下,这是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总会有些声音来干扰我们的心情:你找到工作啦,年薪多少?我看xxx他们单位这势头,一年20万不成问题。他还不去签三方,到头来公务员没上,这边工作也没落实,两头被水……类似这样的话,每天都充斥着毕业班。 我前段时间听着这些话,有别人对别人说的,也有对自己说的,有些微的焦虑,焦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对的,自己的工资不如别人,明明自己跟别人上的一样的学种种。但是仔细思考,调整心态之后,告诉自己:我的选择是对的,每个人的生活是不一样对,我身上的某种因子被现在的工作和工作地点(十八线小城市)吸引着,不能用薪资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所以我逃了。对,我各种杂事都做完了之后,跑了,远离的让我苦恼的地方,然后原地复活。 二是与学校外的人接触,他们的一些言论,我觉得很有意思,值得去思考。 最近遇到了一个很年轻的中医,大概30多岁,是我们隔壁市的人,在新一线城市有个自己的诊所,只上午开门坐诊,我就问他:你下午是在医院上班吗,我每次来好远,你会不会在A市(我工作地点的隔壁)坐诊?他说:不会,不会回去,你以后也尽量来这里发展,这里资源真的不一样的,我心想:我知道的,我在这里也生活了好几年呢。 出来之后,我细细想了一下,中医说的资源具体指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三点:教育、医疗以及工作机会。排开灯红酒绿的娱乐生活,我个人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去大城市定居这三点是主要原因。我身边也不乏为了孩子上学在大城市挤破头在大城市定居的亲戚,我的大部分同学也会因为工作在大城市定居,附带地医疗也就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中医说的大概就是这个吧,看,我还不是去那么远去找这个中医看病,但是看见这车水马龙、眼花缭乱生活,我也就是去看看病,宁愿多跑也没有想过要留下来。 综上,虽然大城市有我更多的同学和朋友在,也有更好的资源在,但是左思右想,适应了好几年都不太适合我,当然这也不排除是因为自己经济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原因,但作为物欲很低的这档人,好像有钱了也并不能满足我每天去乡野看看的愿望吧。
我的化妆品带回来一次也没有用过,不是因为没有跟我出去玩所以没有出门,我也出门,但没有朋友也行,就自己玩,每天素面朝天,一下觉得卸下了很多压力,照镜子也很喜欢自己。我有很多朋友就住我家附近,会网络社交,约不起来绝不强求,希望大家都在最放松最舒适的状态聊天。 在选择回小城市之前,我做好了思想准备。一是就算我身处小地方,但互联网让我与社会保持接触,缩短我与朋友们之间的信息差,至少网络学习上的资源是等同的,如果人一直停留在知识消费的层次,是不可能产出新知的,不论人身处何处。二是现在物流发达,很多购物APP的次日达和半日达都可以满足我本就不旺盛的购物欲。三是现在交通很发达,去哪里都很方便,离开了大城市,休假也可以去跟朋友聚会。 最后给大家讲两个故事吧: 有只甲虫住在镇上的树洞里,特别想要城里的漂亮家具,后来真的去定了一套,第二天朋友来看他的时候,屋里没声音,以为他死了,结果是他拿食物的时候,把柜子精巧的手把弄坏了,拿不出食物。想要喝水,飞到在很高的盛水台上,结果撞到了天花板上,掉在地上一动不动。最后甲虫换回了自己的家具,把新买的家具退掉了。我想我就像这只甲虫,小的时候总想去外面看看,后来发现其实不太适合自己,还是最开始的生活比较适合我。 我之前看过日本版的城市24小时,里面有一集是在一个车站拍了24小时,对来乘车的旅客进行随机采访。有个中年妇女,去东京看孩子,赤着脚。记者问她:你为什么不穿鞋?她说:我在家一直这样,你知道的,乡下这样很舒服的,我不喜欢穿鞋,不过我在这里到处都是水泥地,确实这样不太舒服,没有泥巴踩着软。她还说自己不太喜欢大城市,但是心里是爱孩子的,还是要来看看的,之后边会立马回家。当时这位表达流利的农民妈妈给我的印象很深,孩子和父母各有各的人生,相互牵挂,又互不干涉。小时候我也经常赤脚踩泥,抛开鞋子,与大地亲密接触,是最原始的温热,跑起来也不会疼,让人很踏实。 最近每天晚上洗漱之后,给我妈妈的花花草草浇水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是白天太阳的余温,这是对泥土炙烤的反应。 虽然小区的路灯已经几乎全部消失了,有时候不太方便,但这种去光源的感觉让人十分平静。 院子里还有几十户人家,我可以驻足窗台,看着对面寥寥的灯火一一熄灭,哦,还有一家厨房亮了,是不是哪个贪吃鬼又饿了。 小镇已经睡了,我也应该睡了。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生活下去。如果一些人以及他们的话语让你十分沮丧,那就适当远离他们,如果做不到空间上的远离,那就尝试在心理上远离他们,告诉自己,他们只是你人生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不要因为他们的一点点言论而沮丧。不开心的时候看看天空,我还活着呢,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
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如何,假如我会结婚,会有小孩,他会不会抱怨:妈妈,为什么我们不去大城市生活?那我会告诉他:这是妈妈的选择,你也可以有你的选择,你想去那里都可以只要你开心。我要先是我自己,才能是女儿,朋友,同学、同事,或者更多角色。
如果有熟人看到帖子,请不要误会,我只是不太会处理亲密关系,保持适当距离(也就是所谓的反内卷)可以让我更好地迎接下次见面。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们为何需要双休:被剥夺的休息权与劳动者的觉醒 (📎)
- 问卷填写求助,用过“躺平”的进 (Golux。)
- 2025大年初一,就从下定决心改掉熬夜开始吧 (琳小零®️)
- 金融行业求同行组队反内卷! (咔嚓咔嚓📸)
- 有没有家人想过移民,或者去国外工作脱离内卷? (Pu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