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轩 | 如何在学术界“活下去”?
来自:苏格拉底大王(I am serious with Socrates.)
原创 田轩 学说平台 2022-04-11 19:29

博士PhD是什么意思?
PhD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 Doctor,但它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Permanent Head Damage,
意思是在读博士阶段大脑永久性的损伤。
那么读博士到底有多难呢?
学位论文是读书时代最需拼尽全力之事。只有无数通宵达旦、倾其所能的努力,本科生才能彻底认识到自己不适合读硕士,硕士才能全然明白自己不适合读博士,博士才能痛心知晓自己压根就不适合读书。不经过论文的亲身炼狱,只是站在门槛外冥想,无数学子会以为他是天生骨骼清奇,乃上天用来拯救人间学术的先知。
走学术这条道路实际上是非常艰辛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给大家提供9个读博士的小tips,供大家参考。
视频 https://mp.weixin.qq.com/s/aBUIZ1Bxptlcp6zKwQqbmw
Tip 1 如何获得idea?
1 专注于大局(big picture)
- 首先,问自己“为什么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以及“为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
- 其次,写论文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写一篇重要的文章和写一篇不重要的文章所花费的时间几乎一样,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花时间写一篇很重要的论文呢?
2 一篇论文=一个观点!
一篇论文写完以后最好能够让别人一句话就能把这篇论文的核心观点概括,因为我们记不住很多零碎的观点。同时,找到你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专注的去写它。
3 阅读文献
理论和实践是高度联系的,要了解政策,去思考现今令人激动的问题是什么?
同时,了解现实世界,解决政策或市场中的重要问题。读文献要知道现在学术最前沿已经到哪里了,知道现在的政策,这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就是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区别。本科生学的是知识点和定理,硕士是把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框架,大概知道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那么,博士做的事情是 creativity,要在现有的知识点里构架出新的知识点,找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的东西。
Tip 2 如何将研究想法付诸实践
1 不要一直阅读,要开始做!
如果你要写理论文章,要开始尝试搭建你的模型,尝试求解。如果你要写实证文章,要开始收集数据,开始回归,不要一直的阅读。
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三五十篇的参考文献,然后你都把它们打印出来再继续读,每一篇文章后面又有很多的参考文献,这实际上是一个爆炸的过程。
我为什么不常提倡大家不断的去读文献?
实际上是一种进入到自己的舒适区,一种懒惰的体现。有些同学说,我很辛苦,一直在努力的读文献,怎么能说我是懒惰的方式。其实真正难的不是去读,你只是作为知识的消费者,你还是在学习。最难的是作为知识的生产者,需要去创造知识。如果你一直在读文献,还是会按照原来的惯性做你的研究。
我的一个博士生半年一年都不发一个朋友圈,半夜十二点 突然发一条朋友圈,配图一摞论文,说今天又读了这么多论文,收获满满,还有几个胜利的手势。仔细把照片放大,最上面的文章还是我的文章。我一看这半年一年都不发一个朋友圈,显然朋友圈是只发给我看的。其他的朋友圈都把我屏蔽了。这就代表在不断的阅读,其实这个是不对的。你需要做的是不断的去找,即使有时你的方向错了,模型解不出来,或者你把数据收集起来,然后进行回归,没有结果,that's fine,这是做研究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2 做research时不要先入为主
不要强迫数据去来证实你的理论,意外的结果也非常的有趣。而且很多意外的结果,其实反而可能会更有影响力。
Case story
我博士刚毕业,助理教授一年级的时候,刚刚开始研究创新,已经有了一两篇发表论文的积累。当时我有个很好的朋友叫Vivian Fang,他比我低一年级,刚刚博士毕业。他来跟我说他最近收集了一些流动性数据,刚刚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FE上发表,主要研究企业的流动性对于企业价值q的影响。他说,我有流动性(liquidity)的数据,你有创新(innovation)的数据,要不然我们凑在一起研究一下流动性怎么影响创新?
一般认知,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的价值呈正相关,但当我们俩把数据并在一起以后进行回归,结果发现,结果是反的,即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负面影响。后来我们就去读文献,回过头去找理论,结果发现流动性可能会潜在影响管理层短视的理论。
当股票流动性变高时,公司面临恶意收购的可能性会提升,这会导致公司高管的短视行为,从而降低公司的创新研发等长期投资活动。其次,由于高的流动性会降低交易成本,为关注公司短期业绩的机构投资者的进出提供便利性,这些机构投资者基于当前的盈利消息进行交易,其交易可能导致错误估价和创新投资不足。[1]
后来,我在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助理教授二年级午餐会分享这篇论文时,有教授说“We don’t believe. This is wrong.” 因为印第安纳大学金融学有一个领域叫做市场微观结构(Market Micro Structure),很多资深教授用一辈子时间证明股票的流动性是多么的好,结果我的研究结果发现创新实际上是有负面作用的。
当时,我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你好不容易写出一个东西,老教授全都不相信,说你这个都是错的,而且非常的tough。
不过好在后来这篇论文发表在了《Journal of Finance》上。
印第安纳大学有一个传统,如果有老师能够在金融学top 3的期刊上发表文章,系主任会给大家发一个Group email公布论文刊发信息,然后大家晚上去学校附近的酒吧喝一杯。后来很多人发来祝贺email,但有一个印度教授的email让我印象深刻,内容如下:
CONGRATULATIONS!
BUT I STILL DON'T BELIEVE IT!!!
大家知道在英文的语境里,如果每一个字母单词都是大写代表的是一种很强烈的情绪。这表示几遍论文即便已经发表在金融学国际顶级期刊top3,他还是不相信。
这篇论文发表后被科学数据网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Web of Science ESI)列为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
我想强调的是,有时候一些令人意外的结果反而能够更有趣。
很多时候说金融学、经济学和管理学是社会科学,但其实还是科学,还是要尊重科学的规律。
正确的做研究的方法其实并不存在。比如说,有人愿意先读文献,再去做结果,然后回去再去找文献,或者边做边找都无所谓。最适合你的,你觉得最舒服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Tip 3 为造成影响而写作——清晰易懂
我们是知识的创造者,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的这些知识能够留在教科书里对不对? 比如,一两百年以后,我们的肉体已经不存在了,但我们创造的知识还能被后世所学习,这是学者最高的追求。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为了造成影响,而且要非常简洁清晰的讲清楚你的观点,不要使用像是“非常”或者“显然”这样不科学的词语。比如,说“t值是5.2”而不是说“它很大”。
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
- 第一,标题。简而言之这篇论文的精髓是什么?例如:《Motivating Innovation》,并且要有信息含量,标题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是好事,但是过于有趣的标题就没有意思了,例如,《带刺的玫瑰》。
- 第二,摘要。英文论文摘要一般在100字左右,最多不超过150字。
- 第三,引言。有些人会花费几周时间写引言。引言最难写的是第一句。我一般写引言都是从简单到难,按照研究动机、研究问题、数据和主要研究结果的顺序写。
- 第四,论文其他部分。要自己认真的完成论文内容。绝大部分读者只看表格、图和定理,所以表格前面的表头要非常具有信息性。
Tip 4 推销自己
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做教授做博士是全才,我们是既要能够做production,也要能够做sales。换句话说,我们把文章写完了以后,还要把它推销出去,推销文章的核心逻辑就是在推销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学者都是创业者,创造自己的品牌。同时,抓住一切时机(课堂、研讨会、午餐会)去present你的研究;抓住一切时机去参加学术会议,了解新的研究动态,收集对自己研究的反馈,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和社交圈,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给教授和同事们征询意见和建议。
Tip 5 做高质量的幻灯片
幻灯片最好的是什么?
- ◆要清晰易懂:把文字和符号的数量降到最低,做学术的PPT字要少,更多的应该是用图片和表格。
- ◆幻灯片数量:20-25页(90分钟的演讲),准备一些额外的幻灯片放在后面,比如,附录、表格。
做presentation的时一定不能超时!稍微早一点结束没有关系,但尽量不要提前超过10分钟。
Tip 6 回答问题是seminar成功与否的关键
Seminar 最好的中文翻译:塞敏讷,seminar结束你就知道presenter到底是敏捷还是木讷,文章到底是自己写的还是只是一个RA。
在回答问题时直接用一个短语说出答案,如有必要,再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回答问题有Newspaper Style和Joke Style两个风格。
Newspaper Style : 第一句话阐述清楚事件,即新闻导语,之后再继续展开。
Joke Style:前面一大段铺垫,最后一句话抖包袱,让大家知道重点。
在seminar回答问题时应该用Newspaper Style,第一句话把核心点讲清楚然后再去展开。
大家知道学者都是非常没有耐心的,当他听不到你的论点时会打断你。
此外,步调可以放慢一些,当别人问完问题以后稍微深呼吸一下再回答问题,这样能够显得你更加深刻。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你能猜到提问人的问题,在他说完他的问题之前就回答问题时很不礼貌的,而且,如果你假装这是你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会看起来更有深度。
如果真的有人提问,你要感谢他,而且你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提问,一些年轻的老师或者一些博士提问其实是为了向他的资深教师展示他有多聪明,想给资深教师加深印象。
在seminar中,presenter应该掌握全局。比如,A侧一直有人在追问你,你可以走到B侧来回答,当你回答完了以后目光看回到A侧的听众,实际上给大家一个暗示:I don't want to talk to you guys,我要回答B侧的问题了。
Tip 7 准备演讲
准备演讲要针对每一页PPT,清楚的知道每一张幻灯片的关键点以及幻灯片之间的过渡。
一场90分钟的研讨会如不被打断,演讲时间应该在45分钟左右。若少于45分钟,则说明解释不够充分,若超过45分钟,则内容过多。
Tip 8 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其实就是peer review(同行评审),是一个互相折磨、互相打击的过程。

大家不要被拒稿所打击。我曾经跟我的学生讲,做学者,俊男美女是做不了的,因为他们还没有习惯被拒绝。做老师做学者做博士被拒绝太正常了。有时候甚至一天有双响炮(两篇论文被拒稿)。
如果要是拒稿的话,要仔细从编辑来信中吸取更多的信息,有哪些地方能做得更好。如果他误解你的意思,是不是自己没有写清楚,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当你回复审稿人意见时要结构性回复,逐条列出来。
Tip 9 不要过度努力工作?
你需要认清楚读博士其实就是一份工作,做教授也是一份工作,只是向别人展示你有多么聪明,你可以独立研究一个事情。
作为一个研究者,在工作过程当中要有足够的中间休息,上网、刷微信不算!要呼吸新鲜空气,和同事聊天和同学聊天,很多research ideas就是在聊天当中获得的。
而且要为家人和朋友腾出时间,博士生们,你们需要去约会!!!
最终,家人和朋友才是真正重要的。

最最后,一张图感受一下学者的专属浪漫。
References
[1] Fang, Vivian W., Xuan Tian, and Sheri Tice. "Does stock liquidity enhance or impede firm innov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69.5 (2014): 2085-2125.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政治等级制度的经济后果:公元 1000 年—2000 年中国政权更迭... (苏格拉底大王)
- 从轶事到见解:简化研究想法的生成过程 (苏格拉底大王)
- 史蒂夫·列维特(Steven D. Levitt):我为何决定离开学术界 (苏格拉底大王)
- AI是一个随身的写作伙伴 (苏格拉底大王)
- 我的生产力工具就是个无限延伸的「.txt」文件而已 (苏格拉底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