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专区|为何女性在网上常常被赋予一个负面的刻板印象

附庸风雅

来自:附庸风雅
2022-04-16 14:15:31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神思奔逸

    神思奔逸 2022-04-16 14:41:03

    会不会有种可能,因为传播这样刻板印象的平台实际还是男性主导的呢?女性如果占的数量少,在发声上是不占优势的。🤔不过先前我看的一个帖子大概也给了个数据,是说十几年前互联网用户男女占比本身也很不平衡。

  • 江湘骗子

    江湘骗子 2022-04-16 15:28:38

    要不是这里是豆瓣,我差点儿被楼主说服了。

  • :)

    :) 2022-04-16 15:43:44

    豆瓣对男性也一样,或许原因和性别关系不大。

  • Derphic

    Derphic 2022-04-16 16:22:24

    两方面看,一方面是出于性别的偏见,一方面是存在事实依据的。你说的这种女性确实存在,并且这种习惯性格的形成都与父权制下长久的规训有关,比如社会对女性的外貌要求更高,对女性的经济压制更大,等等。这些事实有些传统的,历史的包袱,比如高消费的动机之一是消费品背后的代表的优越生活图景,比如好逸恶劳来自于社会转变时期的由家庭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变使得未参与社会劳动的女性首先抛开了家庭劳动这一负担等。 但是这些形象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作为对女性整体的贬低的时候,起到主导作用的是社会机制更容易使得这种形象传播,比如内容生产部门的主导者在非常长的时间内主要是男性,并且迎合了大部分男性受众的期待。这就是背后的父权再生产的逻辑。和十八十九世纪对黑人的歧视是相似的。

  • zzz

    zzz (take my time, step by step) 2022-04-16 23:37:35

    我只有一个观点:每个社交媒体都有受众。在男性占多数的平台发表的言论和女性占多数的平台发表的言论很显然有区别性,建议你多了解不同的观点。

  • 羯鼓

    羯鼓 2022-04-17 10:11:29

    蛤?

  • 阿瑶

    阿瑶 2022-04-17 14:28:40

    这个组里都有性别专区,可见性别话题是多么热门。所以以性别为阵营的战争是永远都有流量的。也就不惊讶有多少听过没见过、以极端来“科普”的性别刻板印象,男女皆是如此。

  • 若见花

    若见花 2022-04-17 14:41:19

    事实是,仅我看到的,敢说自己不要礼物、不要彩礼的女生,会被说的很惨。。。

  • 蓟门飞雨

    蓟门飞雨 2022-04-18 08:15:45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figure9

    应该说整个豆瓣对男性也没什么好话。

  • 豆友189513317

    豆友189513317 2022-04-18 09:28:07

    [内容不可见]

  • 豆友189513317

    豆友189513317 2022-04-18 11:42:50

    [内容不可见]

  • 清白

    清白 2022-04-18 13:04:09

    讲个笑话:《豆瓣没有厌男》

  • 清白

    清白 2022-04-18 13:04:30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 豆友189513317

    豆友189513317 2022-04-18 13:09:53

    讲个笑话:《豆瓣没有厌男》 讲个笑话:《豆瓣没有厌男》 清白

    [内容不可见]

  • 豆友189513317

    豆友189513317 2022-04-18 13:45:53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189513317

    [内容不可见]

  • TadnaP

    TadnaP (懒得废话了) 2022-04-18 14:32:01

    本帖下画风和我的臆想是不同的... 我都开始想为lz打抱不平了...

  • ⠀

    2022-04-18 23:14:45

    我觉得一个是平台用户、风格的原因,它的风格越成熟,吸引到的同类型用户越多,想法不同的用户越少,少数群体为了避免争端很可能选择闭麦换平台,最后就是一部分少数群体接受了多数派的想法,一部分离开了,还有一些在发言,而多数派的想法也得到了强化,大家抱团取暖,构建自己的舒适圈,待久了就会越来越认为自己是对的,越来越极端,尤其是本来就对自己认可度很高的人,对不同的想法的包容度也会降低,甚至会出现组团攻击异己的现象。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会主动迎合多数派/手握话语权的人的想法。 再一个是我们生长的大环境还是挺厌女的,而且范围大时间久,简单的例子:大部分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处于“女生事多,男生爽快”的认知阶段吧,如果身边没有女生或者没有和女生有过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的话很容易被大环境洗脑(当然有一些女性也乐于给自己设限,结果自然就是被有些人拿来证明刻板印象不是刻板印象)。再加上一些主流媒体的宣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女性好逸恶劳,明明很多妇女工作育儿两手抓,很多农村女性更是从早忙到晚,下地做饭做家务带孩子样样不落,可能就像一些人觉得家庭主妇很轻松一样吧。再一个就是网络上的精致女性远多余精致男性,可能给人感觉就是女性像花瓶吧,其实也是社会枷锁罢了。 还有些人发言完全主观,反正网络发言现实中又打不到我,而且也不是每个人冲浪都会思考的,所以想当然的话肯定是多的,加上大环境赋予的底色,自然就成了uu看到的样子。 此外平台的导向机制也肯定也是有贡献的,争议=流量=💰,谁会嫌钱多呢。

  • emmmmmmm

    emmmmmmm 2022-04-19 21:28:29

    信息茧房的后果

  • 我拿着薄荷水

    我拿着薄荷水 2022-04-20 05:21:27

    有没有可能就是说,本身有问题的个体作为群体的一方,被另一方以偏概全来对待呢,对于大多数匮乏思考能力的人来说,再加上人们都只想看到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和利益立场,逐渐形成了这些

  • 马扇一马扇

    马扇一马扇 2022-04-21 19:48:07

    楼主可以去看看男性为主的新闻网站,只要新闻中有关女性的内容无论好坏,绝大部分都是骂女性,从不同角度骂女性,好像就是那种文化氛围

  • JA

    JA 2022-04-23 00:30:24

    信息茧房而已,别多想

  • momo(取经中)

    momo(取经中) 2022-04-23 09:48:43

    因为这是父权社会,互联网不是权外之地

  • 附庸风雅

    附庸风雅 楼主 2022-04-23 11:19:32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momo(取经中)

    我都没注意性别,还以为现在豆瓣戾气也这么重了……刚刚一看还真是,评论里不友善的都是男的。我觉得就理性讨论就行了呀,为什么要带着情绪说话呢,我的帖子用词也没带啥攻击性啊

  • momo(取经中)

    momo(取经中) 2022-04-23 11:30:47

    我都没注意性别,还以为现在豆瓣戾气也这么重了……刚刚一看还真是,评论里不友善的都是男的。我 我都没注意性别,还以为现在豆瓣戾气也这么重了……刚刚一看还真是,评论里不友善的都是男的。我觉得就理性讨论就行了呀,为什么要带着情绪说话呢,我的帖子用词也没带啥攻击性啊 ... 附庸风雅

    uu可以看看这篇,或者根据这篇提到的学者/文章关键词检索看看,感觉是能解答你的疑惑的。我之前也有类似的疑问,然后搜到了这个网络厌女症的解释。

    https://mp.weixin.qq.com/s/Aq2zwfartNzlmbquA81WEQ

    还有就是,互联网上的现象不是新鲜事,是线下生活矛盾的强化或者另一种表现。网络世界厌男和厌女也完全是不同量级的,正如线下世界男杀女和女杀男的数量/程度对比。

  • 还未到春日

    还未到春日 2022-04-23 14:45:40

    我都没注意性别,还以为现在豆瓣戾气也这么重了……刚刚一看还真是,评论里不友善的都是男的。我 我都没注意性别,还以为现在豆瓣戾气也这么重了……刚刚一看还真是,评论里不友善的都是男的。我觉得就理性讨论就行了呀,为什么要带着情绪说话呢,我的帖子用词也没带啥攻击性啊 ... 附庸风雅

    如果你在虎扑发一个性转版的帖子,也会有女生在评论说虎扑厌女吧?

  • 还未到春日

    还未到春日 2022-04-23 14:49:04

    豆瓣的确厌男吧,有什么好避讳的吗?每个平台的性别受众不同,相对数量较小的一方性别就会很少发言权。针对lz讲的这个帖子的话,因为大环境很厌女,有些女性甚至厌女而不自知。

  • momomomo

    momomomo 2022-04-23 17:30:56

    父权制下的毒瘤

  • 清白

    清白 2022-05-16 21:34:13

    [该回复暂时不可见] [该回复暂时不可见] 部分内容可能不符合 社区指导原则

    说真的,在豆瓣我只有在这个组的评论里才能看到这么多三观正常的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3345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