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上瘾者荒废多个学期囤积下来的学习方法
来自:时饿不社
本文收集了网络各个地方的或评论区,或书评。没有整理请见谅。学习好关键在于实践,还有碎片化的方法可能比不上真正权威著作,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批判地去运用吸收,毕竟有些方法是没有结果科学实验支持的。---抱着试试看这些方法的心态去学习,为学习增加乐趣吧!最后面是源自认知天性这本书的书评。我只是一个复制粘贴怪。
学习篇
自制力是资源 首先放在学习上,消耗完要通过睡觉补充
(注意事项 走出舒适区 反馈 你的方法是不是一套行之有效的 每一次的目标都是清晰的 记住自己是不是在目标路上,有意识的 有错误就改 屏蔽时间 新鲜感未知感)
.结束书写反馈,回忆哪里有所欠缺,记录在案以便以后训练
(为什么作者是按照这个顺序写,争议的有什么观点,为什么是这里有争议,从作者身上学到什么)效率,逻辑,好奇心想象力
学习:1收取知识,2收取思路
模拟,批判再创造
注意从读者,听众的角度看(写完,说完自己听)
以后事项自己总结,关注收取知识
小小的忍耐完成工作之后再稍微坚持一下,在外界干扰欲望暴走的时候,忍耐一下,精力就会转回来。拖延症来的时候,只需要开始工作几分钟就会有达成感从而坚持下去。
1.理解是基础。
2.费曼学习法。(把学习的知识讲出来)
3.结合兴趣与内容建立联系。
4.让记忆和你的生活相连。
5.掌握大脑记忆规律。(温故知新 重复记忆)
6.尽量在无干扰的环境下背诵。
7.掌握记忆时间,睡前回忆。
8.视听结合。
9.学会保养大脑,科学记忆。
10.间隔学习法。
1阅读,提高大脑活跃,进行成长
2不设上限,学无止境
3弗曼学习法,把学到的用自已的方式教给别人,输出越多,收获越多
4关心大脑健康
5间隔学习,让大脑得到休息
6要有计划,学习时间要固定内容有章程
7培养专注力,推荐阅读冥想
8有清晰合理地目标,进行合理规划,设定完成奖励,增强成就感!
9测试与反馈,检验自身学习水平
因:睡前15分钟记忆最牢,因为不易产生记忆冲突
注:背完不看电子产品 因:同样会产生记忆冲突
两个“记”的规律:
1没有被大脑注意的东西,即使出现在你的感官范围内,你也会去忽视它,而不会记住它;
2大脑一次性内存非常有限,它能记住框架,不可能记住所有细节。
对应方法:
1给大脑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大脑注意到它;
2不要尝试一次性全部记住,而是要先抓骨架,再去填充细节。
二板斧:强烈的刺激
多切换场景,更换记忆环境场景
三板斧:有逻辑的东西会让大脑节省能量,大脑是最喜欢有逻辑的东西
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体系,变成长期记忆
记忆有什么知识--理解其涵义--运用--分析错误--针对练习
第二遍:根据自己之前笔记记录的核心观点进行对照补充,粗体为我实际没记清楚的部分。
一、学习模式从无效到有效的排序为:
1. 一次阅读
2. 集中性重复阅读
3. 间隔性重复阅读
4. 间隔性重复阅读+立即检索练习
5. 间隔性重复阅读+延迟检索练习
6. 间隔性重复阅读+延迟检索练习+集中练习
7. 间隔性重复阅读+延迟检索练习+穿插练习
8. 间隔性重复阅读+延迟检索练习+穿插练习+细化
9. 间隔性重复阅读+延迟检索练习+穿插练习+细化+生成
二、几个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观点
1. 集中性重复阅读的误区:学生时期为应付考试,会在考试前进行集中性的背诵和记忆,这种学习只能带来短期的记忆。那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有用的假象呢?一是虽然是短期,但也是记住了,能应付考试。二是环境的影响,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也是这样执行的。
2. 检索联系的好处:发现没有掌握好的地方。
3. 检索练习的间隔:没有硬性标准,最好的软性标准为感觉有点忘了的时候进行检索。一般至少要睡一觉以后比较好
4. 检索练习的方式:包括不看资料回忆、给自己提问题回答、测试、考试、和其他人沟通讨论找标准判断自己掌握的程度(避免学习错觉)。
5. 检索练习的内容筛选:越重要的内容,重复检索的次数应该越多,而不应以自己觉得的熟练程度为标准。
6. 穿插练习:又叫多样化练习,能同时练习辨认和归纳的能力。
7. 细化:把心知和已知联系起来。
8. 生成:用自己的方式重述核心观点。
9. 学习比较重要的心态:要明白越重要的东西难度越大,学习中碰到的困难的越多,成长也会越大,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要勇于挑战困难,不要碰到困难就逃避。
重要的事情都是困难的。化解失败带来的焦虑感。
10. 不用担心自己记得太多脑袋爆炸,通过多次练习,知识会变成习惯,转移到大脑的基底核里,变成条件反射,你不用费力就能轻松想起。所以大脑的容量是无限的。
11. 努力学习的意义:会改变你的大脑,建立新的连接,建立心智模型,拓展你的能力。
12. 总结:付出越多的事情得到越多,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记忆上,记得也就越牢靠。不要追求速
1.1 三条主要定律
(1)效果律:奖励,会加强学习者对情境的反应,反之惩罚会降低联结强度
(2)练习律:学习者对情境的反应与练习次数成正比——看10遍GRE单词记不住,看50遍肯定记住,批评者争论焦点集中于练习次数的多寡能否决定学习结果的优劣,个人认为还有学习平台的存在(如看50次GRE单词和看100次的学习效果区别可能几乎不存在)
(3)准备律: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指神经系统)。受制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这条只是假说,桑代克也把准备率置于“权宜假说”的地位
1.2 五条辅助定律
(1)多重反应:当某种反应不能产生满足的结果时便会出发一个新的反应,直到某一反应最终导致满足
(2)心向或意向:即是否有学习的意愿,对于反应的始发十分重要,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
(3)选择反应: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对课题中某些因素给予选择反应,并忽略其他一些因素,原文人类的例子是乒乓球练习多了会注重动作要领而忽略其他无效动作
(4)类比反应:一种迁移原理,如会写毛笔字的人会在写钢笔字时利用相似的经验。这里有个“相同要素说”,如果两种学习情境之间具有共同要素,便会发生迁移——ps: 个人认为相同要素在学习系统中所占百分比影响迁移是否发生,但没在本书中看到相关讨论
(5)联想性转移:桑代克用来表示与条件反射相对应的术语
读书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虚心专注,从容体会,不可虚荣炫耀,为博取功名心读书。 读书要选择读经典为先,按照顺序读,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读书时要有仪式感,有恭敬心,收心,不让它任意游走。选择有益读书的环境环境,穿戴整齐,端正身姿。 慢慢看,平心静气,不要心浮气躁,不可求多,求快。 反复读 专心读钻研每次读通一本再读下一本,不要一次读好几本。 专一,精细深入。 宁可笨拙,也不要投机取巧; 宁谦卑,不自大 熟读精思 不断思考,沉浸式阅读(切己思考:全身心体会思考。 学到的道理,用在自己身上,要知行合一,踏实践行,并从实践中体会认知,检验(格物致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自我修养,再推己及人。 读书时要先深刻理解作者的意思,不要掺杂自己的思想,断章取义。多参考其他人的注解,结合自己的思考。 审慎明察,详密探究,深入理解,全面理解,不要想当然,而要完全读懂再往后读。 读书要眼界开阔,大方向着手,把握主干,抓住主旨,理清层次。不要钻牛角尖,读书求索宁简略,不要过分详细,才有回旋余地。把大框架理顺,再琢磨不懂的地方。要融会贯通。 读书忌态度散漫,要刚毅果决,珍惜每分每秒。忌因循守旧,要有废寝忘食的专注,
你有没有用每章背后的关键概念测验过自己?在看到诸如“条件刺激”这样的概念时,能不能把定义讲出来,并在写作中用到这个概念?在阅读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把课本中的要点转化成一系列问题,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试着解答这些问题?有没有至少在阅读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要点?有没有试着把新知识和已知联系起来?有没有找找课本外的例子?所有的答案都是没有
.主动检索,把考试当成学习工具,一堂课结束一次测验 2.间隔安排,短期重复没有用,出现遗忘就要付出更多努力,这样记得更牢固 3.穿插练习,步骤打乱(这个应该是避免前摄后摄影响) 4.多样化,一件事多角度分析回忆 5.学习越轻松越无效,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连接(深度加工嘛就)
记忆书籍:意义,兴趣,近因效应(结束的时候留下最好的印象吧),首因效应(增加首因效应,初印象很重要),重复,不一样(感官刺激,与众不同),理解与误解(容易受到外界,想象联系的影响),想象联想是第一语言,三个要点。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想组建一个2025读书打卡 qun (love)
- 想重新养一遍自己,就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刘稳稳|习惯)
- 来一起读书看书交流学习啊(っ^‿^)っ📚 (略懂先生)
- 我做了一个用AI帮你生成学习计划、学习资料的平台,欢迎大家... (Geek阿权)
- 运行12个月的表达能力锻炼群,招新啦(全女) (夏无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