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了越人歌對上古漢語研究的意義
刘小羽
最早刊發於20210730,見: 低估了越人歌對上古漢語研究的意義;
忙了,偶然看見我誤解了一些材料,
越人歌是漢初劉向記載的沒錯,但反映的不是漢初的漢語言差異,而是春秋時代:
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就是上面的歌谣。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歌词 声义双关,委婉动听。是中国最早的译诗,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结晶和见证。它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选自《先秦诗文精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版) 故事讲的是楚国襄成君册封受爵那天,身着华服伫立河边。楚大夫庄辛经过,见了他心中欢喜,于是上前行礼,想要握他的手。襄成君忿其越礼之举,不予理睬。于是庄辛洗了手,给襄成君讲述了楚国鄂君的故事: 鄂君子皙是楚王的弟弟,坐船出游,有爱慕他的越人船夫抱着船桨对他唱歌。歌声悠扬缠绵,委婉动听,打动了鄂君,当即让人翻译成楚语,这便有了《越人歌》之词。鄂君明白歌意后,非但没有生气,还走过去拥抱船夫,给他盖上绣花被,愿与之同床共寝。 庄辛进而问襄成君:鄂君身份高贵仍可以与越人船夫交欢尽意,我为何不可以握你的手呢?襄成君当场答应了他的请求,将手递给了他。
記載的是春秋時代的事,這就說明,春秋時代,雖然孔子作詩經,周音符合越人歌,但當時的楚國王子(會說楚地漢語)仍然聽不懂【百越漢語】。。。
春秋時代就就就不屬於上古漢語末期了,而非以前推斷的漢代不屬於上古漢語末期。。。
這麼說,孔子作詩經,類似於後代的明清按照廣韻作詩,韻律嚴重滯後!
可能的推測就是,孔子作詩經並非當時春秋的韻律,而是復原的商周韻律。。。
詩經的韻律是商周韻律,而非春秋時代的韻律。。。
我開悟了。。。
发布于 2021-07-30 17:07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魏兴海拟《续范亭碑铭》 (刘小羽)
- 南阳方言兄=弟 (刘小羽)
- 南阳地钉=水井古音考 (刘小羽)
- 舌尖元音与i o二象性 (pluiepoco)
- 屰从大,古音dui? (pluiep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