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及感悟|如何化解恐惧,突破自我的边界:从开车说起
来自:MsZijuan
长文预警:4000字。
花了好几天才梳理完,深感要表达清楚内心的思考过程和感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高中毕业之后很多同学都去学了驾照,如果没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在大学期间就拿到了。参加工作以后,空闲时间越来越少,但仍然有很多人为了可以开车而去学了驾照。
所有这些可能学驾照的时间里,我都没有去学习,我朦胧地知道我有点害怕开车,但没有仔细探究具体的构成原因是什么。
我十分确信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对开车怀有恐惧,就像我的另外一位朋友,就像我在综艺节目里看到阿娇也不会开车;甚至不一定是开车,自行车也有很多人不会骑。
想想再见爱人综艺节目里,佟晨洁40多年都没学会骑车,在节目里终于学会了。你就会明白,一个人无论在其他领域有多大的建树和成就,也仍然会有很多跨不过去的坎。
没有人有资格去对他人的情绪和感受提出任何带有蔑视性质的评判,我们只能探讨如何去消除类似于恐惧这样的情绪体验,是否有一些可行的方法,能够让一个人不再害怕直面恐惧。
我曾经以为我抗拒开车是害怕成为马路杀手,害怕开车技术太差而导致出车祸死在路上,而这种害怕最根本的原因是惜命,是想活得更久一点。为了避免主动制造出车祸的可能性,我便拒绝了开车。
可是在这两年思考死亡议题之后,我又发现,当我已经不再害怕生命的短暂和不确定时,我依然抗拒开车。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份恐惧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对技术的恐惧。
从来没有人知道我对技术是多么的恐惧。
在我的意识中,我对广泛意义上属于技术的东西都会感到不自信、我不相信自己能胜任它们:游戏、开车、电脑软件如剪辑、甚至学生时代的数学。
我甚至清晰记得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想象过六年级的数学是不是会难到我无法学会——直到我上了六年级,轻松搞定了数学,我也不知道这股没必要的烦恼从何而来。
照这么看,其实我有些许战胜恐惧的经验。只是说,大多是被迫去面对它们——毕竟我怎么能拒绝上学和工作的要求呢?
开车这件事不一样,我有选择权,我可以选择不去开。这就是令人讨厌的地方——过于自由有时候反而加剧了对自我的限制。就是在这种“纵容”之下,我的生活多多少少被“不开车”给影响了:
不过我现在发现了,无论躲在恐惧背后的真相是什么,都只不过是我的大脑为了说服我不去开车而构造出来的一个谎言、一个合理化的说辞罢了。我如果继续相信它、为此继续改变生活轨迹,显然就是愚蠢的。
它所构建出来的世界就是:“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自己开车,我也可以活得很好。”当然了,它不是无缘无故构建这个世界的,它是想保护我自身的某一部分不受到伤害,我的“对技术不自信”的这一部分不受伤。
可是,这个被认定为不能受伤的部分自我,是真实的吗?
有没有可能,它本来就不属于我?
我们以为自己的大脑知晓一切,我们以为它们构建出来的世界是真实的、关于“自我”的解释是真实的,但其实不是。
如果大脑真的知晓一切,如果这个脑子里的小声音全都是真理,那还需要科学吗?需要哲学吗?需要宗教吗?统统不需要。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体验恐惧情绪的经历。如果你仔细想一下你曾是怎样地纵容恐惧控制了你的生活,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震惊原来自己并非生活的主人。
让我来举几个例子:
“如果你不解决问题的根源,只是试图保护自己不受问题困扰,那么问题最终会主宰你的生活。”
我现在可以毫不胆怯地承认,请你也不要觉得承认自己对某个具体的事物恐惧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这没什么好羞耻的。每个人都有被自己构建出来的思想控制的时候,这就是佛陀所说的“众生皆苦”:
人们从来不明白自己在受多大的苦,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不受苦的滋味。
这句话来自于我前段时间看的两本书的作者迈克尔·辛格。两本书分别是《臣服实验》和《清醒地活》,前者教会了我打开心扉迎接生活,后者让我学会如何不执着于脑海中的声音。
对我来说,心理学对恐惧情绪的分析研究让我知道了更多理性知识,而真正让我发自内心可以充满勇气去解决情绪问题,这两本书的帮助更大。
《臣服实验》的内容很简单,作者拿很多的切身体验反复在证明一件事:臣服于生活本来的样子。只要你学会臣服,你会体验到生命的不可思议,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我也很想体验一下如果我也用臣服的心态去面对发生在我周遭的事情,不用所谓好恶之心去给事情做分类好让我选择做或者不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变化。
为了践行这句话,我也做了一次臣服实验,实验对象就是开车——我没料到生活给我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开车。
3月下旬的一天,老公忽然跟我说:“娟娟,你可以学车了,现在天气还不热,赶紧学完,这样你就可以开上自己喜欢的车了。”
这里我先解释一下,我在2020年12月就报名了,2021年4月30日通过了科目一,到今年4月份,整整一年我都没有碰过车。
这一年我用过很多理由拒绝了身边人的劝说,也是真的很辛苦。这样你就知道我真的特别抗拒练车,这种恐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如今我十分确信,除非我去学会开车,否则我一生都会受到不会开车带来的各种情绪波动,“开车”这个词就像一个开关,只要有人一提,我立马就会情绪紧绷,还得准备措辞解释我为什么不开车。
以及我会为了解决不会开车带来的问题而去花更多心思找到替代办法。这样一来,我整个生活都会围绕着“如何避免开车”而展开,看起来我不开车也能过得很好。
可事实就是,避免开车的恐惧已经影响了我的生活走向,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开车而发生、而不发生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基于认知上的改变以及对臣服生活的理念实践,听到老公跟我说这句话,立马就开心地说:“好啊,我明天就去缴剩下的费用,我会努力去学的。”
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我去缴纳了费用。教练走出大门,本想带我直接去练车的,看我迟疑了,问我接下来是否有空。我说:“今天我没有时间练,得清明回来。”
我撒谎了。
事实上那一天我没有和任何人约,我可以自由安排。在意识到教练想带我走进练车场的那一瞬间,我的恐惧又升上来了。我决定最后一次纵容一下我自己,所以撒了个谎。
为了防止自己再次跌落,我在APP上预约了假期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午练车。
第一次练车的时间很快到了。
我家离驾校很近,公交车两站就到了。练车场距离公交站大约有800米-1000米左右。在我下车走路的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我的手逐渐在变得冰冷起来,甚至开始犯困——我的紧张程度越高,手就越冰冷,困意也越浓。
身体产生了这样的变化,我的意识却是很冷静地在观察这一切,这让我很高兴,我没有被卷进去。
我没有去和这些身体反应做抗争,也没有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这种话没有任何效果。
最好的做法就是无视,站在意识中心冷静地观察这一切,告诉它:我看见了,但我不在意你。
这些想法其实很脆弱。一旦我选择无视它们,它们就很快消失了。只有在我和它们做抗争的时候,它们才会越来越顽强。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却是真的。越反抗,能量就越会被吸走,它们就越顽强。
消除恐惧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再为了抵抗恐惧而努力,而是选择让恐惧自然地从自己身上流过,允许现实生活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去发展。
由此可见,在过往的很多类似的事件中,是我们主动选择被恐惧打败的。如果我们不去和它们抗争、不给给它们输送能量,我们怎么会越来越没有力量去直面生活本身呢?
当我走进练车场坐上驾驶座、认真执行教练指导直到可以顺利开车、倒车入库的时候,我发现我很喜欢车被我掌控的感觉,也很喜欢换挡的时候那种力量的转换。
从第一次练车到如今四次,我没有一次紧张过。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会闪过一瞬间的担忧,担忧会不会太难我学不会,但我也没有去注意它,很快它就流走了。
这个时候我就十分确信,那个恐惧是虚假的、不是真正的我。我相信我已经脱掉了这层恐惧的外壳,不再被这份恐惧给束缚住。
我成长了。
如果我们要成长更多,就意味着要把藏在身上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恐惧都找出来,一一化解掉。
那如何更多地去觉察到自己平常没有意识到的恐惧呢?有一个方法可以试一试,就是去观察自己的情绪波动。
如果有人说了什么、或是你看到了什么,你开始感到内心的能量或是情绪变得有点奇怪。比如说你会开始感到紧张,身体有点灼热,你的脚好像想迈出去逃离这里,这些统统都是对你的暗示:
现在该成长了,现在不是保护自己的时候,因为你希望摆脱需要保护的那部分自己。
如果你不想要它,就放手吧。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思考及感悟|内在薄弱怎么办 (momo)
- 思考及感悟|爱着急的性格除了让自己变得焦虑外什么都改变不了 (卡皮巴拉不焦虑)
- 思考及感悟|又到假期,一起重拾快乐吧 (购谷)
- 思考及感悟|投诉了跳广场舞的阿姨后…… (momo)
- 突然感觉碰到人都不正常,是不是我疯了 (不明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