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罚斐雯掌嘴,甄嬛为什么不劝阻?
来自:甄学家(甄学公众号:后宫演义)
上一篇:从甄嬛传的立意,说一说电视剧对“翠果的好报”处理的精妙处
说了翠果,再来说说斐雯。
打人不打脸
根据《宫女谈访录》的描述,宫女都是旗人,太监是汉人。对待宫女不许骂,因为都是当年从龙入关,是同样的祖先,你骂娘很可能骂进了一大片的人,所以对宫女只有三种处理:打,罚,死。
打有个原则:打人不打脸,打脸了就没法见人,只能打眼见不着的地方,比如手臂上,佩儿被祺嫔打得一身是伤,但平时看不出来,需要卷起袖子才看得到。太监地位更低,走路都是低眉敛目靠墙跟走,太监可以随便骂,剧中有好几处太监被骂是没根的东西。

剧中三处打脸:
甄嬛作为小主被打脸,是承受了宫女都不如的羞辱。这也是翠果不太情愿打甄嬛的其中一个因素,这里不只是善良的问题,确实不敢。如果追究起来,翠果是肯定要受责罚的。
颂芝打福子时打了脸,那是知道华妃的性子,福子要被料理了。
还有一处,便是皇帝罚斐雯掌嘴。
- 好好的怎么打冷战了可是冷了
- 斐雯娘娘刚生完怎么可以开窗
- 万一冻着怎么办快关上
- 回皇上的话
- 方才接生嬷嬷说殿里血腥气重
- 才叫把门开着的
- 所以奴婢没有关
- 冻着了娘娘还顶嘴
- 出去掌嘴二十
甄嬛明明有一个想劝的细微表情,但最后没有劝。

后来满脸血肿的斐雯还被浣碧指派去内务府领份例,这是很多观众表示疑惑的地方。如此形象的斐雯出去,不是有损永寿宫的脸面吗!
卖个破绽
疑惑点即是精妙处。
想想当时的后宫局势: 甄嬛与皇后两大阵营已经有明确的分界,两边已把各自能拉的人拉入了自己的战队,短暂的平衡之后,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即将上演。
两个武林高手对决时,会有这样的一个情景:就是两个人你盯死了我,我死盯着你,不敢稍怠,生怕被对方找到破绽抢了先机,就看着互相转圈圈。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卖个破绽!
甄嬛的双生子,宫中流言甚多,景仁宫势必借题发挥,这就是悬在甄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且甄嬛双生子的嫌疑无法自证清白,如果自证,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个危机如同一个锅盖,必须由皇后团队来揭开,甄嬛才能顺势向皇上证明“臣妾此身从此分明了”。 如果长久地等待下去,那形势对甄嬛会更为不利,万一对方掌握有利证据!
怎么办?
所以甄嬛必须卖出这个破绽,诱使皇后团队尽快作出反应。这才是甄嬛对皇帝的惩罚不加劝阻的原因。
有人会疑惑甄嬛怎么会反应这么快?其实最简单不过,天天在担心的事,必然事先会反复思量,仔细筹谋。此事,能与甄嬛达成默契的是崔瑾汐,恐怕找斐雯的茬也是因为算准了她的心性,平日工作时早就留意观察了下面的人。
紧急着,就是各种“把柄”和“证据”被斐雯看到了。后面的事大家都清楚,滴血验亲开场。
这是当初写滴血验亲时漏掉的一个点,现在接上: 甄嬛传解读42 滴血验亲大会战 - 前戏
甄嬛传解读系列文章见豆列: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47074189/
此部分在后续添加,非常感谢有很多UU对文章提供了反馈,就事论事,都是非常客观的意见。
但有一点,需要着重提出来:局势!同样的事情,在非常时期,就有了不同的可能性。
甄嬛回宫后,皇后都想拉拢敬妃来扳倒甄嬛,双方是处在一个山雨欲来的境况下,皇后与甄嬛,势难两立,不是你扳倒我,就是我扳倒你。 祺嫔与甄嬛,也是你死我活状态。
剪秋不是说过吗? 永寿宫嘴很严。这是永寿宫一贯的情形。
就算甄嬛没有差错,皇后都是想尽办法找茬,双生子出生,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间点,甄嬛生孩子累了,放松了?
想想她产子时候,与温实初的对话,在这样的情形下,温实初问了她一个不该问的问题,甄嬛仍然作出了极其理智的回答,用一种决绝的态度,其实就是表示温实初不应该问保大还是保小的问题,因为在后宫,只有皇帝与太后有权利过问。
所以,甄嬛的警觉性,甄嬛的弦绷得不是一般地紧,不是普通职场环境可以共情的。包括崔瑾汐,她那种宫斗的敏感性,老虎在最不应该打盹的时候睡着了,不应该感到奇怪吗。
后面还有对应的甄嬛与崔瑾汐用明矾染指甲的剧情,这无疑是在表明,甄嬛在作准备。
当然,这里只是为一个疑点提供一种解释的可能性,并不表示观点的正确性。欢迎探讨!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角色|里面最无辜的角色就是孟小姐吧? (国泰民安)
- 苏菲名字 (上岸UP)
- 花渣备用组(emoji 乐子组)开放娘娘们入组通道,申请了dd (momo)
- 杂谈|不满意剧版本的果郡王的姐妹,来选个你喜欢的果郡王吧! (杰哥)
- 角色|果、慎两个王爷的演员都选得不好 (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