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 | 《文学批评入门》

枕小路

枕小路
2022-04-23 12:01:4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4-23 12:03:26

    「也就是说,不要总是拿现成的对文学传统的理解来解说具体的文学作品,也不要总是拿对文学作品的某一种权威理解来解说传统,而要让两者保留被重写的可能性。」

    「保留被重写的可能性」,真的是一语点破。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4-23 12:07:15

    「还有一些时候,你会觉得某一无往不利的批评方法对某个作品无能为力,作品中的种种复杂状况像坑洼不平的路面,强有力地阻挡理论的车轮。这个时候,不是理论变得不实用了,而是你开始真正进入理论了。」

    开始独立思考武器是不是真的趁手,而不是单纯套用范式,是真正开始进入理论体系,将自己的实践当做是一种反馈,当然会有正向和负向;训练网络也会有评分呢。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4-23 12:21:08

    「首先要打破一种刻板的印象:作家创作出文学作品来就是给人读的,偏偏有一些人不肯老老实实读,喜欢品头论足,于是额外多出文学批评这么个行当。我们要说的是,每个作家在从事创作时都必须立足于特定的文学传统,这个文学传统就同时包含着作品和评论。」

    刻板印象:我的初高中语文考试最大难题就是世界上为什么要有阅读理解,他写他的我怎么知道为什么; 文学传统:只要不考试打分一切好说;

    不考试之后我很乐意分享想法,现在想来不是评论这个机制阻断了我的热情,是另外一种机制——语文考试的标准答案、对点得分,让我觉得发表评论痛苦不堪。所以老师在书里强调,不要被刻板的理论机制所束缚,要保持流动更新自己的眼界和感受,KITE的四要素中,Emotion是非常重要的,「文学批评并非一定要呈现出诗意,但一定要有情感,否则无法体现出批评者与文学作品的共鸣,因而无法提供关键的体证」。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4-23 12:24:40

    「谈论文学确实像文学创作和阅读一样也是自然而然的。文学体验乃是共有的——它要求通过论述被人分享。在任何发达的文化中,评论我们所读,重视他人之说,这一强烈的欲望,如同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是自然而然的。…… 我们发现了一种似乎是本能的愉悦,它不仅存在于阅读激起的情感,而且存在于读后感的互相交流;存在于理解为何我们会感同身受的努力,存在于感情测试——以他人告知我们的阅读反应来测试我们自己的感情;存在于对我们现有感受之外的可能有的感受的发现。而论述导致辩证性对话:我们的观察、他人的观察,我们的反应、他人的反应,我们的通则、他人的公式,互不服膺。这种活动本身妙趣横生,为我们的个人体验增添兴味和乐趣。」

    来自莱昂内尔·特里林。 老师说,「有关文学批评的意义,不能说得比这更动人了」。我也认为如此。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4-23 12:31:01

    「深刻的偏见中当然也会富含洞见,宽容则往往成为平庸的借口,但我们还是需要有能够拉开一定距离的批评家,以使社会的智性结构更加完整。」

    大师批评确实往往都是「“舍我其谁”或者“党同伐异”」,爱者恨者都很极端的明显。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4-23 12:39:38

    「此时,文学在试图做点什么。一个能够展示“真”的文学时刻,不是按照某个有关“真”的定义做一番描述,而恰恰是在探测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文学一直在做的事情,不是记录真实发生的事情,而是使光滑的东西重新变得粗糙,使语言不只是表达已经被表达过无数次的东西,而是可以传达痛感,发出声响,制造混乱,以便为生活开创新的可能。文学在反抗现有的意义世界,如果说“他们说的真实”都只是虚构,那么我们需要借一种不一样的虚构来重建真实的意义。所以文学有时不想用现成的、让人觉得舒服的方式描述这个世界,它牺牲了那种人们最熟悉的美感。它有可能会让一个人变成甲虫,就像卡夫卡那样,也有可能让血淋淋的色情充斥书页,还有可能让我们觉得不是在用一种人类的语言说话,让我们觉得阅读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刑罚……正是在这类时刻,文学需要从理论那里得到一些特别的支持。」

    是他们从真实中制造幻觉,我们在他们制造的幻觉中探索真实消融的边界。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4-29 21:50:35

    阐释可以说是文学批评的核心环节。文学作品之所以需要阐释,是因为文学作品不是宣传的工具,也不是观念的图解,或者说,文学作品不是用观念解说生活,而是让生活的整体表达观念,它总有一些含义是隐藏在形象之后的,既然有这样的含义,自然会引发阐释。」

    喜欢文学作品是让生活的整体表达观念这个说法。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4-29 23:14:19

    「假如我们太过刻板地理解所谓真相,或者说唯一的真相,很容易出现相对主义问题,因为一些人认为的真相,另一些人并不以为然。比方我们看到一部关于上海下岗工人的小说写得很好,就说这个上海比那个摩登的上海、弄堂的上海更为真实,这就很容易引发争论,这种争论也很容易演变为意气之争。而且从逻辑上来说,如果文学可以按照现实本来的样子去再现现实,就等于说我们另有别的途径先行知道现实的本相,只是看文学能不能赶上来。而即便文学真的赶了上来——赶上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或经济学家——我们也不能确定它是否有超过历史学著作、政治学著作或经济学著作的价值。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们大可以宣称只有文学才能把握世界的真相;但是作为学院派,我们当然明白,此种宣言只是表示赞美的修辞而已。」

    所以我认为比较吸引我的文学,并不是让我通过阅读得出一个固定结论(偏理论教学型可能例外),而是呈现、还原、剥离、破坏。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5-05 22:21:06

    「鲁迅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是非常典型的现代中国人,这现代不是说他在生活方式上有多前卫、西化,而是说他深刻地介入并且揭示出那些核心的现代难题。他笔下的知识分子都被卷入一种情境中,即一个人刚刚开始学着赶赶现代的大潮,这潮水却一夜之间退个干净,赶潮人陷身泥沼之中动弹不得。种种有关现代社会的激情想象退却后,“新人”如何过他的旧日子,是鲁迅最关心、也最能感同身受的。」

    新人如何过他的旧日子——好精准。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5-07 22:59:11

    今天的晚上被夏日重现承包! 夏日重现,你——是——我——的——神!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5-09 00:46:10

    「文学观看和描写生活,这种观看和描写之所以是可能的,是因为文学既在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外,既百感交集,又无济于事。此种境遇又正对应着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有时认为自己可以与社会隔离,但人的悲剧却又总是社会悲剧。有些社会悲剧是可见的,如封建宗法制的、极度贫穷的农村毁灭了闰土和祥林嫂;但还有些社会悲剧隐而不显:人和社会处于看不见的关联之中,人总以为自己独立于社会,社会最终却现身予以惩罚。这有点像命运悲剧中人与命运的关系,不同的是,命运是规定好的,社会并不事先规定好人要做什么,它只在人觉得可以依照自身意愿行事时,予以毁灭性一击。」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5-09 00:55:06

    「太剧烈的快乐与太剧烈的悲哀是有相同之点的——同样地需要远离人群。」

    在这里也要再一次赞美张爱玲。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5-26 22:05:58

    「大家可以参考D·H·劳伦斯的两篇文章《道德和长篇小说》与《长篇小说为什么重要》(收入戴维·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文章中强调:“我们不应当追求各种或者一种绝对的东西。让我们把任何绝对物的横行霸道一下子永远彻底消灭。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没有什么东西绝对正确。万物都流动变化,甚至变化也不是绝对的。整体是由看似驳杂不一、互不沾靠的各部分奇异地组合起来的。作为活人,我就是种种驳杂部分简直莫名其妙汇合成的。”」

    所以!不要judge角色三观真的很重要!

  • 枕小路

    枕小路 楼主 2022-06-09 23:11:52

    最近都是雨天,好适合看「椰风蕉雨」我真的好喜欢南洋风情哦! (所以再鸽几天。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7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