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瞬间|不喜欢和父母分享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别再过拟合了喂

来自:别再过拟合了喂(这么巧呀你也在)
2022-04-24 20:55:28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little_cabbage

    little_cabbage 2022-04-24 22:41:57

    我也是,我感觉我越来越不想要父母了解自己

  • 浪浪山在逃大王

    浪浪山在逃大王 2022-04-24 23:02:48

    同感, 自己这方面,从高考后就逃离,研究生这几年走得更远了,跟家里联系越来越少,没有什么特别或者不特别的事情需要跟他们说。

    当他们要联系时,经常也觉得不耐烦,语音说了没几句就想挂掉,体现为:总觉得他们(主要是我妈)几十年了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还有挑刺/否定/夸张等试图体现关心我和获取控制感的沟通方式,真心累到不想听。

    跟楼主相似的地方在于,小时候他们也只在乎我的成绩和学校表现,干点别的事情就会被说“搞这些有什么用,不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说白了就是把价值完全跟成绩绑定在一起了,其他方面完全缺少尊重理解的交流,充满爱意的照顾更是不敢想象的。

  • momo

    momo 2022-04-24 23:09:36

    因为在曾经有分享欲的时候没有得到聆听和沟通,长大就不想分享了

  • 低级散伙人

    低级散伙人 (代办人间散伙事宜,自备唢呐~) 2022-04-24 23:23:20

    因为曾经被单方面破坏过分享,后面就不可能再建立起来了

  • 低级散伙人

    低级散伙人 (代办人间散伙事宜,自备唢呐~) 2022-04-24 23:27:19

    哦,还有一个点: 我理解亲人间的交流是百无禁忌的,不需要防备的,不像是跟工作中的关系一样说啥是要有限制的(因为随时要防备他们拿你最隐秘的东西来防水) 但是!如果有被拿出这些比较隐秘的东西作为伤害你的 武器,那感觉背就会拱起来!炸毛!

  • 豆友145795368

    豆友145795368 2022-04-24 23:49:53

    [内容不可见]

  • KANA

    KANA 2022-04-24 23:59:10

    我也是 从来不会和父母分享 好像生活在不同的宇宙 只有一小点会交集

  • Mr. Clichè

    Mr. Clich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022-04-25 00:40:38

    感觉是本人发帖的程度(最近也想发帖讨论一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我的经历和楼主类似,极少和父母分享个人经历与感受,甚至内心排斥和父母分享,但是内心又渴望能与父母通过真诚的分享达成亲情上的亲密沟通,因此内心一直很“拧巴”。以致每次父母问起一些个人情况,比如找工作、婚恋等,内心第一反应是排斥、厌恶、逃避。

    我对自己形成这种“拧巴”心理的分析是:从小就缺乏与父母的亲密沟通和有效分享。我母亲因为工作原因,虽然住在一起,但是作息与我不同,故而缺少交流。一年只有在几个节假日才能有短暂接触。我父亲性格急躁,没有耐心,且心胸狭窄,控制欲很强,故从小都没有与他建立有效的亲密沟通,心理距离疏远。

    至于解决办法,目前除了自己努力克服与父母交流的排斥感,有一个心理暗示挺有用的:不要把父母当成父母,把他们当成客人,领导,或者甲方。我觉得这种心理暗示挺有用的。当我把父母当成父母的时候,我潜意识里希望从与他们的交流分享中获得心理支持,然而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代际差异、成长背景等),我们无法全然从与父母的沟通中得到期待的支持与认同,有时甚至会产生分歧与误解。

    把父母当成客人、甲方,便取消了上述心理预设,对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分歧、隔阂,便多了一些理解与释然。

  • Mr. Clichè

    Mr. Clich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022-04-25 00:42:44

    感觉是本人发帖的程度(最近也想发帖讨论一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我的经历和楼主类似,极少和 感觉是本人发帖的程度(最近也想发帖讨论一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我的经历和楼主类似,极少和父母分享个人经历与感受,甚至内心排斥和父母分享,但是内心又渴望能与父母通过真诚的分享达成亲情上的亲密沟通,因此内心一直很“拧巴”。以致每次父母问起一些个人情况,比如找工作、婚恋等,内心第一反应是排斥、厌恶、逃避。 我对自己形成这种“拧巴”心理的分析是:从小就缺乏与父母的亲密沟通和有效分享。我母亲因为工作原因,虽然住在一起,但是作息与我不同,故而缺少交流。一年只有在几个节假日才能有短暂接触。我父亲性格急躁,没有耐心,且心胸狭窄,控制欲很强,故从小都没有与他建立有效的亲密沟通,心理距离疏远。 至于解决办法,目前除了自己努力克服与父母交流的排斥感,有一个心理暗示挺有用的:不要把父母当成父母,把他们当成客人,领导,或者甲方。我觉得这种心理暗示挺有用的。当我把父母当成父母的时候,我潜意识里希望从与他们的交流分享中获得心理支持,然而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代际差异、成长背景等),我们无法全然从与父母的沟通中得到期待的支持与认同,有时甚至会产生分歧与误解。 把父母当成客人、甲方,便取消了上述心理预设,对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分歧、隔阂,便多了一些理解与释然。 ... Mr. Clichè

    当然,我也还不时陷入厌恶、排斥的心态,毕竟这种心理脱胎于我的成长环境,已经是与父母相处模式的基因了。只能说,必须屡仆屡起,才能将两代人的关系建设得相对和谐些。

  • 闲闲

    闲闲 (爱了你那么久 你说是受罪) 2022-04-25 07:49:39

    因为从来没被鼓励认同过,只有说教

  • 别再过拟合了喂

    别再过拟合了喂 (这么巧呀你也在) 楼主 2022-04-25 09:45:39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145795368

    哎 有点好奇😯uu你和父母是哪种交流模式呢,是父母与孩子还是更偏向于朋友呢?他们给出的反馈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呀(比方说你取得某个成就,他们是共情鼓励,还是什么)

  • 豆友145795368

    豆友145795368 2022-04-25 09:56:03

    [内容不可见]

  • 别再过拟合了喂

    别再过拟合了喂 (这么巧呀你也在) 楼主 2022-04-25 09:58:07

    同感, 自己这方面,从高考后就逃离,研究生这几年走得更远了,跟家里联系越来越少,没有什么特 同感, 自己这方面,从高考后就逃离,研究生这几年走得更远了,跟家里联系越来越少,没有什么特别或者不特别的事情需要跟他们说。 当他们要联系时,经常也觉得不耐烦,语音说了没几句就想挂掉,体现为:总觉得他们(主要是我妈)几十年了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还有挑刺/否定/夸张等试图体现关心我和获取控制感的沟通方式,真心累到不想听。 跟楼主相似的地方在于,小时候他们也只在乎我的成绩和学校表现,干点别的事情就会被说“搞这些有什么用,不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说白了就是把价值完全跟成绩绑定在一起了,其他方面完全缺少尊重理解的交流,充满爱意的照顾更是不敢想象的。 ... 浪浪山在逃大王

    Uu我觉得你总结得好好👍 中国式父母习惯用挑刺/否定/夸张/打压的方式在子女处获得控制感,这样他们的心理地位就会比孩子更高。让我想起来我的成长经历中,我母亲有时候也会这样,故意激怒我,然后看我手足无措的样子,初时我觉得不耐烦,无可辩驳,后来我就会立刻表达愤怒,激烈得反驳。我觉得这种沟通方式给我的性格带来的一个潜在伤害就是,我在某些时刻其实是更加敏感易怒的(如果触到我的雷点)不太容易控制情绪。 关于最后一段,似乎又是代际传递的伤害了,好像一提到这个,大家的父母都一样。除了衣食住行,父母真的很难给孩子提供有效的情绪支持和沟通吧。如果孩子本身钝感力较强且向外扩展得还不错倒还好说,如果是独生内向,对情感需求较高的孩子,成长过程真的会很痛苦压抑。

  • 豆友145795368

    豆友145795368 2022-04-25 10:02:26

    哎 有点好奇😯uu你和父母是哪种交流模式呢,是父母与孩子还是更偏向于朋友呢?他们给出的反馈 哎 有点好奇😯uu你和父母是哪种交流模式呢,是父母与孩子还是更偏向于朋友呢?他们给出的反馈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呀(比方说你取得某个成就,他们是共情鼓励,还是什么) ... 别再过拟合了喂

    [内容不可见]

  • 别再过拟合了喂

    别再过拟合了喂 (这么巧呀你也在) 楼主 2022-04-25 10:10:10

    感觉是本人发帖的程度(最近也想发帖讨论一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我的经历和楼主类似,极少和 感觉是本人发帖的程度(最近也想发帖讨论一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我的经历和楼主类似,极少和父母分享个人经历与感受,甚至内心排斥和父母分享,但是内心又渴望能与父母通过真诚的分享达成亲情上的亲密沟通,因此内心一直很“拧巴”。以致每次父母问起一些个人情况,比如找工作、婚恋等,内心第一反应是排斥、厌恶、逃避。 我对自己形成这种“拧巴”心理的分析是:从小就缺乏与父母的亲密沟通和有效分享。我母亲因为工作原因,虽然住在一起,但是作息与我不同,故而缺少交流。一年只有在几个节假日才能有短暂接触。我父亲性格急躁,没有耐心,且心胸狭窄,控制欲很强,故从小都没有与他建立有效的亲密沟通,心理距离疏远。 至于解决办法,目前除了自己努力克服与父母交流的排斥感,有一个心理暗示挺有用的:不要把父母当成父母,把他们当成客人,领导,或者甲方。我觉得这种心理暗示挺有用的。当我把父母当成父母的时候,我潜意识里希望从与他们的交流分享中获得心理支持,然而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代际差异、成长背景等),我们无法全然从与父母的沟通中得到期待的支持与认同,有时甚至会产生分歧与误解。 把父母当成客人、甲方,便取消了上述心理预设,对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分歧、隔阂,便多了一些理解与释然。 ... Mr. Clichè

    你说的心理暗示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哎👍 我也发现我对于老师,教授,上司这类身份高于我但其实和我也没啥关系的长辈是有更多耐心和包容度的,就是说可以把一个听话懂事有礼貌又活泼的晚辈形象扮演得很好🤭但是对于父母,确实会有更多的心理预设以及情感需求,我默认他们要达到我的一些潜在要求,达不到我就会不满。所以我觉得你这个解决方式很值得一试! 但得要事先处理好自己内心的一些矛盾,并把自己抽离出原生家庭里历史遗留的关系认同,其实还是有些困难的。就是说,对于父母要降低期待,增加自己的内心力量,缺失的情感需求可能要向别处求。(其实想一想有点难过……

  • 别再过拟合了喂

    别再过拟合了喂 (这么巧呀你也在) 楼主 2022-04-25 10:16:55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145795368

    谢谢uu的分享🌟我觉得你真的很幸运哎,可以和孩子聊职业前景规划,以及哲学向思考,这就反映了父母具有良好的沟通方式以及对于孩子平等的尊重的交流意识,而且还有较高层次的受教育背景。在中国父母里,其实很难得👍

  • 浪浪山在逃大王

    浪浪山在逃大王 2022-04-25 11:13:43

    Uu我觉得你总结得好好👍 中国式父母习惯用挑刺/否定/夸张/打压的方式在子女处获得控制感,这样 Uu我觉得你总结得好好👍 中国式父母习惯用挑刺/否定/夸张/打压的方式在子女处获得控制感,这样他们的心理地位就会比孩子更高。让我想起来我的成长经历中,我母亲有时候也会这样,故意激怒我,然后看我手足无措的样子,初时我觉得不耐烦,无可辩驳,后来我就会立刻表达愤怒,激烈得反驳。我觉得这种沟通方式给我的性格带来的一个潜在伤害就是,我在某些时刻其实是更加敏感易怒的(如果触到我的雷点)不太容易控制情绪。 关于最后一段,似乎又是代际传递的伤害了,好像一提到这个,大家的父母都一样。除了衣食住行,父母真的很难给孩子提供有效的情绪支持和沟通吧。如果孩子本身钝感力较强且向外扩展得还不错倒还好说,如果是独生内向,对情感需求较高的孩子,成长过程真的会很痛苦压抑。 ... 别再过拟合了喂

    学会表达愤怒挺好哇,让你麻麻知道你的边界感在哪里,而且愤怒的情感输出是向外的,可以有效抵抗玉玉。我是属于怄气一声不吭扛着那种,积攒多了心情会很差,变成有毒的情绪毒害自己。

  • 春见

    春见 2022-04-25 11:27:04

    很有同感 回想一下这是从小就开始的 除了我本身就比较冷漠之外 我也发现平常所分享的东西父母并不会为之共情 比如出去旅游他们不会说玩的开心点而是觉得我浪费钱 比如生活工作上的烦恼说出来后只会得到“多大点事”这样的回复 完全得不到我所期望的反馈

  • 阿欧阿欧阿欧

    阿欧阿欧阿欧 2022-04-25 12:04:27

    因为会被评判

  • Wayfarer

    Wayfarer 2022-04-26 09:18:56

    建议楼主听一下情感的音频,里面有几节是关于与父母如何相处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http://m6.comgn.com/app/index.php?i=3&c=entry&op=display&id=19&do=lesson&m=fy_lessonv2&uid=133550

  • 别再过拟合了喂

    别再过拟合了喂 (这么巧呀你也在) 楼主 2022-04-26 10:40:17

    建议楼主听一下情感的音频,里面有几节是关于与父母如何相处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http: 建议楼主听一下情感的音频,里面有几节是关于与父母如何相处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http://m6.comgn.com/app/index.php?i=3&c=entry&op=display&id=19&do=lesson&m=fy_lessonv2&uid=133550 ... Wayfarer

    好呢,谢谢uu🙏 我贴到主楼里。

  • 别再过拟合了喂

    别再过拟合了喂 (这么巧呀你也在) 楼主 2022-04-26 10:44:45

    很有同感 回想一下这是从小就开始的 除了我本身就比较冷漠之外 我也发现平常所分享的东西父母并 很有同感 回想一下这是从小就开始的 除了我本身就比较冷漠之外 我也发现平常所分享的东西父母并不会为之共情 比如出去旅游他们不会说玩的开心点而是觉得我浪费钱 比如生活工作上的烦恼说出来后只会得到“多大点事”这样的回复 完全得不到我所期望的反馈 ... 春见

    是这样的。其实我更期待我和我父母说我出去玩,他们回“玩得开心”而不是“注意安全”,我发一些美食,他们回“看上去很好吃”而不是“多吃蔬菜”。这种无形的管控让我难受。

  • momo

    momo 2022-05-29 23:44:40

    我也从来不分享,和父母聊天止于吃饭和天气,朋友圈也不向他们打开。我妈窥探我生活的方式是看微信运动,每次问我今天去了哪里都让我感到烦躁。

  • momo

    momo 2022-06-16 12:51:37

    我甚至接到父母的电话就会很烦躁,知道自己不是个东西但是忍不住讨厌他们打电话,感觉无解

  • 心慌打工人

    心慌打工人 2022-06-16 16:31:13

    因为会被骂。因为我干啥都比不过我舅重要,哪怕他坑我钱时间前程我妈也不让我怨他🤐 在他那受委屈跟我妈说,我妈只会说我小心眼

  • psy石欣

    psy石欣 2022-06-16 17:16:35

    感觉楼主的归纳描述已经具备很深的自我觉察啦,如果要以心理学相关理论解释,站在自体心理学的角度讲,可以说楼主在成长中缺乏了良好的自体客体经验,或许还可以说楼主不是在拒绝分享,而是在拒绝情感上的被伤害。

  • 明天睡到自然醒

    明天睡到自然醒 觉察使者 2022-06-27 13:29:27

    我和父母属于选择性分享,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尤其是感情和人际上的问题,一般不会和他们汇报,即便我老妈会强调说“要和我做朋友”,我还是卸不下防备。一是我认为自己的性格与他们有差异,他们提出的建议并不能适用于我,二是懒得和他们解释、让他们担心,三是同龄人的相处模式随着时代也改变了,我们互相都比较难理解,干脆就不讲了~

  • aespa吴海媛

    aespa吴海媛 2022-06-27 18:52:14

    从来不是平等的沟通 而是自上而下的不愿了解和没有耐心 从小到大都是

  • aespa吴海媛

    aespa吴海媛 2022-06-27 18:56:51

    Uu我觉得你总结得好好👍 中国式父母习惯用挑刺/否定/夸张/打压的方式在子女处获得控制感,这样 Uu我觉得你总结得好好👍 中国式父母习惯用挑刺/否定/夸张/打压的方式在子女处获得控制感,这样他们的心理地位就会比孩子更高。让我想起来我的成长经历中,我母亲有时候也会这样,故意激怒我,然后看我手足无措的样子,初时我觉得不耐烦,无可辩驳,后来我就会立刻表达愤怒,激烈得反驳。我觉得这种沟通方式给我的性格带来的一个潜在伤害就是,我在某些时刻其实是更加敏感易怒的(如果触到我的雷点)不太容易控制情绪。 关于最后一段,似乎又是代际传递的伤害了,好像一提到这个,大家的父母都一样。除了衣食住行,父母真的很难给孩子提供有效的情绪支持和沟通吧。如果孩子本身钝感力较强且向外扩展得还不错倒还好说,如果是独生内向,对情感需求较高的孩子,成长过程真的会很痛苦压抑。 ... 别再过拟合了喂

    而且总会出现情感绑架 如果你像小时候就好了 长大了长变了 甚至会不经意的去重复做我小时候爱吃但是现在根本不爱吃并且告诉他们很多遍的菜 而子女往往一边焦躁厌烦一边遭受内心谴责 是不是自己真的变得“不懂事”了

  • 别再过拟合了喂

    别再过拟合了喂 (这么巧呀你也在) 楼主 2022-06-27 21:48:25

    而且总会出现情感绑架 如果你像小时候就好了 长大了长变了 甚至会不经意的去重复做我小时候爱吃 而且总会出现情感绑架 如果你像小时候就好了 长大了长变了 甚至会不经意的去重复做我小时候爱吃但是现在根本不爱吃并且告诉他们很多遍的菜 而子女往往一边焦躁厌烦一边遭受内心谴责 是不是自己真的变得“不懂事”了 ... aespa吴海媛

    我觉得有可能是他们的内在并没有和你同步成长,不知道该怎么和长大后的你相处,因此就用旧的模式去套。

  • 不是小鱼

    不是小鱼 2022-06-28 00:23:48

    说说我自己吧,我觉得我不想和父母分享的很大原因就是我以前和他们说什么事情,他们说出来的话就让我很反感,比如说会用自己比较低俗的眼光回答(我觉得就是情商低),或者对我进行批判,让我不想再继续说下去甚至心情变差。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我在他们的眼里一直都是失败的,一直都不如别人,虽然外人总是夸奖,我说我真的很优秀什么的,但在他们的眼里,好像他们才是最了解我的人,我就会很烦他们所以会避免分享

  • 别再过拟合了喂

    别再过拟合了喂 (这么巧呀你也在) 楼主 2022-06-28 01:29:02

    说说我自己吧,我觉得我不想和父母分享的很大原因就是我以前和他们说什么事情,他们说出来的话就 说说我自己吧,我觉得我不想和父母分享的很大原因就是我以前和他们说什么事情,他们说出来的话就让我很反感,比如说会用自己比较低俗的眼光回答(我觉得就是情商低),或者对我进行批判,让我不想再继续说下去甚至心情变差。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我在他们的眼里一直都是失败的,一直都不如别人,虽然外人总是夸奖,我说我真的很优秀什么的,但在他们的眼里,好像他们才是最了解我的人,我就会很烦他们所以会避免分享 ... 不是小鱼

    理解。父母目光的局限性再加上打压式教育,哎。我妈曾经一直都是扮演打压这样一个角色,但是我知道她并不是真的这样想,只是说话方式习惯了。这是因为她自身内心不自信,用攻击打压别人的方式把对方拉到和自己同等低的阵营,以获得安全感。 于是每次她试图打压我,比如“你腿好胖哦”“别人家小孩balabala”之类,我就立刻反驳回去,比如“知足吧,你家孩子已经很好了”“能不能比点好的”。现在她已经“收敛”许多了。

  • 不是小鱼

    不是小鱼 2022-06-28 01:35:46

    理解。父母目光的局限性再加上打压式教育,哎。我妈曾经一直都是扮演打压这样一个角色,但是我知 理解。父母目光的局限性再加上打压式教育,哎。我妈曾经一直都是扮演打压这样一个角色,但是我知道她并不是真的这样想,只是说话方式习惯了。这是因为她自身内心不自信,用攻击打压别人的方式把对方拉到和自己同等低的阵营,以获得安全感。 于是每次她试图打压我,比如“你腿好胖哦”“别人家小孩balabala”之类,我就立刻反驳回去,比如“知足吧,你家孩子已经很好了”“能不能比点好的”。现在她已经“收敛”许多了。 ... 别再过拟合了喂

    是的,虽然父母有时候会以一种,我们十分不喜欢的方式来对待我们,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们一定是爱我们的,我们只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到了,他们从未看过的繁华,导致两代人的眼光以及思维都有很大的代沟。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让我们得到良好的教育能拥有现在自己的思维,所以就多包容包容他们吧。

  • 面包和小狗哈

    面包和小狗哈 2022-06-29 14:51:30

    好像!我也完全不想和他们说太多,除非是那种涉及到政策之类的新闻等,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从来不想着和他们说,如果旅游他们可能会怪我去享受,如果去吃饭只会问我花的钱多不多,贵不贵,不会问我开不开心。但是有时候也能理解他们,毕竟我们有很多体验是不同的。

  • 不是小鱼

    不是小鱼 2022-06-30 22:38:54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驴耳朵

    事物是复杂的,如果你的父母真的是这样,那你就好好提升自己离开原生家庭,遇到更好的人吧!

  • 驴耳朵

    驴耳朵 2022-06-30 23:05:52

    事物是复杂的,如果你的父母真的是这样,那你就好好提升自己离开原生家庭,遇到更好的人吧! 事物是复杂的,如果你的父母真的是这样,那你就好好提升自己离开原生家庭,遇到更好的人吧! 不是小鱼

    祝福我自己。

  • 87706

    87706 2022-06-30 23:14:16

    我不想分享,是因为我会得到一些负面反馈,比如指责我哪里做的不对,并且还试图教育我一波,再加上用父母的身份枷锁压制我听话,这样的话还不如自己消化

  • 🧩

    🧩 2022-06-30 23:35:46

    我也是这样,但是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在尽量摸索父母能够接受的尺度。什么事都分享着试试,如果这个能接受就ok,不能接受下次类似的话题就不再提。总觉得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只是表达爱的方式跟我🈶️很大的不同而已,这种情况是慢慢调节的。只要最最重要的东西在,途径方法之类的细枝末节都可以慢慢来。毕竟我并不想与他们断绝关系,所以现在依旧在努力。

  • 夨

    2022-07-01 00:05:03

    感觉是报复,不知道🤷‍♀️

  • gz4xywm

    gz4xywm 2022-07-01 00:34:07

    我可能是怕自己分享了以后,总是会在很多细节上被抓住说不能这样做、被强行纠正吧。有时分享了以后会有一种巨大的压力感和被掌控感,比如一个学习计划或是职业规划,好像说了以后就必须要做到,做不到我就是失败的。

  • Indifferent_

    Indifferent_ 2022-07-01 00:59:35

    我给父亲说,我跳槽了加薪了,父亲说,薪水多少,没有个xxx你不用说了…I’m like, 卧槽? 真的不想再分享啥了

  • 曼胖平克妙妙熊

    曼胖平克妙妙熊 2022-07-01 01:20:22

    不论我纠正过多少次,我现在不爱吃果仁、煮鸡蛋、虾,他们总是转瞬即忘。我已经变了很多,在他们眼中却好像永远都停留在小时候,甚至我打死了一只蚊子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想到霍金说的那个关于黑洞的故事,Alice在瞬间被吸走,而留在Bob眼前的却是Alice慢到永恒的微笑。 好压抑。

  • Klaraia

    Klaraia 2022-07-01 01:54:38

    我现在不是不想和父母交流 而是不敢 我总感觉他们会施压 会比较 会拿朋友家的孩子近况来告诉我 我觉得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我每次交流都会表现得很冷淡 我觉得大学毕业以后就应该与家人要剥离开 毕竟人生是自己的

  • 六月

    六月 (我的抗战) 2022-07-01 05:50:19

    曾经失望过; 觉得讲得到的反馈不是想要的,可能还是厌烦的;加深失望

  • momo

    momo 2022-07-01 05:52:51

    受教了

  • wonder’land

    wonder’land 2022-07-01 08:24:50

    我家人也是总说我不分享。关键是不管我分享什么,他们都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去理解,永远停留在他们已知的观念里。慢慢的我就习惯了闭嘴不言……我觉得那种乐于分享的家庭环境,家长一般都是抱有乐观的学习心态

  • wonder’land

    wonder’land 2022-07-01 08:26:41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咁妳Peace

    我也。我分享的,日后还会成为他们攻击我的内容

  • wonder’land

    wonder’land 2022-07-01 08:32:24

    我现在不是不想和父母交流 而是不敢 我总感觉他们会施压 会比较 会拿朋友家的孩子近况来告诉我 我现在不是不想和父母交流 而是不敢 我总感觉他们会施压 会比较 会拿朋友家的孩子近况来告诉我 我觉得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我每次交流都会表现得很冷淡 我觉得大学毕业以后就应该与家人要剥离开 毕竟人生是自己的 ... Klaraia

    对我们是很普通的人。父母更普通。普通人抚养普通子女很正常的事……偏偏他们的眼睛要盯着最成功的别人家子女那波

  • 優酱

    優酱 (所有的一切都流向海) 2022-07-01 09:34:52

    楼主跟我一样啊~虽然每次看到别人跟爸妈处的很好有很多话聊很羡慕~但我仍然不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

  • 又又🥨

    又又🥨 (!) 2022-07-01 10:01:53

    分享了很多次很多次,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得到什么反馈(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即使如此也会一边难过还是一边分享😭

  • 伊萨卡

    伊萨卡 (你最爱的歌 最后总算唱过) 2022-07-01 12:39:31

    我感觉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模式。有的家庭就是乐于分享、亲密无间的氛围,有的家庭就是比较冰冷、彼此有距离感。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大,基本上决定了你怎么与这个家庭相处。大概后期是可以有意识地改变的,但我发现比较难,难点就在于上面大家说的,当你想要改变自己尝试多跟家人分享的时候,对方并没有给你积极的反馈。

  • 阿树

    阿树 2022-07-01 16:56:46

    有一次和父母分享交到的的新朋友是gay couple,去他们家里做饭吃饭非常开心

    后来因为一直单身,我妈骂我的其中一项内容是“净交不三不四的朋友,是不是自己变成同性恋了”

    再也不想分享。

  • 花生村甲等村民

    花生村甲等村民 2022-07-02 03:00:16

    我也是 可能因为在我分享欲满满的没有得到想要的反馈吧 或许因为他们嫌我话唠不耐烦的态度 又或许是因为他们会根据我的描述找出了他们眼中我的错误点 无论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 他们不在乎的态度和想要我谦虚不断改进变得更好甚至是在我很委屈的时候没有站在我这边…总之,就逐渐失望心凉失去分享欲 甚至会在他们问我的时候很不耐烦拒绝分享

  • channel_kong

    channel_kong 2022-07-02 22:51:46

    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是因为他们长期不在家,只会关心我的学习,很少关心其他方面,比如我的心理需求,成长需求,鼓励需求;我自身是个情绪敏感的人,他们长期的对我心理的不关注是我对他们产生了隔阂。其中还有一些复杂的原因。再大一点之后感受到了我的父母自身的基本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我爸这人敏感善妒,独自一人在外地打工以及周遭亲戚的发展使得他的心理变得愈加狭隘和脆弱,我妈更是很少从我爸这儿得到心理安慰和鼓励,这些种种使得他们甚至不能完整地看到我这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更何况是我的心理。于是词不达意,慢慢地也就不再分享。

  • adklsy

    adklsy 2022-08-06 20:22:00 英国

    我的情况更甚,我和父母的关系很别扭,离得也很远,他们几乎不了解我,我也从来不和他们讨论自己的任何事,也从来没分享过,从小到大,他们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型的父母,总之我和他们的关系有很大的问题

  • adklsy

    adklsy 2022-08-06 20:27:32 英国

    我也从来不分享,和父母聊天止于吃饭和天气,朋友圈也不向他们打开。我妈窥探我生活的方式是看微 我也从来不分享,和父母聊天止于吃饭和天气,朋友圈也不向他们打开。我妈窥探我生活的方式是看微信运动,每次问我今天去了哪里都让我感到烦躁。 ... momo

    me too

  • 板烧麦辣鸡腿堡

    板烧麦辣鸡腿堡 (爱吃麦当劳的小可爱~) 2022-08-06 21:00:42 上海

    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一直否定我先入为主认定我是错的再去看我说的问题

  • momo

    momo 2022-08-08 07:11:31 浙江

    理解。父母目光的局限性再加上打压式教育,哎。我妈曾经一直都是扮演打压这样一个角色,但是我知 理解。父母目光的局限性再加上打压式教育,哎。我妈曾经一直都是扮演打压这样一个角色,但是我知道她并不是真的这样想,只是说话方式习惯了。这是因为她自身内心不自信,用攻击打压别人的方式把对方拉到和自己同等低的阵营,以获得安全感。 于是每次她试图打压我,比如“你腿好胖哦”“别人家小孩balabala”之类,我就立刻反驳回去,比如“知足吧,你家孩子已经很好了”“能不能比点好的”。现在她已经“收敛”许多了。 ... 别再过拟合了喂

    你父母根本就没有跟你亲密交流过,所以你们的交流没有走心,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你妈妈把功名利禄和攀比看得比你更重要

    你也可以反过来说她,夸别人父母有钱有本事,她一拿别的孩子跟你比,你就这样做,你看看她以后还敢不敢了哈哈

  • momo

    momo 2023-08-12 10:33:05 河北

    感觉是本人发帖的程度(最近也想发帖讨论一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我的经历和楼主类似,极少和 感觉是本人发帖的程度(最近也想发帖讨论一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我的经历和楼主类似,极少和父母分享个人经历与感受,甚至内心排斥和父母分享,但是内心又渴望能与父母通过真诚的分享达成亲情上的亲密沟通,因此内心一直很“拧巴”。以致每次父母问起一些个人情况,比如找工作、婚恋等,内心第一反应是排斥、厌恶、逃避。 我对自己形成这种“拧巴”心理的分析是:从小就缺乏与父母的亲密沟通和有效分享。我母亲因为工作原因,虽然住在一起,但是作息与我不同,故而缺少交流。一年只有在几个节假日才能有短暂接触。我父亲性格急躁,没有耐心,且心胸狭窄,控制欲很强,故从小都没有与他建立有效的亲密沟通,心理距离疏远。 至于解决办法,目前除了自己努力克服与父母交流的排斥感,有一个心理暗示挺有用的:不要把父母当成父母,把他们当成客人,领导,或者甲方。我觉得这种心理暗示挺有用的。当我把父母当成父母的时候,我潜意识里希望从与他们的交流分享中获得心理支持,然而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代际差异、成长背景等),我们无法全然从与父母的沟通中得到期待的支持与认同,有时甚至会产生分歧与误解。 把父母当成客人、甲方,便取消了上述心理预设,对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分歧、隔阂,便多了一些理解与释然。 ... Mr. Clichè

    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把父母当成老板会更好相处,不用期待他们的情感支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114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