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小琴童的钢琴学习经验和一些碎碎念
来自:Alex
今天为止,正式学钢琴到现在已经1年半左右的时间了,记录一下。
最近刷b站视频的时候,总能看到“大龄琴童”的视频。虽然个人很讨厌大龄这个词,但是92年出生的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龄琴童哇。
从小就被人说“手指长”“应该学钢琴”“这手指不学钢琴可惜啦”等等......说多了就真的觉得自己该学这个乐器,另外我好像对这个乐器确实有种偏爱,可能是体积大,再加上黑色琴身白色琴键的配色,有一种让人说不清的和谐感?(可能是我自己臆想的哈哈)。
总之,“想学钢琴”这个念头从小就扎根在我心里。等到工作以后终于有时间,也有能力,终于开始了钢琴的学习。
我相信有很多和我一样,对这个乐器天生就有兴趣的朋友。只是迫于小时候学业太忙,或者父母的一句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断送了年少学习钢琴之路。好不容易自己有一些经济实力了,有空闲时间了,却自己瞎摸索,最终踏上了“大龄琴童”的「速成钢琴学习」(自愿被骗)之路。
通过我几年的摸索(自愿被坑),也希望给类似的琴童们一些经验吧。
成年琴童分为两类,说实话,大部分都是一时兴起的。想学习弹奏流行音乐,即兴伴奏,想在公众场合露一手这种。而这类学习者往往会选择市面上质量参差不齐的成为钢琴速成课。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类。
1⃣️成人钢琴速成课是什么?
近几年,市面突然涌现出很多“成人钢琴学习”机构。其课程名称可谓是博人眼球。比如“三个月成人钢琴速成课” “一节课教会你弹一首钢琴曲” “无需学习五线谱,半年世界名曲随便弹” “钢琴年卡,一年内无限次课”等等等等。
让我来解读一下这些名字的隐藏含义。
钢琴速成课:老师手把手教你弹(就是她弹哪你就学她弹哪)几首曲子,一般都是类似c大调天空之城,班得瑞的初雪这种,左手固定几个和弦,右手主音简单。第一节课,第一段,不教你认音,不讲五线谱,手指单纯机械记忆。第二节课第二段,第三节课第三段,然后你就机械的去练习吧。等你练了几十遍,手指形成了肌肉记忆,你就能磕磕巴巴,时不时错音地弹下来了。然后,好,我们开始第二首结构类似的曲子。
所谓一节课教会你一首钢琴曲:单音版欢乐颂。别看简单,就这个曲子对于一个成年人弹到手指协调,够你学1个小时才能磕磕巴巴地弹下来。
钢琴年卡无限学:一般5000左右的价格。你确实可以随便约课。天天上都行。反正老师也是帮你摆手指。五线谱?乐理知识?不存在的。大部分人觉得这个卡最合适。销售给你算价格,每周来三四次,一节课才十几二十几块钱。太便宜了!办!
但是,通过询问和个人经验,一般办了年卡的学生。去半年就已经算很难得了。
成年人对于业余爱好的自律性是很差的。当然不排除去满一年的。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只是三分钟热度的普通人。“今天不去了,反正还一年呢。啊,下周也不去了,下个月也不去了,太累了。就那几首曲子弹腻了。最近听了个新曲子真好听,但是自己扒新曲子一个个认音好难啊。算了,下次再去吧。啊,已经过了半年了。当初学的都忘了。还得重新学,真麻烦,算了回来再去吧。
啊,要过期了......算了,不去了,还得从头学,而且我弹的太难听了。手指也好累啊......
然后,年卡到期了。或者年卡还没到期,机构就到期了。
坚持不下去,我们自己有问题,但是,很大部分还是老师的问题。毕竟,他们只会给你摆手指,弹的差不多了多难听也会给你过。更不会督促你日常练习。
那么为什么我花了钱老师不好好教我呢。你可能会问。
请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寒窗苦弹十来年,又没能力成为演奏者,也没资本深造。来到一个压榨人的成人钢琴机构,一个月给你3000~5000左右工资,课时费可能就两位数或者更少,然后教的是一堆一上来就想弹曲子的成人。手指灵活性差的要命,每次弹琴手指就跟要断了一样,教了后面忘前面,最基础的五线谱更是连看都不想看,怎么方便怎么来。态度还傲慢。然后呢,订好课还总不来。磕磕巴巴的弹下来一首就觉得自己学会了。踏板也瞎踩。天天来来回回就教那几首歌:天空之城,简易版雪之梦,简易版千与千寻,简易版画心,都快听yue了。你有积极性教她/他吗?
但是为什么这种机构层出不穷呢。
因为想要文艺范的小哥哥小姐姐们还是很多的。他们业余时间丰富。生活上已经自给自足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时候,他们就想丰富一下业余生活,陶冶一下情操。毕竟以后别人问我的爱好是什么,我可以说:弹钢琴。多高大上呀!但是呢,他们又觉得不想像小孩子一样去学专业课程,因为和小孩子一起学好丢脸。有没有相同想法的人啊。
有啊!这时候成人钢琴机构出现了,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一部分敏感者洞察了这个商机,摸准了这个阶层的年轻人的娱乐需求性。于是他们一溜烟的开了一堆培训机构。比如前几年倒闭的星空钢琴,我去过的钢琴梦想家,音乐学院旁边的奇奇怪怪的小琴行......等等。倒了开,开了倒。反正成本就是几架琴甚至几架电钢,几个三脚猫老师。总之,赚一个快钱是一个,反正大部分人来几个月就不来了。或者来几天就不来了。不来最好,赚够了我就跑。
除了琴行,这种机构现在太多了。甚至都开始泛滥。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一棍子打死所有的钢琴机构呢?其实也不一定。
2⃣️关于成人钢琴机构的选择
我曾经报过两个机构。第一个办的就是钢琴年卡(对,我就是冤大头)。当时说学一年可以会27首歌曲,我还傻傻地很开心,对以后坐在钢琴前穿着高贵典雅的黑裙子表演的自己充满了憧憬(......)。事实上,我只学了10首左右。而且,当时我真的只会弹这10首,全部是肌肉记忆。也就是说,我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我是花了几千块钱去锻炼了半年手指👋。另外,三个月后,我全忘了。毕竟只是肌肉记忆。我连五线谱也没学会,甚至现在看起来,当时的音区弹的都不对。
后来过了两年,某一天我又突发奇想去报了一个机构。可能还是对钢琴这个乐器的感情割舍不下吧。这次是多人上课的这种,最多是1对4.有被骗经验的我这次有了些理智。因为我知道肌肉记忆真的不行。纯浪费钱的。所以本次我认真询问了授课模式,授课曲目等等,考虑之下我办了次卡。
这个机构的授课形式是每节课先学一些用到的乐理知识,新的音,再讲解音乐,老师会给纠正手指。我在报课之前做了一些功课,看了看小琴童学琴的书本内容。普遍来讲,都是从小汤1开始的。对照本机构的教材,确实也是按照小汤1~2的知识点讲解,删除一些过于简单的部分,再加一些适合成人弹的曲目。对比之下我觉得这家机构算是认真的,价格也可以接受。所以最终选择了这家。
它的卡分为次卡,无限次季卡,半年卡,年卡。我考虑之下办了次卡。10次1500的价格,折算下来肯定没有年卡核算。但是作为上班族的我们,真的不能高估自己的自觉性。10个成年人办年卡,也许最后能坚持的只有2个人,毫不夸张。办单次价格次卡反而会加强我们的主动性。因为,1节课上150呀!不去,150就没了呀!所以我建议,无论什么地方,健身房,兴趣课,请尽量办次卡。这个活生生的数字印在你的脑子里,一次不去就白费这么多钱哦,这个念头时常在你的脑子里蹦哒,你很难不坚持到底的。
所以如果对钢琴没那么大的偏好,但是又想偶尔怡情,或者年会才艺表演等的朋友们是可以选择成人钢琴课的。但是一定要提前看教材,以及让老师试讲一节课,问问上课流程,看看她是否会讲解乐理知识(比如每节课是否讲解几个音符,连音,跳音),然后再带曲目。然后也要主动地和机构老师说清自己的需求:希望可以通过一些简易曲目的学习可以认音,然后针对相同程度的曲目,可以有举一反三的自我演奏的能力,一定要表达清楚你的目的不是单独只学这几首曲子。
3⃣️这里对小弹怡情的一类学习者有三点小建议:
1.可以通过电子书,或者pdd渠道买小汤1~2,自己看一下教材内容,熟悉一下钢琴启蒙知识是以怎样的学习的。这样后期选择机构时才能辨识出哪些是糊弄为主,赚学生快钱的,而哪些是有一些效果,相对比较认真的。毕竟几千都舍得花了,再多花十几块钱让自己有判断力,去选择一个性价比高的优质机构,何乐而不为呢。
2.五线谱一定要学。通过曲子对照琴键去记,不要在琴键上贴音名,不要看简谱。第一首很难,弹熟它,第二首,第三首,等到第四首认音就会快很多。不要觉得麻烦,想要弹的好听,想要作为一个自己的一个小特长,认识五线谱的必须的。而且,学习五线谱真的没有这么难。
3.尽量办次卡,具体化每节课金钱的费用,隐形强迫我们提高自己的积极性。
第二类
对钢琴有自己的偏好,肯花时间每天练习,喜好古典钢琴曲,喜好某个钢琴家的曲风,想系统学习乐理知识,不设定学习期限,将钢琴作为长期爱好,最终目标是弹奏古典乐。
我本身是第一类学习者。但是随着这几年心境的变化,以及在第二个机构的学习,我对钢琴学习的兴趣逐渐增加,喜欢的曲子也从理查德克莱德曼,久石让,yiruma的轻音乐或流行音乐转变为肖邦,德彪西,莫扎特的古典乐。
1⃣️古典乐和流行音乐的区别(个人感受)
流行乐曲,类似river flows in you,summer,童年的回忆(理查德的好像叫新浪漫古典乐),flower dance,夜的钢琴曲五,这种曲子确实好听,弹起来也确实酷,但是听多了就不太想再听了。以我浅显的理解来讲,它们的和弦和旋律都是人们喜欢的和谐性调律,中间偶尔变个调增加一下新鲜感,高潮处烘托下气氛,总的来讲,整首曲子都是平铺直叙的。克罗地亚狂想曲好听吧,调律震撼,鼓舞人心,但是仔细想一下,它从头到尾是不是都在重复几个主旋律?通过不断的转移八度来烘托气氛,原曲更是加进多种乐器丰富这种跳跃的旋律感。诚然,确实好听。所以10个咨询钢琴机构的人,有6个都会问,我能在这里学会弹克罗地亚狂想曲吗?
总之,克罗地亚狂想曲和梦中的婚礼是钢琴业余爱好者心中的圣曲。
但是流行音乐有个问题,因为创新性,乐理,技术,结构,曲子调性转调,多样性偏少,很容易听“腻”。因为流行音乐“换汤不换药”。这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网络歌曲一样。乍一听都很好听,可是“不禁听”。总之,在我这个业余爱好者心里,“不禁听”是流行乐和古典乐最大的差别。
大部分人初期听古典乐,比如幻想即兴曲,觉得并不是很好听。这是因为古典乐在主旋律上并不明显,举个例子,你可以给我哼唱出犬夜叉的穿越时空的思念这首曲的调子,但是你能给我哼唱出肖邦第一叙事曲吗?能哼唱出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吗?
古典乐通常半音阶多,转调多,节奏行多变,有时钢琴大师们为了炫技还有有很长的花。所以初期听起来并不和谐。但是正是因为乐句内容的多变,才能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感情,整首通过各种不和谐调律的不断的向上统一,最终达到一种情绪的释放,成为一首不规整却完整,感情浓厚的作品。
用文章来形容的话,流行音乐是一篇有模板的规范文,你只要在里面填进去语法正确的语句,偶尔加点华丽的词藻,再添点有学术气息的谚语,ok,一篇及格分以上甚至可以达到80分的作文完成了。
而古典乐呢。可能是学霸的一篇歌颂冬日暖阳下青色山川的一篇散文,也可能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篇略带讽刺的小小说,亦或者是针砭时弊当下焦点的观点新鲜却只能得0分的作文。
古典乐和这些文章一样,是一种每次听感受都不同的音乐。而且个人来讲我是听不腻的。在此推荐一下几首我喜欢的曲目:
2⃣️古典音乐推荐曲目
萨蒂:gymnopedies/玄秘曲第一号
肖邦:肖邦第一叙事曲/冬风练习曲/离别曲/a小调圆舞曲 Op34-2
德彪西:a slow waltz/月光/reverie/阿拉伯风格曲no.1
3⃣️一类学习者和二类学习者的关系
其实由第一类学习者转到第二类的应该不少。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没收到过音乐训练的,所以偏向于接受一些和谐的和弦和简单的节奏。这种节奏初听是非常悦耳的。
而音乐学习者通过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耳朵被动的接受了训练。被局限的听觉有所突破,可以接受调律更复杂的音乐。所以他们在听非歌唱性,主题隐晦,协和度不高的旋律的时候时会容易接受。会想要去理解其中的感情。会去查询相关歌曲和音乐家的背景,查询音乐结构的解读等等,或者干脆是闭上眼欣赏,加入自己臆想的情感。进而用心体会,捕捉到不和谐中隐藏的和谐之美,最终爱上古典音乐,愿意自觉地学习一些相关知识,看一些相关书籍。在此推荐一本很容易读的书,趣味性很高:
所以一类学习者学到后期可能会考虑系统性学习钢琴。我就是其中一个。这时候我们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一旦决定开始正式学钢琴了,就不要再设定期限,因为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到能完整,较好地弹奏一首古典乐要很长时间,我们要把学习当成享受。毕竟我们不是琴童,不需要考级,学习钢琴对我们来讲应该融进日常生活,由心底去爱上练习弹琴的时光。
通看此类学习者经验,一些人选择买教材自学。毕竟网络资源很多。我结束了钢琴机构的学习后,本来想自学。但是思考了一段时间,结合自己的情况还是决定去找一个老师一对一学习。
找老师的原因还是那句话,因为我知道我的自觉性没那么强。但是如果每周老师给我布置曲目作业,我会形成一个每天练琴的习惯,进而将它融入进生活的一部分。另外,一个专业的老师可以帮你纠正手形,旋律,告诉你练习的重点。
4⃣️对于二类学习者,这里有四点小建议:
1.找一个靠谱的老师。我理解的靠谱是已经有至少5个以上幼儿学员。有孩子家长信任老师,说明这个老师专业性是有的。至少他不是糊弄大师。另外,每次课可以为你评价演奏情况,告知你改进点,且以哈农,拜厄,车尔尼为基础教材,并适当添加一些流行曲目增加趣味性。对于只教流行音乐的老师个人不是很喜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感觉练习曲还是很重要的。
我的课时费是180rmb/45min。初期阶段找这种水平的老师我个人认为是足够的。就钢琴学习来讲,180这个市场价不算贵,因为我原来的机构也是150一节,还是一对四。找专业老师的时候可以说一下自己需求,谈谈价格,一般多个课时包老师都会都会有一些优惠。
但是有一点需要做好心里准备,钢琴老师是一种玄学的存在。有时你会觉得有没有他是一样的,因为他的存在只是听你弹琴,再纠正。我也曾怀疑,钢琴课真的只是这样吗?这和我自学有区别吗?
经过网络调查以后发现大部分是这样的。尤其对于成人学生。当你认完五线谱,有了节拍器,其实大部分初级练习曲都可以自学的。钢琴老师在这个阶段真的只是一个玄学的存在。但是,他能指出你的关键性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你不及时更正,以后会很麻烦。另外,他也会根据你的程度合理安排课程。最重要的,他可以让你知道,每周都有个地方等着你教作业,不练习你就弹不好,弹不好你就浪费钱,不要忘记你自己给自己定的flag。还有,最好每周一节,不要延长上课时间,不要给自己产生惰性的机会。
2.认真弹奏练习曲,每次练琴前先弹15Min哈农,暂时少练流行音乐。初期练习曲就是拜厄,虽然现阶段网上鼓吹拜厄枯燥,不必练习的观点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该用这本打基础的。练习曲弹好了再弹流行音乐,确实会容易不少。
3.课下认真练习。每节课只有45Min时间,为了好好利用,我们最好可以减少回课时间。所以有时候老师讲的并不细致甚至一笔带过。一笔带过的地方确实没必要浪费上课时间学习。上课的时间都是纠正的时间。这样我们的课才上的有价值。认音,弹奏连贯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回家练习的,不必在上课时纠结。
另外课下练习时,可以参考一些up主的视频进行二次细节学习。主要学习旋律和连贯性。
在此推荐b站的两个良心up主: 教钢琴的余老师/琴拿手 他们的拜厄课程都可以参考。尤其是琴拿手up主,讲的很细致。另外,也推荐一下沈文裕的拜厄演奏全曲目,听完了你会发现,啊,原来拜厄也能这么好听啊(😂)
4.多听古典乐。莫扎特,贝多芬,巴赫,肖邦,或者萨蒂等等。听多了不仅能锻炼你的耳朵,还能坚定你学下去的信心。当然,也能陶冶情操。
个人偏好:德彪西。每次心烦意乱的时候,听德彪西的曲子都能让我镇定下来。听德彪西的时候,我喜欢在脑海中搭配一副莫奈的作品。你会发现想象的画面和音乐旋律相得益彰,旋律中的画面感极强,色彩感也逐渐凸显,音乐本身的魅力可以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以上就是我对所谓大龄琴童的一些建议和碎碎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年少时想要实现却未实现的梦想。我有很多,比如绘画,比如跳舞,比如弹琴。但是回想起来,我最可惜的是没有学过弹琴。
我很希望每天都能有时间去弹一些喜欢的曲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德彪西的音乐一次次感动了我,治愈了我。如果有一天我的指尖可以流动出这些听过千百遍而依然优美,令人心醉的音符时,那我一定会感动地落泪吧。如果有一天我坐到一个面向广阔无垠的星空的房间里,面前正巧有一台钢琴,而我能对着这幅动人的场景弹一首降e小调夜曲,那一定是一件很美好,值得记录一生的事情吧。
也许现在这个年龄在旁人看来不必再培养什么爱好了。但是旁人说旁人,我们自己是自己。曾经的遗憾如果依然觉得遗憾,那如果有一天我们有能力了,就可以试着去实现它。况且,是谁规定钢琴是为小琴童而生,是为考级而生?有了人生阅历,才能听懂贝多芬,才能听懂肖邦,才能更有感情地去演绎这些所谓的练习曲,不是吗?
也许5年后我依然在弹琴,这时候我就可以说,我爱弹琴,我是一个5年的学习者了。我还会一直热爱它,我会爱它一生。
当然,也许有一天我可能不再弹琴了,那么至少我知道,我已经弥补了童年的遗憾,我给它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以后,我也不会想起这个遗憾时就叹气或者摇头了。
喜欢钢琴的人都是安静,聪慧,热爱生命的。愿美好的音乐时光流淌在我们漫漫的生命长河中,温柔着每一个爱好者的岁月,惊艳着每一个练琴者的时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钢琴课】儿童青少年,成人钢琴教学 (钢琴楚楚老师)
- 如何零基础一周弹会《路小雨》 (Pistacchio)
- 寻找新入门的小伙伴们(一起进步! (游向一座岛屿)
- 有自学的搭子吗? (苹果侠的存钱罐)
- 求大佬推荐一款钢琴视奏的app (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