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陈坤、白宇《风起陇西》第1-4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故事
来自:YaYa
三国故事不是只有主流人物,也可以有小人物!
《风起陇西》目前看到第4集,不论是原着的切入点,还是剧的拍摄方式,明显是要展现一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三国故事。
以往的历史古装剧,都是从大人物视角着手,尤其是三国,多半视角聚焦在刘备、曹操、孙权等领导者,或名将、名士身上,鲜有从小兵小卒和平民百姓的角度出发。但《风起陇西》就是这样一部从不同角度切入的作品。
对于某些掌握遥控器、看惯大人物古装剧的人来说,可能有些不适应,但实则这些小人物更贴近于我们,因为我们都是时代洪流下的平凡小人物。
以下针对《风起陇西》1-4集主要出场人物进行分析,并据此推测可能谁是「烛龙」?
一、蜀汉阵营:
●陈恭(陈坤 饰演):
从他和郭刚、糜司马的相处来看,是一个带点机灵,有点狡滑和精明的间谍。但即便如此,面对「烛龙」的渗透,他也腹背受敌,略有无力。个人很喜欢陈坤在听到郭刚说要糜冲保护他时,他複杂的眼神。作为一个间谍,按理说该为了国家,刨除感情,但人怎么可能没有感情,他的职责所在,使他必须公私分明,和郭刚天然的敌对关係,使他无法对他推心置腹,但他身为人,人是有感情的,面对郭刚的信任,他怎可能不动容,怎可能没有感动或内疚的时候呢?
●荀诩(白宇 饰演):
一个刚出场就受到严刑逼供,又被赐毒茶的间谍。身为密探家族出身的他,排查甚至除掉表妹夫陈恭的任务,是他第一次接到的外勤。但从他和上司冯膺的互动,以及即使接到这样刺杀表妹夫的工作,在面对好友高堂秉时,依然能开玩笑的样子,可感觉得出他是一个乐天的人。又或者说,就像他面对冯膺的拷问,依然坚持相信自己的心,兴许他是笃信陈恭没有叛变,所以才能如此乐观。当然,这人物也带着一点天真、一点"轴",就像他和陈恭说出自己被下毒,但依然坚持查找真相时一样,陈恭都无奈地说出〝你怎么还跟之前一样…这么蠢。〞了。还有,面对谷正时的坦诚,也可看出他是真的没有外勤经验了。p.s.私心说点别的,《风起陇西》试映会上,路阳曾说白宇和荀诩一样都很"轴",他是说服了他很久,白宇才答应出演。其实我怀疑路导可能是看了白宇的《沉默的真相》,感觉荀诩和江阳是有些像的,特别是江阳面对照相馆老闆的质疑,所回答的理由也是很直率天真,这与荀诩面对冯膺和谷正时的态度,都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我有理由相信,荀诩也会是个像江阳一样,成长型的角色。
●冯膺(聂远 饰演):
司闻曹主事,也是荀诩和陈恭两人的上司。从他面对荀诩时,先是倒吊水刑拷问,又是许以承诺,这套胡萝卜+大棒,可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懂职场PUA的上司了。聂远给荀诩赐毒茶时带点心虚的表情,演得挺好,反而缓解了荀诩之前被拷问,又被赐毒茶的紧张氛围和可怜处境,配上荀诩无语表情及那句回应〝你又是何必呢?〞瞬间让气氛轻松不少。不过,在我看来,冯膺这人也不简单,他派荀诩去杀陈恭,真的像杨仪所说,是为了变相救陈恭一命吗?还是说,荀诩也是颗棋子,更是计画的一环呢?
●高堂秉(杨轶 饰演):
这个角色目前出场只有两幕,其中一幕看他和荀诩的互动,可看出两人关係极好,另一幕则是面对李严的询问,他的回答带着谨慎,感觉是个行事中庸、圆滑的人;因此,我更觉得此人不简单,他的职位是军谋司司尉,这职位是负责分析情报的,若他是「烛龙」也不无可能。而且,知晓荀诩去往曹魏处置「白帝」的,目前就冯膺、诸葛亮、杨仪和他,但曹魏却能从「烛龙」知悉有一名为荀诩者来了曹魏,所以他也难以排除嫌疑。
●李严(尹铸胜 饰演):
一个美其名曰想为先帝復仇,主张伐吴却难掩一己私心的武将,也许有人会觉得他和诸葛亮不同派别,为了掣肘诸葛亮,很可能他是「烛龙」?但我觉得一个这么重视自身利益的人,即便他目的是想改变北伐方针,转而伐吴,应也不至于当曹魏的间谍,毕竟只有蜀汉仍在,才有伐吴的可能,没必要为了让诸葛亮被贬斥,就配合曹魏渗透情报。但他如今监管司闻曹,也不排除他之前曾被真正的「烛龙」或其他魏谍利用过,而这之后亦不排除有被利用的可能。反正这角色,感觉是个关键人物。当然,这人物是历史上真有其人,若看了他历史上的发展和结局,也不难窥知一二了。
●杨仪(俞灏明 饰演):
作为和冯膺、诸葛亮、高堂秉一样,少数知悉荀诩到曹魏的人,他确实也难脱身为「烛龙」的嫌疑,特别是在马谡主动立下军令状,请缨镇守街亭,他还看了他一眼,若他是「烛龙」,知道此战街亭必失,因预知马谡的遭遇,而看了他一眼,也未可知。但我个人是倾向猜测诸葛亮是「烛龙」,更甚于猜测他。
●诸葛亮(李光洁 饰演):
和冯膺、杨仪、高堂秉一样,是少数知悉荀诩到曹魏的人。作为三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他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已然透过后出师表,深入了人心。这样的人有可能会是为曹魏蒐集情报,出卖蜀汉的「烛龙」吗?其实我觉得真的难以排除可能,首先是马伯庸的恶趣味。其次则是他诡谲多智的形象,恰恰与「烛龙」的神秘狡猾,如出一辙,郭刚曾和陈恭说过〝你说…诸葛亮如此诡谲多智之人,为什么会中计呀?〞感觉就是种暗示。而且诸葛亮和年幼的荀诩曾有过对话,其表示这天下更重要的是人,所以他请荀家去打探刘备,是看此人是否仁德;如今刘备已死,虽死前託孤,但兴许诸葛亮看透刘禅非明主,故而也难以排除他为了这天下就选择帮助曹魏了呢?
二、曹魏阵营:
●郭刚(董子健 饰演):
一个乍看喜好美色、玩物丧志的纨绔子弟,但原来他刚开始的行为及故作坦承,都是为了试探陈恭,他感念陈恭救过他,因此想信任他,面对下属的质疑,他总有辩驳,但又不阻止下属的追查,而且不跟陈恭一起试「滑翔翼」,总觉得他面对陈恭,是在信与不信之间矛盾,当然目前是选择相信更多一点,可是仍有一点防备心吧。p.s.也有可能郭刚其实有怀疑陈恭,只是他想感化对方,因为他觉得对方可堪重用,就像他对糜冲所说,陈恭是个人才。简言之,是虽说有相信也有怀疑,但他更相信自己能令陈恭降服?
●糜冲(王骁 饰演):
一心怀疑陈恭,也几乎笃定陈恭是间谍,无奈没有证据,上司一方面说放任他查,但另一方面却又不愿相信陈恭是间谍的行为,令他很是困扰。
三、五仙道:
●翟悦(孙怡 饰演):
荀诩的表妹,陈恭之妻,一个目前看来性情爽朗的角色。从她和陈恭、荀诩相处时,面对陈恭那句〝为了光復大汉。〞回了一句〝何谓光復大汉?〞以及得意讲述自家和荀家历代身为诸葛亮密探家臣,也是因此诸葛亮才能广知天下事时的态度可知,她对王朝,对上位者不算有太大的崇敬之心,她更多的是想天下太平,过好自己的日子;某种程度来说,从荀诩接了那句〝为了让我们这些人能过上好日子。〞可知,荀诩跟她想法是相近的,只是荀诩更"轴"一些;而陈恭,我倒觉得他更具理想性一些。
四、其他:
●送荀诩赴曹魏,被困林中的蜀兵与谷正:
前者这群人没有姓名,但却是铁骨铮铮的蜀军,他们对蜀国有极深的信念感,死前不穿曹魏甲冑的态度,略震撼到我。至于谷正,虽也是平民,但对诸葛亮光復大汉,也带着某种信念感,这从他安慰妻子的话可知,只是他心想的却是光復大汉后,能过上太平日子,但这想法却也会因为自己对大汉的付出受到怀疑而悲愤伤心。两种人都有各自的信念感,只是军人更带着崇敬与服从。
第1-4集观剧心得结论:
总之,这是一部三国历史背景下的谍战剧,但也是三国时代下,各个小人物的故事。看过以往上位者的视角,看看间谍、小兵、平民的众生相,是一个有趣又独特的三国新视角。这部剧真的不错,只要肯耐心看下去,绝对会觉得这是部好剧呀。推荐!
~~~~~~~
补充一下, 看了点历史上对杨仪的介绍,说他心胸狭隘,在诸葛亮死后因为没如愿升官,就大骂早知道该投奔曹魏,我的想法是若他真是魏谍「烛龙」,应不会如此暴露自身,虽说《风起陇西》是小说,但也是依托于历史架构下的作品,应不会改动历史人物太多。但杨仪还是有些疑点。
一、他后期跟魏延不合,之后更派人除去他,若他是魏谍「烛龙」,莫非这是要消弭蜀汉武将势力?二、《三国演义》中有这一段:马谡拒谏失街亭一役时,身为长史的杨仪曾自动请缨,要前往代替马谡保守街亭,诸葛亮亦表示贊同,可见诸葛亮颇信任杨仪。可惜杨仪未出发,街亭就已告失守。总觉得马伯庸也可能会连结到《三国演义》小说的这段描写,但如此一来,若杨仪是「烛龙」,诸葛亮却又如此信任他,那诡谲多智的诸葛亮又是所谋为何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孝和怎么不继续查了啊 (趣时者也)
- 无语了,刘禅居然传衣带诏让李严去除掉诸葛亮? (山君)
- 诸葛亮和阿斗不符合历史人设 (米斯特关)
- 三刷结束,整体评价——《风起陇西》在我心里是经典作品! (墨卿風)
- 《风起陇西》 2022年最难忘的电视剧 (Jello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