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村】青海海东市塔加一村——聆听古老藏庄的百年回响
K
塔加一村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最东端的塔加藏族乡,是典型的藏族聚居村落,被称为“百年藏庄”。
村落留存着藏式民居院落、玛尼康、佛塔等历史建筑和塔加寺、阿米尤合郎神山等历史遗迹,传承着藏传佛教和藏族民间乡土文化。2016年,塔加一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塔加一村始建于唐代,吐蕃与唐交战,吐蕃将领收到“不得军令,不能回乡”的命令,只能在塔加一村与当地的古羌人土著共同生活。至元代,村落发展到一定规模。

塔加一村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高山带的浅山沟壑之中,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村落东侧临近汉族地区,以“茂峒”和“本康”两条山道沟通往来。历史上,这两条山道是藏汉物质文化交流的通道,往来藏汉商人络绎不绝。山道之间有三条溪流相伴,为广阔的高原增加了灵动。

塔加一村泉眼
塔加一村整体布局呈扇形,圆形、方形院落依山就势,排列密集、错落有致,院落之间以自然形成的巷道相连接,互相连通形成了布局紧凑的藏地建筑群。巷道以石子、沙土铺就,宽窄不一,也顺山势变化而高低起伏。

塔加一村巷道
塔加一村中的传统民居均为石木结构的平顶四合院。四合院共两层,底层是牛羊圈,上层是卧室和佛堂,锅台和炕也均在上层靠外墙的位置。建筑内部雕花繁多,柱、梁、椽,木制隔墙、房檐、门窗、回廊栏杆和墙裙等都有精美的雕花。


塔加一村传统民居门头花雕
塔加寺是塔加一村重要的宗教场所。始建于明嘉庆元年(1522年),由第一世塔加夏茸格敦尖措活佛建造,拥有砖木结构二层藏式经堂和读拉院(诵经院)各1座。

塔加寺
塔加一村有很多独特的传统技艺。其中,“落加甘木奏”是村落留存至今的一项传统石砌工艺,意为“不用泥或者沙,直接干砌房屋外墙”。塔加一村所有院墙均使用该工艺,以石头干砌而成,后用泥糊成封闭的方形或圆形,墙体一般高约3至5米,底部宽约1.5至2米,顶部略窄。据村民说,无论石块大小形状如何,工匠均可顺手而砌,一气呵成。

塔加一村“落加甘木奏” 传统石砌工艺
塔加一村属半农半牧区。这里农田较多,农产品种类也较多,主要有小麦、青稞、豌豆、马铃薯等。村落北部的牧业草场则主要以牦牛、藏系羊养殖为主。几户人家共同拥有一片麦场,农忙时麦场是打麦、打青稞、晒麦捆的地方,农闲时则作为牛羊圈之用。

塔加一村农户麦场
塔加一村的饮食颇具融合性,村落与周边回族、汉族接壤,其饮食习惯也受这些民族影响,既有藏族的糌粑,又有饼子、锟锅馍馍、花卷、油饼、包子、面条等其他食物,做法也兼具藏汉两族习惯。

塔加一村的锟锅馍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