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铁盒|我曾经爱过你:
来自:迷宮中的魚
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地爱你。
[俄]普希金
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是在高中。一个朋友送我的明信片上。我印象非常深刻这首诗印在一张模仿被火烧焦过的样子的卡片上,好像是从物理上也能感觉到的“毫无指望”和“忍受折磨”。友人早已经不再联系,而普希金的这首诗却似乎一直被留了下来。
甚至成为后来无数个我反复陷入的现实的写照。
我回想过彼时的每一个可供观察的细节,反反复复,因为无论事情最后是以怎样的方式结束,留在我脑海里仍有无数闪光的画面。
一切宏大的、所谓浪漫主义的、具有意义感的,或者是独自承受的、尴尬的、痛苦的、期待的。有一种存在的实感,当在强烈的情绪中忽上忽下时,而这种存在的实感也同样伴随着我自有的幻想,对抽象的人,对一个符号的臆想。真实和虚幻交织。我没有过量饮酒的经验,只能凭猜测去说也许是醉酒会使人产生的一种感觉。
我绞尽脑汁希望找到一些什么隐喻、意象去掩盖我外溢出来的、过度饱和的情感,哪怕是流畅地在他面前表达一些什么想法呢?然而,现实却是被拙劣的表演型人格所支配,磕磕绊绊,明显到几乎把踪迹留给每一个想要搜寻的侦探。
在一本书里看到作者形容他的“挫败之书”,他说,“我的那本书,却是不可解的谜团,它引我入门,却又永远拒绝我再踏进一步。我在这本书上的不到任何答案,只学到更多的问题,提问的方式,以及这些方式的全部挫败。这本书,毫不起眼地藏在一个书架的第二层里。教懂了我枉费心机的定义。”这段表述极其诚恳,而我也清楚用描述感情这种方式去解读这样一段话似乎是最肤浅的方式,但我仍然想拿这段话去为我那个想象不出的隐喻附注,或为一段漫长的时间做注解。
背对他读完了整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距离有一墙之隔那么远,也可能更远。几年后一个人去看了孟京辉的剧场版。黄湘丽穿着洁白的衬衫,在舞台上欢欣地跑来跑去,将衣裤褪掉,只剩最后黑色的内衣,在厨房烧焦牛排,捏碎果蔬,拿着DV拍下被单里裹着的眼神迷离的自己,天旋地转。
天旋地转,我忽然觉得好像那部墨绿色的电影。
她大段歇斯底里的独白当然令我再次陷入到与往日的同一种情绪里,当然令我非常难过,买到的座位视野很好,我看得到。但却没有什么眼泪,也许在拒绝一种虚假的表演,尽管对象是自己。
是曾迷恋过宏观词汇和大问题,以初初进入世界的眼光和心情。仰慕内心坚定的人对真理,价值,自由的诠释,并且把它和某种情感的纠缠混为一谈。现在的某天偶尔会觉得,是件没有道理的事情,可它确实这样发生。在文字平台上用了很多拙劣文字记录彼时的情绪。“影子一样的人”、“无法坦白的幻想”、“短暂的存在”是现实境况,“相信”、“验证”、“不再漫游”是期待。我只能挑出这些词汇,却再羞于把写过的整篇再拿出来。
后来一个写诗的朋友向我描述过同样的情绪,他用《一个哺乳动物的自觉》为名写抽象的人,写爱而不得——“请您让我走吧,别给我幸福或者幸福的幻觉”,我在电子屏幕另端对他说,共鸣每句。
迷恋抽象总归是另一种意义的自恋和自怜,我无数次确认这个想法,当然也承认。我在攀爬一个危险的陷阱,现在我不知道进度如何,也许还悬在半空。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于是我们的目光所及,不再是自我放逐的痛苦。”贾樟柯曾用来表达拍摄故乡或所谓底层生活的理由的段落我拿出了半句,挂在我许多账号的签名档上,送给悬在半空的自己。
写下来这些情绪好像没有那么难,尽管掺杂着隐晦的、只有自己明白的符号和仍未消解彻底的过度饱和的情感,尽管他永远也不会在意,尽管强烈的情感在当今成为了一种最肤浅、最负累的东西。
——尽管如此
但普希金的诗歌永远会留下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自由讨论|有点后知后觉对认识了八年的异性朋友有心动但不确... (时不我予)
- 自由讨论|我是不是被有毒的爱情轰炸(love bombed)了 (西西哈)
- 自由讨论|感觉可以找我许愿了 (Himiz(秘密))
- 记上班遇到的crush (momo)
- 自由讨论|好痛苦 为什么我不能是女同 (星星咕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