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开始刷细节,第一遍,刚看完2集。忍不住要夸导演安排的几个细节。第一个,那个小三同事。第一集问公司男神美贞难道不漂亮?为何不给美贞介绍男友,对方说出的话伤害了美贞,第二集一次吃饭挨着美贞,自己说要去联谊,对方是皮肤科医生(炫耀?),吃饭时看到美贞狼狈的掉食物,喊起来美贞好可爱,让大家都来关注美贞,美贞当时表情有点尴尬。14集知道她是上司的小三后,我跟美贞一起豁然开朗,她一直对美贞有妒忌的心态,她是在用这种绿婊手段来抬自己压美贞,然后内爽。
还有具氏为何追不上二哥,以前解释是象征手法,14集后知道了,二哥上学时候那是相当能跑,最后一名跑上来拿第一。所以当初二哥一定要试试跳那条沟,他不是真二,他真心觉得自己跟具氏是同类。
阅读能力太强了!
厉害👍
不太赞同,哈哈
还有一个细节,美贞说过要背着1岁的具氏,陪在3岁,7岁,19岁具氏身边。如果韩国男孩子的生日3,7,19没有特殊讲究的话,那就是具氏特殊的人生阶段,比如3岁没了父母进教会孤儿院?7岁开始训练跑步,19岁拿奖牌之类的。。15,16会不会揭秘?
我的妈,我想到没想到的都被你说出来了,我心狂跳
说一个三姐弟细节,第四集,大姐下车就开始叨咕,远景看大姐嘴一张一合没停过。二哥会不会因此才很烦嘴上停不住的女同事。姐俩又开始吵嘴架。大姐误伤到美贞,美贞沉默着把拖鞋丢出去。二哥抱怨美贞丢他拖鞋,大姐至终也没说对不起,这个情结暗示着美贞从小就是这样吃哥哥姐姐炮灰长大的。二哥说美贞生气不过脑子,不管不顾,二哥不了解美贞的委屈。具氏一眼就知道美贞是怎么长大的了。一直到14集,具氏跟大姐没什么对手戏。二哥说美贞生气不顾后果,会不会大结局美贞保护具氏时候有剧情呼应。到这里要说说造成美贞性格的原因,美贞出生前,家境一直不错,大姐二哥都有幸福的童年,所以性格外放、有安全感,尤其是大姐,非常自我,说明小时候是被宠大的。后来爸爸为自己妹妹作保,背了一身的债,父母矛盾家族矛盾,经济压力,导致美贞从小就谨小慎微看人脸色,变成了最懂事的孩子。这种家庭环境容易生成讨好型人格,向内归因,害怕冲突。所以美贞这种有缺陷的童年造成的轻度人格障碍是她解放的点。也是她跟具氏是同类的源头。此处还缺具氏的原生家庭细节,等15,16集。
廉家卫生间使用优先级,大姐是室内卫生间第一优先级,二哥有时内有时外,左右逢源型,美贞是室内最后一个,妈妈未表。爸爸是室外卫生间第一优先级,后面是二哥。#越整理细节越烦大姐系列。
那天看到有人说琦贞发现美贞贷款打了美贞让她有了哭出来的理由和勇气,我???她可是偷看她手机啊,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惯性爱窥私妹妹生活,家人也应该有隐私啊。一开始发现的手段就让人不齿,即使她很快地掌握了美贞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而马后炮想插手,那也只是傲慢地在管教她,不是真的在爱护她,这种很多人认为现实的爱,我是真的很讨厌。
编导就是这样立的人设给的细节,演员接受采访也说对不起我演了一个让人讨厌的角色。作为观众第一要务是正确接收到编导的信号,并理解人物。我讨厌大姐不是我的原因,着实是编导给的剧情啊。。。编导其实也可以让大姐学会润物细无声的去滋养别人,变成镜头语言演给观众们看即可。此处握手。
大姐从第一集到14集都展示出身体疲惫的状态来,会不会是她有恶疾或不孕的铺垫?
哈哈哈哈哈同意,对演员完全没有意见,单纯不喜角色而已。您写得好细致,谢谢分享🙏
刷到第五集,发现具美CP的3个小甜细节。 美贞有一次为了买杀虫剂去超市,出门的时候吃着雪糕,本剧美贞第一次吃雪糕,代表美贞是喜欢吃雪糕的。后面具氏因为心里力量不够没能从酒瓶坟里爬出,两人闹了个小别扭,晚上美贞关灯睡觉,具氏站在门外,手里的袋子里装着2支雪糕。所以具氏知道。 两人第一次约会,聊天记录到车站边上有一家店,后面就没了。然后两人十分默契的在出站口见面。 吃猪扒的时候,具氏抬头看了一眼美贞,然后低头,伸手拿起一张餐巾纸擦嘴,再拿起一张,犹豫的放在美贞盘子边。美贞看着这个动作,吃下一口猪扒。这个情节当初我没看懂。第2集的时候波浪女同事说美贞吃东西吃的嘴边都是好可爱,暗示了美贞吃饭脸上是会沾东西的,具氏抬头看见了,怕美贞尴尬,先自己擦擦,再给美贞拿过去一张餐巾纸。美贞看到后,也明白了具氏的用心。心有灵犀。比起来女同事当时大喊快看啊,让美贞十分尴尬。
杯子也许是代表思念的意思。一个杯子就是一个人。具氏看着山喝酒时,想的是自己的父母。后来为了要不要接受美贞郁闷喝酒时,又特意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杯子来。
早就看出解放同好会其实就是团体心理治疗,今天看到UU搬运朴编采访稿里也提到了她的这个经历。她研究写作心理学,对人物情绪的揣摩有热情,难怪剧情中人物情绪流动如此真实、细腻,经得起推敲。
妈妈为什么那么为小女儿难过,妈妈的解放是什么。剧中妈妈生活的重心,从第一集开始就是孩子们,从一集刷到14集,不论孩子们几点回来,妈妈都在等着。妈妈的镜头一直都是在动,刷碗摘菜做饭叠衣服。相对爸爸,经常有看电视,早早躺下睡觉的镜头。一家人吃饭,其他人都坐着,只有妈妈会来来回回走场,或者是最后一个入席或中途去填菜,或者忙着给别人添汤添饭。就连斗焕都是日常来吃饭的。家里饭桌上的菜总是整整齐齐7-8个碟子,很漂亮。对比妈妈走后的饭桌。妈妈知道自己孩子核心的问题,比如总是拿眼睛瞟父亲跟二哥,润滑两父子之间的矛盾,妈妈也会关心大姐问你不是累吗还要烫头发,心性决定命运…对美贞呢?妈妈说她从小就特别懂事,丢下书包就来帮忙,木工这么好是因为真喜欢,拍照不爱看镜头….妈妈一直没想过美贞是因为缺乏爱,想要父母的爱才变得这么乖巧,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家里大姐二哥从小哭到大,美贞一声不吭,妈妈关注的分配,对美贞是不公平的。妈妈问美贞,你也没有具氏联系方式吗,美贞说没有。妈妈以为只是情侣吵架吧。直到邻居大婶说出了实情,妈妈才知道美贞独自承担了这么多的痛苦。这时候开始,镜头里都是妈妈静下来的场景,背对着站立哭泣,坐下来沉默,躺下来安静的离开。她应该在反思,这么多年,作为一个她自认很称职的妈妈,对美贞爱的忽视,她其实不懂美贞。妈妈走后,美贞对妈妈的思念,是妈妈的一种解脱。母女在此时和解。
大姐今晚预测,眼镜男11集说美贞要衣食无忧了,12集具美散。13集眼镜男乌鸦嘴说大姐就快搬走了,我猜15集两人会有变数,留着16集解决。
14、15的重逢我不满意。杉植怎么又回来了?难道上一集回家是翻译问题吗?我以为从头到尾导演放的线索后面会一一回应,结果编导直接不玩了。抬太高的剧,后面真的不好收。剪辑的节奏被具美CP打乱了,泫雅线剪的支离破碎。具氏到底也没来由没去处,神秘到剧终。他手上是有人命的,那些迎着他走来的人将有他的大哥了。这个人设,只能开放结局了。
后面会仔细把剧中线索再整理一遍。难忘的一次豆瓣追剧经历。受教了😂
昨晚看完第一反应是具氏要拿钱跑路,带着不同的心境开始轮回式的生活。他跟美贞说早上醒来,无数人朝他走来,还有死的人,一个一个起身向他走来。我第一反应是他手上有很多人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后来他给贤振留言,你也是向我走来的人。。。我以为。。。用夹克替换大衣,一副走向末日的样子,只不过这次是带着希望走掉。但依然又一次不辞而别,轮回他自己的人生。 半夜刷完小组,又重新看了一遍,居然有了截然相反的感受。 首先说整体这部剧我很喜欢,唯一觉得遗憾的是14集结尾两人重逢的情节,从台词,到导演对演员的调度安排,情绪上十分断层。我知道这次是换具氏来主动改变,所以他对美贞态度积极,话也很多,但依然对此处细节的处理感到不解。现在大结局也看完了,再回头看整体结构,编导明显在13集处做了上下篇处理,上篇是理想梦幻的,下篇急转直下现实冷冽的。美贞被一次一次抛弃,用仅存的夏天的温暖熬过来。三人搬到首尔,各自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发现人生还在向下滑。所以要重新审视那个愿望,需要解放的到底是什么。我带着上篇的浪漫梦幻,接进下篇十分吃力,尤其是二人重逢,我现在知道导演故意让孙演员换上一套新面具来演绎,一个首尔的、可以被美贞知道姓名住址背景的、杀人不眨眼的黑老大的那个具氏,一个已经有心理力量来寻找解放而不是继续自我放逐的具氏。确实导演也在后面安排了剧情,让两人呼应一下这3年陪伴的缺憾,但我觉得还是没把上篇接住。个人认为编导应该考虑下此处,也不该全怪观众吧。 然后就说说这个结尾的呼应,既然具氏主动来寻求解放,刺激他的事件就是这个贤镇哥。 美贞的谈婚论嫁的男友,欠钱不到10万,刺激了美贞的解脱欲望;对比贤镇在具氏心中也是目前剧中他过去生活里唯一的、私交最好的大哥,最后欠了他500万。都是用背叛的方式。 美贞把自己所有的钱拿出来还了贷款,最后也决定不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最终放下,具氏也会选择这种方式来处理。 硬币神奇的停在2/3处,神的救赎,具氏不会坠入深渊,且在此刻放下所有之前的烦恼。 具氏为什么喝酒,因为惧怕幸福,喝酒给他带来的不幸是他能接受的,他心理上依赖这种幸福置换法,先拿着一张不幸牌,去换跟美贞在一起的幸福牌。所以,贤镇这次给他带来的破产式的一把不幸牌,可以换掉酒精了,可以拿去换更大的幸福了。他戒酒这件事逻辑自洽了。所以他给贤镇哥留言:你以后就是我醒来朝着我迎面走来的人,我会款待你,我们活着见面吧。(我们就此了结,我不会再为你牺牲我自己,这次帐我买。我不会去干掉你。) 换轻薄的夹克,代表冬天过去,春天来了,蜕变完成。 美贞说我的人生里,转折之处就是遇到具,具回应me too。这个甜的太我的大叔了。看来是朴编个人趣味无疑了。 行了,两人活着见到天堂了。 最后吐槽,编导真的是,铁了心想把观众甩的远远的,但还时不时俯就一下,我还以为我一直着剧情呢,没想到早就在两个维度里了。受教了。
大结局看,二哥这条预测到了。其实大姐,我觉得一直到结束,都没有摸到解放的门。二哥跟泫雅是开放式,具美是HE,大姐这条是表面没BE早晚的事。因为大姐没有自内向外的反省的场景。她的委屈求全就的因为内在没改,外面的表现跟内在就是拧着的。大姐我整理完全部细节会写专门写一篇。
写得不错。换牌论的解释,我觉得有充足的说服力
我对具氏的恐惧方向猜错了。他怕的是得到幸福,这是一种潜意识里的自卑感,只要幸福他就自证预言的不幸,习得性无助了。当初离开美贞是因为他极端的悲观,不认为自己能在乡村幸福终老,还有他面对美贞的自卑感,害怕美贞厌恶他,他十分贪恋美贞的推仰,最后一个原因是申会长、贤镇的感情牌,一群人等着他吃饭。看完最后一集才发现前面某些铺垫的含义,我当时接收不畅,我还以为是文化的问题。导演给的这条自卑线怕幸福线有点被黑老大线影响了。还要说一句具美CP解放线好虽好,但似乎在16集结尾处过于喧宾夺主,把观众带的注意力全都在具氏身上了。压住了二哥跟大姐的意义,整体有点变形。
就是他的转身很奇怪。几年前害怕几年后突然想明白了。这种改变不像爸爸那样清晰和容易接受
如果没有疫情,我估计重逢的能早一些,比如一年,编导不想拍任何疫情有关的情节,也就变成了2年半,导致这个地方连接也是有些不顺畅。毕竟2年半时间很是不短,能改变很多。
回复只能一张照片吗
导演安排这个申会长爱具如父的深情我真没get到。。申把诬陷具的账本啪扔桌子上,说你看着办吧,白就去砍人了!见面说我还以为你换了靠山了,这难道不属于威胁吗?压根儿就没看出来具C在演害怕幸福,强烈自卑,就看出自求毁灭来了。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7876758/?_i=53985263f0b9b78&dt_dapp=1 阿德勒,人本主义创始人。收藏。
整体回顾看来,我的解放日志是一篇女性题材作品。编导把本剧分成了上下两篇,上篇里主要人物意识到各自当下问题,破题,进入解放主题,并有阶段性结果:美贞拥有自信的勇气,二哥开始寻找自己的欲望,大姐开始了一段恋情。妈妈的死,具C的离开把剧情转折进下篇,三兄妹发现解决旧问题并没有解放,重新审视解放的内容,并继续向前探索,在结束时发现,解放是终其一生的任务,解决不是核心,发现问题才是核心。每个人都走在不同的救赎阶段上,继续着各自的人生。 具美CP 美贞跟具C的解放,美贞是引领人,具C是跟随者。美贞在对自我审视的过程中,把对生活、哲学层面的感悟通过爱的方式感染、渗透给具C,带着他发现自己,接纳自己,最终走出那层壳。 在剧情上,美贞先后感受着来自家庭、同事、爱人的压力,转而变成她向内归因的自责,她开始反省,所有美贞坐车的镜头她都是清醒的,她时刻保持着哲学层面的清醒。具C既是美贞救赎的工具,也是她救赎的对象,内容是学会爱自己,帮彼此有勇气、有智慧的看到真实的自己,帮彼此接纳并拯救出被自己埋在坟墓的自己。编剧造出了这么一对儿理想化的情侣,使两人上来就灵魂共通,随着剧情,美贞走一步,具C紧跟,两颗心几乎同频向前,走完了救赎的第一步。 上篇,救赎的第一步 美贞因为家庭在她出生时,经济困窘生活困难,家里缺乏对她的关注,导致她从小缺乏爱,缺乏安全感,形成了讨好型性格特征,向内归因,害怕冲突,极度不自信。她的救赎是要改变归因倾向,不再向内攻击,然后拥有很多很多爱,这样她就知道自己不用讨好即可得到满满的爱,自信到不用害怕冲突会丢失别人的爱。救赎的方法是无条件给予爱,获得无条件的爱。 具C原生家庭编剧没展开,也许篇幅不够,按照这个人设,我猜他幼年时期有心理创伤,比如父母缺位、虐待等。他有自我毁灭、使用暴力的倾向,对不公平极度敏感,自尊没有成长好,导致走到了潜意识自卑+表意识张狂的两个极端,极度缺乏安全感。具C上篇解放的主要任务是走出抑郁状态,学会理解无条件爱的定义,学会给予无条件的爱。因为具C的极度自卑,获得无条件的爱放到了下篇解决。 美具都不喜欢人,在上篇里,美贞有点回避型人格特征,不严重,具C分裂型人格障碍症状+抑郁症状。 下篇,救赎的第二步 美贞得到了具C爱的支持,获得了自信,勇气,在接下来的人生变故中,她借着这些夏日余温,和强大的自我,顽强的坚持了下来,独立完成了最重要的蜕变。失去妈妈,失掉工作,父亲再婚,离开从小生活的家,到最后当面对峙前男友。具C的出现,完成了美贞下篇救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心中充满爱,和放下。 具C是救赎第二步的重点,他的极度自卑,自证预言自己得不到幸福,他的内疚感,是他不敢接受爱,离开美贞,回到旧有生活方式的根源。走在前面的美贞,作为他的爱人+心理咨询师,具C对她有绝对的依恋,就像1岁的孩子依恋母亲一样。最终,美贞让具C明白了,他是可爱的,他是值得被爱的,他是透明的、珍贵的,他心里充满着美贞的爱,他能放下,笑着面对过去。 具美CP带着满满的爱,携手走向未来,完美结局,完美的救赎,精神层面的心灵相通。 妈妈 妈妈才是这个家的核心。编剧的高明之处是,在上篇,把妈妈处理成背景,白噪音,妈妈的突然离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冲击,剧情急转直下进入下篇,三个主人公在下篇里,每段剧情、情绪都有妈妈的痕迹。妈妈在这部戏里,从头到尾空气一般的存在,到后来我们才知道是空气一般的重要。此处,编剧对儒家文化下,女性的牺牲,是怜悯,是痛惜,对她们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也批评了男权文化中,父亲,丈夫的失位,而不自知。 妈妈一生陷入了子女的困境中,因他们乐而乐,因他们悲而悲,不能不说是死在没有自我的、母爱的枷锁中,最终没有得到解放。 大姐 大姐人设,38岁,在民营调查公司工作十几年,职位组长,有心理学或社会学背景,工作内容偏运营:确定目标用户;话访人员培训;数据质量监控,是个直觉准,非常聪明的人。性格方面,外向,宜人性差,责任心差,自我,习惯性向外归因,神经质,情绪化。从剧情中看出,大姐的亲密关系差,人际交往边界感差。大姐因为出生时家境较好,安全感足,加上因为聪明能抓住事物的关键,是剧中唯一能怼父母而没有心理负担的人。编剧给了大姐38岁大龄单身的设定,让她有年龄危机,情感危机,也是因为业务能力强,没给职业危机,其余两兄妹都有。 纵观全剧,大姐的问题导演都已经用镜头语言传递给了观众: 自我:从不做农活;从不帮妈妈做饭;一直带着美甲片;跟朋友聊天基本都是她在说话;她说的话里基本都是我我我;即使下篇谈恋爱,也是她说的多,没做好倾听;求婚时是依照自己的情绪,没有照顾其他人,结果孩子离开,两个姑姑关上门,空间上的远离是心理上的远离。等。。 宜人性差:在家人及好友目前话语尖酸刻薄,没有安慰性言语;讽刺具美谈恋爱;说美贞钓到金龟婿;当众说具氏做农活属自愿;说美贞你借我钱吧干脆给我钱吧;公共场合随便judge,骂过离婚男,骂过二姑品行不端,一直到最后,骂那个她也会去的50岁,然后一一踩自己的脚。等等。。 向外归因:美贞干农活是在约会;看不上的男人向她表白她会伤害人家时,说也不只她这样; 神经质:误会同事对她有意思;误会泰勋对她有感觉;冒粉泡泡的爱情幻想(40岁了。。); 情绪化:烫头发;胳膊受伤后冲美贞吼;妈妈离世后冲爸爸吼;恋爱中又哭又笑,公共场合无法控制情绪。公车上跟二哥的一点矛盾一直唠叨个没完,最后甩拖鞋打到美贞; 自恋:泫雅(还有二哥)作为编剧的发言人,第二集就提出了大姐恋爱中的问题,没有自知之明,自视过高,给自己打80分。认为别人喜欢她。 边界感差:随便看美贞手机;随手给美贞一巴掌;当着人家女友面跟上司沟通当街撒娇。 大姐效仿美贞,觉得找个人谈恋爱就是解放,她只看到了皮毛。美贞的起点是无条件的付出爱,大姐只想有条件的付出并得到爱。她想要结婚,想要做小女孩的妈妈 导演为大姐安排的一个隐喻,三人坐出租车时,只有美贞是保持清醒的,美贞对黑暗的清醒,使她成为第一个向内觉醒的人,她是第一个说,搬到首尔也不会不同,还了钱也不会不同的人。下篇里,一家人从海边回来,车里四个人,只有大姐一直昏睡,其他三个人在剧终时都已经人间清醒,得到一定程度的救赎。这就是导演给的暗示,全剧结尾时,只有大姐没得到解放。另外大姐悲剧性结局的暗示还有,大姐想回退到旧朝鲜女性地位,过隐忍的婚姻生活;接住头颅,爱对了就是忠贞(美贞),爱错了也代表着愚忠(大姐)。妈妈离世的那天早晨,只有大姐听见妈妈抱怨:我当初为什么不狠心走掉,看着他可怜,好像世上只有我一个女人(只有我能救他),结果给他做了一辈子饭。晚上妈妈就真的累死了。大姐跟泰勋在咖啡厅,就是在呼应妈妈的这番话,泰勋解放的欲望是摆脱软弱,做他女儿的臂膀,大姐牺牲自我,立一个更强的男人来保护泰勋。还有两个相反暗示是,爸爸看她剪头后,在饭桌上说一个人一辈子也可以。她的同学劝她说,离婚了才知道单身的可贵。 如果大姐像剧中展示的,选择了继续,那就是重复上一代的悲剧;如果她选择分手,那就是回到起点。因为大姐没有向内探寻,没有发展强大的自我,没有付出无条的爱的勇气,否则她也可以像美贞一样,发自内心的等泰勋到50岁,发自内心的去滋养关爱侑琳,发自内心的去了解二姑知道她不是个毫无爱心的人,带着泰勋从这一切走出来,又或者可以靠着强大的自我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独自走向50岁。剧中给的答案,都是否,她是被推着、被动的接受现实,连自己信誓旦旦的剪头誓言,都没遵守(剪了却没分手),大姐在剧终时,没有把握自己的人生主动权。作为一个提倡女性解放的编剧,大姐是朴编提供给观众的一本女性错题集。
这个腻害了!!!看完一切都懂了~~
又抓到bug。按照爸爸日历上记载的时间,一天一天排剧情,居然差出来4天。按说应该是7月30日第一次约会,剧中是26号约会。我真是认真系列。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