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天幻海|来说说“尤三姐自刎”这段的奇怪地方
来自:阿九
咱们事先得说,《红楼梦》不是圣书,不可能每个细节都照顾到,只是尤三姐自尽这段奇怪的地方有点多。我觉得纳闷的有四点:
1、尤三姐藏剑和自刎的姿势。这是两处动作细节。 先看藏剑,书中写“将一股*锋隐在肘内 ”—— 就直说吧,肘内根本藏不下那么长一把剑,有的版本改成“肘后”,可后面它也藏不住啊!光剑身就长过手臂,更别说整把剑,你就是贴着脊椎藏估计也够呛。然后,自杀的动作特意写了“回肘”,就是右手往里带剑,这个姿势只能是正手握剑,但藏剑须是反手握剑,这点就很矛盾。如果要非说中途改换握剑方式……也行吧。
2、柳湘莲当时的反应。书中这段是描写尤三姐的,但以常理考虑,柳湘莲做为现场人物,不可能只是小说背景板。尤三姐“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手递手接的动作说明两人距离很近,柳湘莲就算眼瞎看不出对方藏剑,也没注意还回来的剑少一把,但在这个距离内,以他习武者的反应速度,阻止不了尤三姐自杀的可能性有多大?我觉得这处描写失误比前面奇怪的动作要严重多了。
3、尤二姐的反常之举。眼见尤三姐死了,尤老娘是又哭又骂,贾琏揪着柳湘莲要送官,可尤二姐却是反劝贾琏放人。道理咱先不论,做为死者家属,这个现场反应非常不合情理。太过反常的地方,就可能不是疏漏了,得考虑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关于这点也有不少人掰扯,这里就不多说了。
4、柳湘莲的哭。这处颇有样板剧情的即视感,也不管角色跟死者什么关系,就是得哭。柳湘莲为什么要哭,他哭得起来吗?因为伤心难过吗?可两人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别说是陌生人程度了,恐怕尤三姐自杀前一刻,他对其还心有厌恶。因为害怕吗?他又不是不经事的年纪,何况一个敢和强盗动手的,就算手上没人命,起码也是不怕见血的。因为愧疚懊悔吗?肯定是有的,但要从这种情绪中酝酿出眼泪来,是需要心理过程的,如果当时当地就要哭出来……这么快速的情绪转变,我只能想到精神病人。
好吧,以上细节如果只看书的话,领会精神就好,不过要搬到影视剧中,以画面呈现出来,那这些问题就不得不细究了。针对这段,看了一遍我能找到的所有版本,发现真的很有趣,感觉就像众人在开动脑筋想办法抹平这些坑,情节要编圆了,动作还得编顺了。
先说“藏剑”这处情节,大概因为太过离谱,圆不回来,所以全员放弃!🤣 要么改为还剑之后顺势抽剑自刎,要么改为将剑掷还,再用手中留存的剑自刎。这两种改法,我觉得后者比较好,因为对柳湘莲为何没拦下尤三姐做了解释:离得远,又被转移了注意力,自然来不及反应。
这里有点意思的是华视版(就是那个喜剧版红楼),它用的是前一种改法,但独树一帜地同时抽了两柄剑自尽,结果又被群嘲……不过呢,要快速抽出双股剑,还真就是同时握住两柄剑一起抽最自然最合理——这随性感满满的剧偏偏在这样的细节上正确,就莫名喜感。此外,这版的尤三姐还是睁着眼死的(画面有点惊悚,就不截图了),看到这儿时,我特别想看她是怎么找柳湘莲索命的。
至于自杀的方式,没了矛盾点的限制,就很随意了。不过,有的版本动作是用双手握剑往里带,也许大概可能没准儿考虑过要把这个异常描写遮过去。
87版这里不算尽如人意,但能看出已经在尽力还原了,也有很多细节处理。对“藏剑”的交待非常遮掩,感觉就像对没法还原不好意思一样,在画面的边角里露出剑身,表明这剑就被尤三姐明晃晃地“藏”在身后。

后面的表演就让我比较迷惑了。我原以为,柳湘莲望向尤三姐时,也注意到了她藏在身后的剑,然后眼睛向右下方看时,视线在剑柄位置顿了一下,表明又看出还回来的剑有问题,只是搞不清怎么回事。但是,之后他拔剑确认的动作却带着明显的诧异,仿佛这个时候才发觉事情不对,随即转向尤三姐,对方就在这空档自杀了——唔……这里让我纠结了好久,看不明白,真的纠结了好久……

最不好表现的是柳湘莲的哭,因为这处的情绪转变确实极不自然,有的版本直接选择PASS,哭不动就不用硬哭。87版这里,到柳湘莲奔过去抱住尤三姐为止都还挺顺畅的,但之后柳湘莲大哭……呃,大哭……反正我是瞬间出戏了。其实要单看画面,或单听声音,也还好吧,但配在一起看特不合拍,尬上加尬。
把这段情节圆得最好的,是89版。在这版中,柳湘莲看到尤三姐的尸身后,震惊之余又难以置信,继而是对莽撞断送人命的理亏,于是任由尤家众人撕扯,及至贾琏喝斥他出去,也不发一语,只默默离开,但跨过门槛又顿住,呆立片刻复又转身回来,在门口望着三姐的尸身愣神,似乎还是不敢相信,然后突然意识对面的女子真的已经死去了,遂颓然跪下,面对着已经凋零的花朵,静静流下泪来……这段柳湘莲没有一句台词,但情绪特别到位,还真有些无声胜有声的味道。这样的情绪过渡转变,再以这样的方式流泪,柳湘莲的哭感觉就相对自然了。


附带一说,87版这段的好处就是拍得极美,桃花、美人、剑上血,将悲情渲染得格外凄美,表现重心也完全在尤三姐身上。唯一让人纳闷的地方是“桃花”,能明白是为了配合“揉碎桃花红满地”,所以选了桃花园这样的美景,但这个情节是发生在秋天啊……你能想象么,这部剧一直注重在各种细枝末梢上呈现季节特征,尽可能做到和原著保持一致,却为了此处的唯美放弃了这个原则!啧啧,也算是个稀罕景了。
其它版本中,我看到的只63年京剧版也有桃花,处理得很妙。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贾府学塾|贾雨村这人看一次书都想骂他一万次那种 (阿moon好甜)
- 贾珍是出于什么动机 表现得那样关心爱护秦可卿? (肉桂卷儿)
- 政老爹与赵姨娘 (苟始)
- 贾府学塾|贾家“三春”在哪里上学? (慌了个张)
- 话说为啥凤姐站木石联盟呢? (肉桂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