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外讨论|男演员戏咋那么多?——后疫情时代的中文音乐剧数据统计
来自: 鱼儿是只萌小鱼(公主号:一只萌小鱼)
有关音乐剧市场上“全男班”“女演员戏少“”女性角色花瓶和工具人“等等话题,在论坛里和微博上都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也有一些从业者在一些社交媒体中谈过一些想法。但是,和国外相比较,还是很缺乏完整的行业调查或者专题报道,也很缺乏数据支撑。所以,在本文中,我想从演员和角色的性别比例、幕后人员的性别比例和女性角色塑造三个方向,以性别视角观察近两年的中文音乐剧市场。
本文所统计的剧目,包括2020年到2021年这2年间全国范围内所上演过的中文音乐剧共84部(注:统计中未包含儿童剧和部分地方剧院所制作的献礼剧)。其中中文原创音乐剧41部,引进剧(中文版)共43部,比例接近1:1。而在引进剧目中,引进自韩国的共有26部,占到了62%。
而如果以首演时间来看,84部剧目中,共有54部是2020年之后首演的新剧目(注:这里的年份统计并不是指从2014-2021年每年新制作了几部剧目,而是指在2020-2021年两年间上演过的剧目中,有54部是2020年后新制作的剧目,而30部是在最近两年中复排上演的)。
1. 女性演员的困境——角色的性别统计
女演员戏少是因为女演员更挑剔吗?
我将84部剧目的角色一一统计性别。这84部中文剧目共贡献了745个角色的角色池,而男性角色有442个,占到了总角色比例的近60%。
而如果将主要角色(出现在卡司表/或角色介绍上的有姓名的角色),和“其他演员”(多功能人/歌队/舞队/群舞)区分开的话,这一比例将变得更为悬殊。(注:虽然严格意义上说,即使是主要演员,主角和配角之间的戏份可能也相差特别大,但由于这个多少之间很难严格的去量化区分,所以大体上就还是以卡司表或是剧目的角色介绍作为标准。)结果显示,在84部剧目所提供的角色池中,共有男性主要角色292.5个,女性主要角色168.5个(注:无差别选角定为0.5),女性角色只占到了36.5%。也就是说,男演员可选择的角色范围,是女演员的1.7倍多。
虽然在其他演员(歌队/群舞/多功能等)上,性别比例的差异没有那么大,但依然是男性稍多,为150:134。
这之中,更有13部剧目是“全男班”(绝大多数都是引进自韩国的2-3人的小剧场剧目),却仅有一部魅鲸出品的《最美的一天》为全女班。
而这一统计结果,和欧美的统计结果也非常接近。根据百老汇的统计,2018~2019年演出季女性角色占主要角色的比例是32%,2017~2018这一数据是37%。而根据欧洲剧院协会对650余个剧目的调查,女性角色的比例是43%(注:欧洲和百老汇的统计都包含了话剧和音乐剧)。也就是说,即使在我们印象里,百老汇和西区都有很多“大女主”的音乐剧,但从整体来看,女性角色的数量依旧是更少的。
这项数据甚至和电影的统计也非常接近。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史密斯教授的调查,“700部影片中所塑造的3万零835个角色中,角色69.8%为男性,女性为30.2%,这意味着男女比例为2.3比1。在这700部影片当中,只有11%做到了角色性别的平衡。“
综上所述,即使在不谈角色塑造上女性角色是不是花瓶和工具人,仅以绝对数量的统计来看,女演员的工作机会也要少得多得多——而这正是许多女性演员所面临的困境之一。所以在《爱乐之都》里,几个演员讨论的“大半年没跟女演员演过戏了”“男演员咋戏那么多”,不仅仅是一句夸张的吐槽,是真实的行业现状。
但相反的,从几大院校音乐剧专业招生情况上看,女性演员或者说预备进入行业的女性演员的数量却是大大超过男性的。
以三大院校(上音、上戏、北舞)音乐剧专业近六年的招生情况为例,六届学生总的男女比例为190:232,女性数量是男性的1.2倍多。细分到每一年,都是女性人数稍多的情况。也就是说,更多的女性演员,更少的女性角色——所以不难想象女性演员要面临比男性更惨烈的竞争。
在BBC的一篇采访中,位于英国的舞台工作者巴克也提到:"每所为音乐剧培养人才的大学都知道,试图在舞台上表演的女孩远远多于男孩。但舞台职业的现实是,男孩的工作远远多于女孩的工作。"
而这一现象有可能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新生代女演员相比他们同级的男演员,上升要困难得多。 不仅由于“角色池”本身男多女少,还有相比制作周期长而演出周期短的大剧场剧目,沉浸式的小剧场场次又多又密。“长期饭票”使得新生代的男演员可以在常驻小剧场+穿插大剧场配角的双重配合下迅速积累起场次和演出经验。16级的钟嘉诚,在2020年年底首演后,在一年多里(2020.12.29-2022.3.2)就完成了职业生涯百场(中间还穿插了去拍影视剧的空白期),同班的张玮伦更是还没毕业(2021年1月)就完成了商演百场。15级的王敏辉、郭虹旭;17级的方书剑、田野;18级的蔡淇、郭嘉轩、张旭辰……新生代的男演员在大量的经验演出积累下迅速完成了新人到中坚的成长,冒出头的又多又密;而新生代的女演员呢?陈玉婷(18级)、 何郝熙(17级)、杨舒妍(16级)、张沁丹(15级)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了,但她们的演出场次、角色分量,相比之下如何呢?
这一点从综艺《爱乐之都》的参赛名单上也可以得到佐证。14位女演员中,除了爱豆和完全的新人,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音乐剧演员——0203级的朱芾、蒋倩如、喻越越都是绝对的“大前辈”,而丁臻滢、李炜玲也都是在12年左右(妈妈咪呀/猫中文版制作)中文音乐剧萌芽时期就已经活跃在了舞台上,即使是名单中相对年轻的郭耀嵘和张会芳、严中杰也都已经在舞台上打磨多年。
2. 幕后人员性别观察
除了演员的性别比例相当“失衡“外,舞台幕后也是男性占据主导的行业。 在上文所提到的剧目中,共统计了66部剧目中606个幕后工作岗位的性别情况,其中男性364,女性208(这里的计数是以岗位作为计算,而不是具体的人,即担任某个岗位的人的性别),另有34个不知性别或为工作室性质。男性占到了幕后人员的60%。
除了统计整体人数外,也对岗位进行了大致上的划分,从而进行了更细节的统计: 在主创团队(导演、编剧、舞蹈编导、作曲)等人员构成上,导演和作曲/音乐总监男性都占到了七成;而在编剧/译配/作词等文字性岗位和舞蹈编导上,性别比例更为平衡。
在各个设计和技术部门中,除了服化设计女性占到了70%以上外,其他部门(舞美设计、音响音效、灯光、多媒体)女性比例都不足三成。
我们在讨论音乐剧行业的性别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提到韩国的“偶像化“现场。那欧美情况如何呢?更“政治正确”的欧美情况会好一些吗?
其实并没有。甚至可能由于欧美现代舞台剧的发展历史要更加悠久,也就造成了行业的性别、种族和阶级壁垒也都更为严重。反而是作为新兴行业出现的中国和韩国,可能能给到女性从业者更多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
以下贴几组数据:根据ProductionPro对美国百老汇2018~2019演出季的调查,在全部37部上演作品中,女性角色只占到了所有主要角色(有姓名的角色)的37%。
而以幕后工作人员来看,这37部作品中有7部剧目的主创团队中没有一位女性(包括编剧、导演、编舞、设计师)。导演和编剧的女性工作者的比例是13%。在设计人员中,只有服装设计和化妆设计的女性工作者达到了50%。
PORSCHE则连续追踪了7年美国纽约驻地剧院联盟的性别统计(数据截止2018-2019演出季),可以看到幕后工作中女性也只占到三成左右,只有装造设计上女性从业者的比例更高。
欧洲剧院协会统计:
男性在剧作家、导演和技术人员等 "著名职位 "上占主导地位,而女性在只 "服装 "和 "美发 "等职位上占70%以上。
而根据对伦敦西区的调查,在2007~2016至少演出了三周的音乐剧作品中,男性创作者的数量是女性的9倍,只有大约16%的作品由女性创作,75%的西区音乐剧的创作团队中没有女性。
英国Youth Music Theatre的制作人Jon Bromwich认为,这种性别差异甚至可以追溯到学校阶段:“年轻的女性在这一行业缺乏榜样和指导,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使得年轻的女性器乐演奏者留在了乐器的演奏上,而许多同龄的男性则转向了作曲。”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导演/女性编剧/女性作曲?
摘录因音乐剧《冥界》而获得托尼奖的女性导演Rachel Chavkin在获奖感言上的一段话:
“My folks raised mewith the understanding that life is a team sport. And so is walking out of hell. That’s what is at the heart of show: It’s about whether you can keep faith when you are made to feel alone. And it reminds us that that is how power structures try to maintain control: by making you feel like you’re walking alone in the darkness, even when your partner is right there at your back. And this is why I wish I wasn’t the only woman directing a musical on Broadway this season.”(渣翻:“这是这个世界控制你的方式:让你觉得你好像一个人在黑暗中行走,即使你的伙伴就在你的身后。这就是为什么我希望,我不是百老汇这一季演出中唯一的女性音乐剧导演。……缺乏多样性者是这一领域想象力的失败,而恰好这个领域的工作就是想象世界可以如何不同。”)
/// 想要补充的是,虽然统计中欧美舞台剧的性别平等状况并不理想,但欧美有关性别平等视角下对剧院的统计、报告、新闻报道都非常多,无论是统计数据还是对业内人员的采访,都非常多。但我们目前对性别视角的观察还只有少数零星的论坛讨论、或是业内从业者在一些自媒体平台的采访,整体上内容依然非常缺乏(甚至要寻找一个观众的性别比例数据都非常困难)。
很遗憾没有找到韩国方面的数据。如果有懂韩文的小伙伴有看到相关的统计,欢迎分享。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综艺|《今天不演音乐剧》一台好戏自制综艺发疯楼 (never克莱)
- 剧外讨论|2024-12.21-2024.12.23日常讨论聊天楼 (Shadow)
- 剧目相关讨论|关于金枪鱼的故事🥏🧶新的旅程(重聚新生版) (海洋之露)
- 剧目相关讨论|给舞剧《乐和长歌》放个👂 (momo)
- 剧目相关讨论|给《无间道》放个👂🏻(12.20-27上海大剧... (MissLav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