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近古东方文学概述
来自:王绩五
东方社会进入13世纪后,封建制度从其主流来说,已经过了生命力的顶峰,走下坡路了。中国这时正是衰弱的南宋末年,已经过了汉唐盛世。印度则开始了异族统治的时代,兴盛的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早已过去。阿拉伯世界则受到蒙古军队的进攻,兴盛一时的阿拉伯帝国濒临灭亡。由于发展极不平衡,不少国家和地区,封建社会在向前发展,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尚未进入封建社会。到19世纪中叶,即近古的晚期,亚非广大地区,封建制度已经奄奄一息。除个别地区和国家以外,先后分别进入了封建或半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
东方上古时期和中古时期,曾创作许多优秀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珍贵遗产。在近古时期,随着封建社会发展的缓慢、停滞甚至倒退,文化的止步不前,文学创作也走向低潮,当然并不排除仍有优秀的作家和作品问世。
纵观近古的东方文学,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倾向:
一、 文学和宗教的密切关系
中古时期的佛教在印度本国已经大大衰落了,但在国外许多国家仍然盛行并有相当大的影响。后起的伊斯兰教,自启世纪兴起后,在整个近古时期,似乎是方兴未艾,不断向亚非广大地区传播。例如,近古时期阿拉伯诗人蒲绥里是伊斯兰教徒,尤其信奉苏菲教派,他的诗《斗篷颂》带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诗中的主要倾向超越了一般宗教教义,表达了人的纯真感情。
二、 传统题材的改编和再创作
由于上古和中古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文学传统,有些作品已经成为典范,改编或再创作成为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则表现为改编或再创作历史题材,在汉文化圈的日本和朝鲜,明显受到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影响,因而在13世纪日本的《平家物语》和17世纪朝鲜的《壬辰录》均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在印度则表现为改编或再创作神话传说。印度两大史诗和《薄伽梵往世书》的广泛影响,近古时期在印度和印度文化圈出现了许多改编或取材于史诗神话故事的作品,可谓不胜枚举。
三、 继承民间文学的传统
自上古起,东方文学中的民间文学就占有突出地位,并且积累了丰富的遗产。这一传统在中古和近古仍被继承了下来。例如,在阿拉伯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千零一夜》;再譬如关于“蕾莉与马杰农”的故事,自12世纪波斯诗人内扎米成功将这故事写成长篇叙事诗后,后来许多诗人都一而再地改写这一动人故事,15世纪波斯诗人贾米和16世纪土耳其著名诗人富祖里都写了各自地《蕾莉与马杰农》。
四、 体裁的多样性与单一性并存
近古的东方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和单一性是并存的。如中国元明清三朝戏剧和长篇小说开始盛行,打破了文坛上诗歌和散文独秀的局面,戏剧和长篇小说的出现使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体裁变得完整,这是文学体裁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的例子。汉文学圈的日本早有了长篇小说(物语文学),其独具民族戏剧特色的“能”、“狂言”和歌舞伎,在十四世纪已开始走向成熟。在朝鲜17世纪也出现了长篇小说等。然而,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内,阿拉伯国家、波斯地区和土耳其等西亚地区在近古时期,文学的体裁没有得到发展,仍然保持了单一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朱静宇.学文学到底有什么用 (王绩五)
- 东方文学|近古汉文化圈 (王绩五)
- 东方文学|近古东方文学: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 (王绩五)
- 东方文学|近古东方文学概述 (王绩五)
- 东方文学|中古汉文化圈——日本、朝鲜和越南文学 (王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