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关于如何提高阅读审美

向佳文

来自:向佳文
2022-05-14 02:14:07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étoile

    étoile 2022-05-14 03:26:08

    我感觉可以选一些相对容易读、自己也比较感兴趣的「好书」,读上几本之后就有点感觉了,慢慢就能踏出原有的舒适区

  • 壹稚人

    壹稚人 2022-05-14 05:04:56

    文学审美是很主观的。千人千哈姆雷特,重要的不在于采取哪种正确的视角,而在于能把觉得好、坏的点都清楚明晰地表达出来(即所谓言之成理即可/才可)。 另外就是生活经验。不同写作者有其时代背景,了解其时代背景才能理解/想象作者(可能)在说什么,(可能)关注什么,(可能)因为什么而如此写。 评价时也无法脱离其时代背景来评价。

  • 鸣神

    鸣神 (我们都是颜色不一样的海。) 2022-05-14 06:00:34

    审美这种事是全方位的,本质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你在阅读方面的审美也会影响在其他方面的审美,反之亦然。就说阅读,你得扩大阅读范围构建自身文学认识的框架。就像我们可以吃一辈子肯德基,我觉得可能也是好吃的,但是肯定就不知道比谁更好吃或者难吃了。没事可以随便翻一本西方文学史,大概看看节点上的人名和书名,然后主要找19世纪以后的重要作家随机挑着看,一人一两本。也可以根据你已经感兴趣的作家开始按图索骥,比如莫言,那很容易就追索到马尔克斯。看村上春树,那就会找到雷蒙德钱德勒,菲兹杰拉德。看石黑一雄,那就会发现从简奥斯丁,勃朗特的英国传统开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到意识流,到卡夫卡…

  • ime

    ime 2022-05-14 06:52:13

    可以先看一点文学批评

  • 水饺与葱与醋

    水饺与葱与醋 2022-05-14 08:53:10

    多读书。而且审美这种东西非常主观,并没有所有人都认为的“优秀”,只有大部分人认同的“优秀”。

  • 长江后浪

    长江后浪 2022-05-14 09:23:34

    我找找有个清华大学的在线课程 老师讲过文学中的空间和时间。好像说以前文学中空间是无法独立于时间的,但是从福楼拜开始这种现象改变了,《包法利夫人》里用了10行文字去描绘主角的帽子。感觉后来很多作家也是有这个趋势,试图让空间独立于小说中的时间

  • mioooy

    mioooy 2022-05-14 09:41:13

    多看

  • 豆友164821061

    豆友164821061 2022-05-14 09:50:04

    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我感觉

  • Speaknabokov

    Speaknabokov (too poor to pay attention) 2022-05-14 09:53:30

    多读 广泛涉猎 不一定非要追求所谓文豪和诺奖作家的作品,现在读不下去就不要看。

  • 豆友184562825

    豆友184562825 2022-05-14 10:05:27

    [内容不可见]

  • 烟禾禾

    烟禾禾 2022-05-14 10:22:04

    我也正有此困惑😦如何摆脱看什么就是什么的情况呢?有的书大家都说好,可是我只觉得内容光怪陆离,大家是如何思考的?

  • xxxllz

    xxxllz 2022-05-14 10:35:29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当中,最糟糕的回答莫过于“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以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为这样的回答就不能解释,为什么郭敬明要不如托尔斯泰,人家郭敬明的读者也可以说啊,我在我当前的年龄,郭敬明带给我的心灵的感触,带给我情绪的感受要更为强烈——这种说法按照“审美是主观”这样的逻辑,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并不是说按照我们的时间,按照我们生命的长度,我们手中的能够选择阅读文学作品,时间都非常有限,那我们是否对垃圾作品和对真正的高质量作品,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一样呢?要知道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尤其是网文每天都要更新几天1万字一年能生产几千亿个字,这大部分都是垃圾,难道你按照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按照审美是完全主观的这样概念来看的话,我们看得完吗?

    我认为,审美就是要分高下,就是要在自己心中做排位:我们可以说更加偏好于某种语言风格,但是这跟他的艺术水平是两回事,我们艺术水平可以根据整个故事的合理性,对情绪的调动能力,音韵顺畅程度,人物塑造丰满,提供新知识新信息,揭露新的关系等方面作判断,这些东西就不是主观了,大家都心理有数,哪个更好哪个更坏——而且大部分人能达成共识

    我们要多看作品,多看被认可的好作品,充分的接纳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他想表达什么,想达成什么效果,然后提出批评,哪里写得不如另一位作者,怎样能写得更好,如果换成我能怎么做?我想这才是成为高质量读者的方法

  • 💫

    💫 (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 2022-05-14 10:41:45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多读多看应该会有提升。

  • 禅懿

    禅懿 2022-05-14 11:17:15

    就读经典啊。🤔流传下来的一定有它的意义在。

  • 心篆

    心篆 2022-05-14 11:23:59

    多读好书,读多了自然会有感觉。

  • 第一百三十七号

    第一百三十七号 2022-05-14 11:36:52

    现在这种多元化社会中,对于美的认知是很分化的,所以个人以为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美。

  • momo

    momo 2022-05-14 12:46:35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当中,最糟糕的回答莫过于“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以及“文无第一武无第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当中,最糟糕的回答莫过于“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以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为这样的回答就不能解释,为什么郭敬明要不如托尔斯泰,人家郭敬明的读者也可以说啊,我在我当前的年龄,郭敬明带给我的心灵的感触,带给我情绪的感受要更为强烈——这种说法按照“审美是主观”这样的逻辑,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并不是说按照我们的时间,按照我们生命的长度,我们手中的能够选择阅读文学作品,时间都非常有限,那我们是否对垃圾作品和对真正的高质量作品,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一样呢?要知道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尤其是网文每天都要更新几天1万字一年能生产几千亿个字,这大部分都是垃圾,难道你按照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按照审美是完全主观的这样概念来看的话,我们看得完吗? 我认为,审美就是要分高下,就是要在自己心中做排位:我们可以说更加偏好于某种语言风格,但是这跟他的艺术水平是两回事,我们艺术水平可以根据整个故事的合理性,对情绪的调动能力,音韵顺畅程度,人物塑造丰满,提供新知识新信息,揭露新的关系等方面作判断,这些东西就不是主观了,大家都心理有数,哪个更好哪个更坏——而且大部分人能达成共识 我们要多看作品,多看被认可的好作品,充分的接纳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他想表达什么,想达成什么效果,然后提出批评,哪里写得不如另一位作者,怎样能写得更好,如果换成我能怎么做?我想这才是成为高质量读者的方法 ... xxxllz

    👍👍👍

  • 孤星独吟

    孤星独吟 2022-05-14 15:38:13

    楼主,推荐看莫言的散文集《会唱歌的墙》,超级有意思,强推俄罗斯游记和吃事三篇。 看不下去咱就不看,之前好多人都遗憾挪威的森林没得诺贝尔奖,我慕名看了一下,看不进去,囫囵吞枣看完了,脑子里只剩下对女同的描写了,“她的手指像羽毛一样”

  • Djana

    Djana 2022-05-14 16:10:38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简单梳理文学史,对感兴趣的书,找出来读读。慢慢就会好的。我初中时候也只喜欢故事情节,忽略景物描写。或者读一些名家的中短篇小说,先感受,再找相关书评,好有的放矢。

  • 阿辽沙永不相忘

    阿辽沙永不相忘 2022-05-14 16:30:32

    想象看电影般的阅读可以尝试海明威

  • 慕容晓宇

    慕容晓宇 (生命自有缺陷) 2022-05-14 16:35:48

    多读。适当看看文学评论。文史哲,非虚幻都读。

  • 秃头小恐龙

    秃头小恐龙 2022-05-14 16:46:56

    多读书,读好书。其实我觉得有所谓的“虚荣心”没什么,不管是为了虚荣还是真的爱看书,只要踏出看的那一步就可以了。不如好好利用这份“虚荣”,读书就选那些名气大的,作者已经死好多年了,著作常年在“世界名著”榜前列挂着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

  • 去冰三分甜

    去冰三分甜 2022-05-14 16:52:12

    楼主,推荐看莫言的散文集《会唱歌的墙》,超级有意思,强推俄罗斯游记和吃事三篇。 看不下去咱 楼主,推荐看莫言的散文集《会唱歌的墙》,超级有意思,强推俄罗斯游记和吃事三篇。 看不下去咱就不看,之前好多人都遗憾挪威的森林没得诺贝尔奖,我慕名看了一下,看不进去,囫囵吞枣看完了,脑子里只剩下对女同的描写了,“她的手指像羽毛一样” ... 孤星独吟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之前也是,第一次囫囵吞枣看完啥都没记住就记得很颜色,后来无聊时候看了第二遍就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变了,让我的内心有一种奇特的感受,但是我因为自身能力问题也无法准确捕捉。

  • 暗中讨饭

    暗中讨饭 2022-05-14 16:57:07

    我的经验是,各种类型都读一下,比如我有段时间猛读网络小说,读多了就会突然觉得名家作品写的是真好

  • 暗中讨饭

    暗中讨饭 2022-05-14 16:59:13

    我的学生时期基本是被名著泡大的,看多了多少有点审美疲劳,但自从我工作之后接触了垃圾网文,真的一下子就明白这之间的差距了

  • 像风不问归期

    像风不问归期 2022-05-14 18:03:31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啊……何必那么焦虑呢

  • 半完成的天空

    半完成的天空 2022-05-14 18:45:24

    多看看别的,比莫言好的作家有得是,总有自己喜欢的

  • akumang🇨🇳

    akumang🇨🇳 2022-05-14 18:58:20

    可以看看对作品赏析分析的书,再去有选择的看原作。虽然是拾人牙慧,也好过你盲选踩雷,浪费时间。我觉得什么高低优秀都是人定的,快餐小说和文学名著都有自己的追捧者,如果为了成为别人眼里有文化的人而刻意去读对于自己深奥难懂的作品是没必要的,看不懂就看不懂,不好看就不好看,没什么的,看多了你总会找到你喜欢的作家,发现新的世界,而且随着经历增长,过去不理解的作品可能有天就理解了,找到阅读的乐趣。外文作品可能也受翻译作者的影响,有的翻译真的是,字都认识,连起来完全不能理解……看之前可以研究下哪个版本比较好再看,有条件的可以看原文。 我自己觉得,阅读再多的书籍,我仍是一个浅薄肤浅无知的人,阅读让我更加认清了自己,我不渴望通过阅读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因为我做不到,阅读让我更好的理解和接受了自己罢了。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 做完就是天赋

    做完就是天赋 2022-05-14 20:38:46

    有可能不理解是不明白当时背景,可以补一下作者的前后的生活事件之类的。

  • 向佳文

    向佳文 楼主 2022-05-14 20:54:34

    楼主,推荐看莫言的散文集《会唱歌的墙》,超级有意思,强推俄罗斯游记和吃事三篇。 看不下去咱 楼主,推荐看莫言的散文集《会唱歌的墙》,超级有意思,强推俄罗斯游记和吃事三篇。 看不下去咱就不看,之前好多人都遗憾挪威的森林没得诺贝尔奖,我慕名看了一下,看不进去,囫囵吞枣看完了,脑子里只剩下对女同的描写了,“她的手指像羽毛一样” ... 孤星独吟

    好哒!挪威的森林我倒是看完了,在高中时候忙里偷闲(摆烂)的当子。个人认为它带给我的感受更多的是以主人公的眼睛写世界,要进入阅读这本小说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的共情能力,莫言不一样的地方是他写景的时候像是“我身临其境,但我不是书里任何一个人”的感觉,这和读者的处境更加相似,就不会有太多莫名其妙的感觉

  • 向佳文

    向佳文 楼主 2022-05-14 21:01:28

    可以看看对作品赏析分析的书,再去有选择的看原作。虽然是拾人牙慧,也好过你盲选踩雷,浪费时间 可以看看对作品赏析分析的书,再去有选择的看原作。虽然是拾人牙慧,也好过你盲选踩雷,浪费时间。我觉得什么高低优秀都是人定的,快餐小说和文学名著都有自己的追捧者,如果为了成为别人眼里有文化的人而刻意去读对于自己深奥难懂的作品是没必要的,看不懂就看不懂,不好看就不好看,没什么的,看多了你总会找到你喜欢的作家,发现新的世界,而且随着经历增长,过去不理解的作品可能有天就理解了,找到阅读的乐趣。外文作品可能也受翻译作者的影响,有的翻译真的是,字都认识,连起来完全不能理解……看之前可以研究下哪个版本比较好再看,有条件的可以看原文。 我自己觉得,阅读再多的书籍,我仍是一个浅薄肤浅无知的人,阅读让我更加认清了自己,我不渴望通过阅读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因为我做不到,阅读让我更好的理解和接受了自己罢了。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 akumang🇨🇳

    谢谢你!!最后一句话前几天我刚好看到了!很难不赞同呀,读书的过程与其说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毋宁说是找寻自我的过程。然而其中,“看不懂就看不懂”这一点我却不敢苟同,因为对于像我这一类“涉世未深”的读者而言,我们希望的是能更多地看到一些思想上的冲击引发和指导我们的思考,从而突破自己当前思想的桎梏。所以目前我认为难书还是应该硬着头皮读一读的。

  • 半只猫

    半只猫 2022-05-14 21:57:53

    看能带给自己愉快感动和贤者时间的书最好,不管是专家的评价还是大众的评价都不一定对自己有益

  • 半只猫

    半只猫 2022-05-14 22:00:39

    而且有一些书以现在的阅历看不懂很正常,可能现在不是对的时候,勉强看完了可能也是浪费,也许等到以后某天自然就喜欢上了,理解不了的东西是未来的可能性

  • BrozenKEY🌈

    BrozenKEY🌈 2022-05-14 22:52:45

    我找找有个清华大学的在线课程 老师讲过文学中的空间和时间。好像说以前文学中空间是无法独立于 我找找有个清华大学的在线课程 老师讲过文学中的空间和时间。好像说以前文学中空间是无法独立于时间的,但是从福楼拜开始这种现象改变了,《包法利夫人》里用了10行文字去描绘主角的帽子。感觉后来很多作家也是有这个趋势,试图让空间独立于小说中的时间 ... 长江后浪

    可以请问搜索什么关键词吗🥰

  • 树和天空

    树和天空 2022-05-14 23:04:20

    这种是自然而然的,我初高中时虽然会看一些名著,但看得最多的还是网文。到了大学,就突然领悟到一些文学的美,对阅读这类书籍就不再感到抵触了。所以不用感到迫切。

  • 曼琪宛宛

    曼琪宛宛 2022-05-14 23:59:22

    建议你先看看《文学经典怎么读》《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等有关文学批评的书,再去啃原著,可能就‘有味′了

  • 怒目主义

    怒目主义 2022-05-15 10:18:13

    不赞同多读好书就能快速提升,时间和阅历是不能靠填鸭来拉进度条的,一个年龄段必然有一个年龄段喜欢的内容,这很正常,不必焦虑

  • 长江后浪

    长江后浪 2022-05-15 16:17:31

    可以请问搜索什么关键词吗🥰 可以请问搜索什么关键词吗🥰 BrozenKEY🌈

    学堂在线上的课程 课程名称是: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

  • 绯雨肉丸

    绯雨肉丸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2022-05-15 20:33:26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当中,最糟糕的回答莫过于“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以及“文无第一武无第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当中,最糟糕的回答莫过于“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以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为这样的回答就不能解释,为什么郭敬明要不如托尔斯泰,人家郭敬明的读者也可以说啊,我在我当前的年龄,郭敬明带给我的心灵的感触,带给我情绪的感受要更为强烈——这种说法按照“审美是主观”这样的逻辑,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并不是说按照我们的时间,按照我们生命的长度,我们手中的能够选择阅读文学作品,时间都非常有限,那我们是否对垃圾作品和对真正的高质量作品,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一样呢?要知道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尤其是网文每天都要更新几天1万字一年能生产几千亿个字,这大部分都是垃圾,难道你按照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按照审美是完全主观的这样概念来看的话,我们看得完吗? 我认为,审美就是要分高下,就是要在自己心中做排位:我们可以说更加偏好于某种语言风格,但是这跟他的艺术水平是两回事,我们艺术水平可以根据整个故事的合理性,对情绪的调动能力,音韵顺畅程度,人物塑造丰满,提供新知识新信息,揭露新的关系等方面作判断,这些东西就不是主观了,大家都心理有数,哪个更好哪个更坏——而且大部分人能达成共识 我们要多看作品,多看被认可的好作品,充分的接纳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他想表达什么,想达成什么效果,然后提出批评,哪里写得不如另一位作者,怎样能写得更好,如果换成我能怎么做?我想这才是成为高质量读者的方法 ... xxxllz

    说得好!

  • 刚刚好

    刚刚好 2022-05-15 22:40:26

    我的感觉是多学一些理论,但更重要的是多体验一些生活,行万里路,才更容易读懂万卷书。

  • 猫猫子

    猫猫子 2022-05-16 02:08:36

    《西方文学十五讲》,先看一下这个,感受一下看待文学的角度和方式,会对你整个读书有很大帮助的。 这本书一点也不枯燥,比看小说轻松有趣多了!

  • 豆友197299006

    豆友197299006 2022-05-16 03:38:22

    [内容不可见]

  • ✧ฅ/ᐠ. ̫ .ᐟ\ฅ✧

    ✧ฅ/ᐠ. ̫ .ᐟ\ฅ✧ (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己💛) 2022-05-16 08:44:26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不想写小说或者当个文学家那大可不必这么纠结,本身人的素质并不光在于你读过多少有高度的书这一点。读书就应该是喜欢什么读什么,别人喜欢的自己未必喜欢,或者别人不喜欢的自己喜欢对我来说就是自己的文学素养。非要拔高自己赶上“喜欢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会让自己心累,也会更摸不清自己的喜好。

  • momo

    momo 2022-05-16 09:51:02

    B站有文学欣赏课 从理论入手感觉可行

  • 蓝巫婆

    蓝巫婆 2022-05-16 10:27:24

    等你有了阅读审美标准之后,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嫌弃莫言了,吃不惯就是吃不惯,不好吃就是不好吃😏

  • isREallyhard

    isREallyhard 2022-05-16 23:06:33

    推荐看看杨宁的文学理论,你会有新感受😀😀而且我支持审美有高低的观点,最赞说出了我想说的。而且我觉得想要提高阅读审美,多读书很重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也很重要。

  • ive. Seraphine

    ive. Seraphine 2022-05-17 00:36:36

    我的老师告诉我:阅读没有高低贵贱,他也阅读网络小说也阅读晦涩的名著,但是如果你仅仅将自己的舒适区停在网络小说那才是需要注意的

  • 向佳文

    向佳文 楼主 2022-05-17 08:53:12

    我的老师告诉我:阅读没有高低贵贱,他也阅读网络小说也阅读晦涩的名著,但是如果你仅仅将自己的 我的老师告诉我:阅读没有高低贵贱,他也阅读网络小说也阅读晦涩的名著,但是如果你仅仅将自己的舒适区停在网络小说那才是需要注意的 ... ive. Seraphine

    每个人都是有限的,你的老师有时候不一定对,评论区各位也不一定错哦

  • Estherrr

    Estherrr 2022-05-17 11:41:20

    可以从一些比较好读的文学作品先入手

  • Amnesia

    Amnesia 2022-05-17 17:26:06

    阅读审美要提高途径不多:1,提高阅读量,读多了好坏自然可以大概区分;最起码的可以知道作品行文是否流畅,自己读起来是否舒服。2,阅历的增加,很多文学作品的情节附带着作者的阅历,阅历不够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也不够;你说到莫言,我最近刚读完《檀香刑》,里面对于钱丁带出孙丙之后克罗德立马炮轰了马桑镇的反转拍案叫绝;这也是一种阅历,莫言对懦弱的投降派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写出这种剧情。3,多和其他人分享,看书不要光知道它好它坏,多和别人交流为什么好为什么坏,哪里打动你(没人交流就自己写读书笔记咯),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人家说好作品你不感冒你也说好,人家不喜欢你明明看着津津有味却又不敢承认。要大胆地说出来,哪里好,我喜欢哪,哪里不好。

  • 别猜我是谁了

    别猜我是谁了 2022-05-17 23:24:48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当中,最糟糕的回答莫过于“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以及“文无第一武无第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当中,最糟糕的回答莫过于“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以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为这样的回答就不能解释,为什么郭敬明要不如托尔斯泰,人家郭敬明的读者也可以说啊,我在我当前的年龄,郭敬明带给我的心灵的感触,带给我情绪的感受要更为强烈——这种说法按照“审美是主观”这样的逻辑,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并不是说按照我们的时间,按照我们生命的长度,我们手中的能够选择阅读文学作品,时间都非常有限,那我们是否对垃圾作品和对真正的高质量作品,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一样呢?要知道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尤其是网文每天都要更新几天1万字一年能生产几千亿个字,这大部分都是垃圾,难道你按照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按照审美是完全主观的这样概念来看的话,我们看得完吗? 我认为,审美就是要分高下,就是要在自己心中做排位:我们可以说更加偏好于某种语言风格,但是这跟他的艺术水平是两回事,我们艺术水平可以根据整个故事的合理性,对情绪的调动能力,音韵顺畅程度,人物塑造丰满,提供新知识新信息,揭露新的关系等方面作判断,这些东西就不是主观了,大家都心理有数,哪个更好哪个更坏——而且大部分人能达成共识 我们要多看作品,多看被认可的好作品,充分的接纳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他想表达什么,想达成什么效果,然后提出批评,哪里写得不如另一位作者,怎样能写得更好,如果换成我能怎么做?我想这才是成为高质量读者的方法 ... xxxllz

    说的真好,大部分时候审美主观只是自身层次太低但不愿承认的借口,我也是经常这样劝慰自己

  • somewhere

    somewhere (公众号:鱼缸里的灵魂) 2022-05-18 01:19:36

    没什么捷径,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拿听歌打个比方,听得多了自然能分辨一首歌是朋克或是金属,同是朋克的几首歌,哪一首水准较高也能逐渐听得出来,哪怕你无法清晰地表达为什么这一首比那一首要好,但你就是感觉得到,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同时也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欣赏偏好,但是,量的积累必不可少。另外,文学包含的元素很多,审美只是其中之一,努力阅读吧少年,你会发现更广阔的世界的

  • 绿兔子

    绿兔子 2022-05-18 20:37:25

    我觉得可以适度参考豆瓣评分,或者先读一些名著,慢慢就会潜移默化地知道哪种文学是好的,审美自然就提升了

  • 细微之处

    细微之处 2022-05-18 21:39:39

    小学时,我无论如何体会不到鲁迅好在哪里,也感受不到文言文的美。但我也不觉得是小时候的自己审美有问题,只觉得编教材的人没有按照小学生的水平去选文章。强迫自己读不感兴趣的作品反而会打消积极性,名著那么多,找自己感兴趣的读一读也很好啊。

  • 笔都是好笔

    笔都是好笔 2022-05-19 09:51:20

    感觉,俺是因为爱刷db书影音的短评,长评,还有记录自己的想法,而且大数据嘛,也会给你匹配推送,久而久之,熏陶……?加上培养独立思考表达的能力,就会有自己的一套至少不算低俗的审美观。

  • 佩索吗

    佩索吗 2022-05-19 13:32:28

    《审美阅读十五讲》

  • 北大学姐zoey

    北大学姐zoey 2022-05-19 14:06:45

    在我初中的时候,我看不懂《挪威的森林》,我觉得这是本很差的书,但是现在过了十年,我愿意一直把这本书带在我的身边,反复翻阅,我一天就看完了《挪威的森林》,只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词可以来表达我当时的感受了。 经典之所以经典有他的道理,你现在看不懂只是还没到时候,你的文学审美是随着你的成长而成长的。

  • 向佳文

    向佳文 楼主 2022-05-19 14:25:19

    没什么捷径,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拿听歌打个比方,听得多了自然能分辨一首歌是朋克或是金属,同是 没什么捷径,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拿听歌打个比方,听得多了自然能分辨一首歌是朋克或是金属,同是朋克的几首歌,哪一首水准较高也能逐渐听得出来,哪怕你无法清晰地表达为什么这一首比那一首要好,但你就是感觉得到,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同时也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欣赏偏好,但是,量的积累必不可少。另外,文学包含的元素很多,审美只是其中之一,努力阅读吧少年,你会发现更广阔的世界的 ... somewhere

    哈哈哈哈好的!

  • 向佳文

    向佳文 楼主 2022-05-19 14:27:56

    感觉,俺是因为爱刷db书影音的短评,长评,还有记录自己的想法,而且大数据嘛,也会给你匹配推送 感觉,俺是因为爱刷db书影音的短评,长评,还有记录自己的想法,而且大数据嘛,也会给你匹配推送,久而久之,熏陶……?加上培养独立思考表达的能力,就会有自己的一套至少不算低俗的审美观。 ... 笔都是好笔

    我同意!网络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媒介,网上的信息虽然多而杂但是总会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可以内化于心

  • 麦麦汤圆

    麦麦汤圆 2022-05-19 21:48:23

    直接看文学界认可的大佬级名著,多看大佬名著,然后你就知道什么是垃圾,小时候我就这么做的

  • 将离曌

    将离曌 2022-05-19 22:02:48

    有些书 翻译差劲

  • Hexag0num

    Hexag0num 2022-05-22 05:02:20

    确实每个作者的思想不一样,不一定要全盘接受,多看就能找到和自己同频的作者,毕竟就算你看流行文学也不是每个作者都喜欢啊。我自己就是托尔斯泰的看了觉得无聊而且挺反感那种说教味,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我来说就属于真的非常喜欢能引发深入思考很多哲学问题。 还有就是长篇啃着很耗费精力可以从短篇切入,如果对纯文字提不起兴趣可以先从影视剧开始再去看原著,挺多经典文学改编也是经典,悲惨世界我是先看的音乐剧再去看电影最后读原著,后来就有动力把雨果的其他作品看完。还有比如飘、西线无战事翻拍都是拿奥斯卡的经典。

  • 自己挖坑自己跳

    自己挖坑自己跳 2022-05-22 09:48:52

    或许…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和边界?虽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阅读审美可能差异挺大,但选择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阅读应该可以提升自己的整体感知~ 另外讲一个我喜欢用的方法:我有时会专门去找喜欢的作家推荐的作品去读,特别是他们在访谈中提到的对他们的写作有重大影响的作品~这种方式让我收获挺大,可参考哦

  • Lucy有Fur

    Lucy有Fur 2022-05-22 10:09:15

    小时候好讨厌鲁迅,尤其他用惯用伊,觉得拗口,成熟了些后重读,才彻底改观 还有牛虻,脱离时代去看,完全不理解他算哪门子革命家 长大后再去读,才发现用仅仅用性命去挣脱父权也很厉害了 有些书确实不能太小时候去读,经典作品是有一定深度的

  • MINAKI

    MINAKI 2022-05-26 16:40:16

    个人觉得还是从经典入手 挑感兴趣的来看 一点点积累起来 不要太刻意地买看不下去的书啃

  • 晨锦l

    晨锦l 2022-05-26 16:46:05

    多读多抄多写

  • 娜米

    娜米 2022-05-27 00:08:29

    我认为不用着急,先选自己更为感兴趣的题材,阅历多了就会懂了,还有就是可以看看许子东或者杨宁的网课,看过文学批评的角度会好很多!

  • 京奈

    京奈 (我去你留两秋天) 2022-05-27 00:22:33

    提高阅读审美的想法很好,但审美高的东西不一定都适合自己,还是从自己的兴趣入手最好。

  • 天蝎座的鸮

    天蝎座的鸮 2022-05-27 01:22:08

    记得听过一段话:人这一生其实真正属于自己的书可能就一两百本,可是在找到这些书的旅途中我们需要读两千到三千本。所以多读,多看,多思考。

  • 向佳文

    向佳文 楼主 2022-05-27 11:37:41

    记得听过一段话:人这一生其实真正属于自己的书可能就一两百本,可是在找到这些书的旅途中我们需 记得听过一段话:人这一生其实真正属于自己的书可能就一两百本,可是在找到这些书的旅途中我们需要读两千到三千本。所以多读,多看,多思考。 ... 天蝎座的鸮

    谢谢分享,这句话很喜欢

  • Y.

    Y. 2022-05-27 11:54:13

    记得听过一段话:人这一生其实真正属于自己的书可能就一两百本,可是在找到这些书的旅途中我们需 记得听过一段话:人这一生其实真正属于自己的书可能就一两百本,可是在找到这些书的旅途中我们需要读两千到三千本。所以多读,多看,多思考。 ... 天蝎座的鸮

    哇!喜欢这句话!

  • 河东勋

    河东勋 2022-05-27 16:08:59

    我觉得只能说多读书,读各种类型的书,然后随着阅历去理解它们。我是那种从小就喜欢啃名家大部头的,一方面喜欢读书,一方面也是蛮能满足自己虚荣心,但事实上我并不是很能真的理解那些书的内容,曾经在《金阁寺》的同一章睡了几十次觉,记这么清楚就是因为那里我读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往下翻一点,最后硬生生地数页数式啃完了。但是现在再去读那些书就会觉得有不一样的感受,小时候觉得很老生常谈的地方现在看反而会爆哭。所以我觉得有些时候就是需要人生积淀一些厚度才能提高阅读的审美,至于现在能做的就是拼命拓宽自己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顺说如果楼主现在有能力静下心来去看一些理论书籍和论文,也是很好的,我大学时很难将文学理论那些东西读进心里去,更喜欢去看小说文本,现在反而能静下心去研究理论性的东西了,对于“读懂书”也是更有帮助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9160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