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不说最优秀的,平均水平
那肯定是举人,举人才多少个
类似如今正科实职,考虑当年的公务员比例比如今更低,算高配副处。 总体说比文科博士起点高一点。
古时一年大概能有几千举人,我们现在一年的博士约十万,文科的不知道有多少,反正应该以万计,而古时人口比现在少,所以不好直接比较,而且几十年前,我们的博士一年才几十个,数量是近年才开始增加的,所以很难简单说谁地位高。
举人三年一考
不影响结果,我是以1300年科举制度一共出了多少举人来算平均一年会有多少举人,好对比我们现在每年的博士数字。
[内容不可见]
举人地位高太多了
但如果跟80年代来比就不一定,那时一年的博士还没有100人,那地位不一般。
水平的话肯定是现在的文科博士强,就拿《论语》来说,明代举人再吊也吊不过钱穆,南怀瑾,杨伯峻这些近代集大成者译注,而这几位的著作是中文系入门读物。现代人能接触到的文献太多,古代人一辈子读的书肯定不如现代人查查搜索引擎的。但是要论到地位,有明一代举人数量一共103000人左右,平均民间举人数量数千人,明朝总人口一般是5000万-6000万左右,也就是人口的万分之一是举人,而我国78年后开放高考一共培养了约九十五万博士,其中文科博士应该不足二十万,这个人口比例自己算吧
单论地位我觉得应该是举人,可以当大地主
科举考试类似于公务员考试和学历考试的复合体,和博士这种单纯的学历证明还不好类比
举人有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博士就一学历比不了。
论地位肯定是举人啊,文科博士只是一个学历,真正混得咋样全凭个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时候读书基本就是唯一出路,从家族延续或者兴起的角度,举人可以说是所有读书人奋斗的终点,有一个举人,那就全家老小衣食无忧了,社会地位也有了,一般地方还可以参政议政了。而现在文科博士哪有这样的地位
举人 毋庸置疑
我也觉得是举人。而且这几年文科博士的整体水平还是挺水的
科举对应的是公务员考试
不一样,现在哪怕见到首长也不用下跪。
整个清朝才60万秀才,中举的概率有多少呢?钱茂伟在《国家,科举和社会》中讲明朝的中举率是3.95%,清朝的人口是明朝至少3倍,举人名额只是略微超过明朝的1000-1200名,所以,清朝的中举率不会超过1.5%。蒲松龄19岁中秀才,考到70多岁都还没有中举。秀才相当于清北学子中的top30%,举人又是秀才中的top1.5%,也就是中举相当于每年清北的top0.45%
不一样,现在哪怕见到总理也不用下跪。
举人阿,哪里有缺轮到就补上了,再不济也是个芝麻九品的土皇帝
科举选的是官员,统治阶级,按理说举人不能对应文科博士,应该对应党校学生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