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疯狂的歌又响起(5.17广州)
来自:吕六一(“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昨晚去看了,简单写一下。 乐队此次巡演重启,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但是昨晚出乎意料,演得很顺利。二专演得可能是最顺的一次。歌单没有变化,编曲上也跟之前其实无太大差别,《郊眠寺》没有了史立的长笛,二刘的提琴多了发挥的地方;《大石碎胸口》没了刘阔的和声,是个小遗憾。其它的跟之前演的差不多,但是现场听到、看到的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特别是《采石》和《河北墨麒麟》的末尾,那种极具侵略性的,摧枯拉朽、漫天而来的音效,跟看视频,甚至听唱片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本雅明说过,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会失去艺术的那种“灵晕”,视频相对于现场来说,就是劣质的机械复制品,看得太多,对我的感受性也有一点削弱,但所幸配合场地的灯光、音响等,乐队的演出保持了应有的质量。
昨天花了点钱上二楼坐着看,是比较新鲜的体验,看着下面人头涌涌的观众,有一种身处其中又游离于外的奇妙感觉。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精心设计过的灯光,比如《秦皇岛》时两次出现的照亮全场、从下而上从身上扫过的金光,虽然我之前对这首歌现在的版本已经没有太大触动,但是在现场的效果依然令我感动到。《杀石》最后高潮处也出现了阮老师新做的VJ,是大厦崩塌的动态视频,台下是黑压压的观众,从我的视角看来,是一种略带讽刺而又凄凉的景象。
昨天现场观众素质不错,基本上没有太多过于戏剧化的举动。二专除了几处高潮大家基本上都保持默契的安静。在演出精彩之处,观众除了欢呼,在结束后还报以长长的热烈的掌声。至于乐队,也依旧是寡言甚至缄默的,董亚千只说了两句话,还是熟悉的“大家晚上好”以及“演出结束了,谢谢。”
当然,了解他们的乐迷早已习惯了乐队的这种缄默。在我看来,大多数时间化为背景上的黑影的乐手们,其实更像是音乐的一个符号与象征,他们的长相、年龄,其实不太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他们手上的乐器,乐器的声音就是他们的语言。君子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岩石一般的缄默比虚空的喧哗更有力量。如果连这种缄默都容不下,那就更遑论别的“声音”了。 当然,这不是说乐手不重要,作为演出者他们当然是重要的。灯光给了每个乐手单独的高光,给得最频繁的除了董亚千,印象中就是最年轻的两位——刘阔与苗政。只有一位成员没有任何的高光,他就是姬赓。所谓的“万人如海一身藏”大概就是如此。不过厚重的贝斯线存在感始终强烈。
感谢乐队和所有幕后工作人员,期待保持状态,再接再厉。
(没有拍视频,只有几张照片,放两张。这场胡湖一直在二楼拍照,不愁没有好看的照片。)

